(图片源自网络)
关于老师
□卢江良
一次周日聚餐期间,文友周勇说,明天晚上,要请一位远道而来的老师吃饭,问我能不能一起聚一下?因儿子八九两个学年夜学,我周一到周五每晚负责接他回家,没时间出席这类聚餐。我刚要谢绝,他突然讲起了跟那位老师相关的往事:有一次他在她的课堂上写作文,被发现了,便收缴了他的作文薄。课后,她把他叫到办公室。周勇以为,她一定会狠狠地训他一顿,但没想到的是她不但不训,还夸奖了他,说他写的作文蛮不错的,并鼓励他以后要好好写作。就这样,启发了周勇的文学梦想,后来成为了一名作家。听了周勇的讲述,我被深深地感动了,不假思索地答应了他的邀约。
因为这件事,我也想到了自己的几位老师。第一位,是我小学二年级上学期的数学老师,叫“丁永祥”。当时,他来教我们的时候很年轻,我们叫他“小丁老师”。因为还没结婚,他住在小学附近的一间小屋里。每天晚上放学,他总会召集我们班的一些学生,到他的小屋里,给我们辅导数学。那个时候,我们农村孩子的学业没现在这般繁重,不存在“课外辅导”这种现象,他算是开了先河。当然,他的辅导是纯义务的。这位小丁老师,尽管只教了一个学期,但在我的心目里,是最好的老师之一。迄今,虽然过去了四十多年,后来他成了中学教师,但在我二十五岁后,我们一直保持着来往。
还有一位老师,是我高二上学期的语文老师,叫“董铭杰”。我在2016年写的一篇散文《写作路上的“明灯”》中曾专门写到他——他毕业于浙师大中文系,还在读高中的时候,就在《浙江日报》发表诗歌和散文。在他来教我们语文之前,我每次写的作文——议论文,总被高一的语文老师批为“乱七八糟”,但他认为我的观点“别出心裁”,这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从此立志成为一名作家。虽然董老师后来弃教从政又下海,但在我三十多岁后,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特别在我2010年兼任《国家湿地》执行主编起,他还成了忠实的特约作者,每期为杂志写稿,直至2016年因病离世。
我还想起儿子小学时的班主任——陈咏梅老师。在儿子刚进她的班级的时候,她见他长得特别瘦小,颇为他的健康担忧,便时时观察他的行动。之后,宽慰地对我妻子说:“卢聪玩耍时,勇猛有力,很健康。”后来,她又发现我儿子偏食厉害,除了瘦肉和鱼,几乎不吃其他蔬菜,学校提供的午餐,他差不多都是倒掉的。于是,担心我儿子的营养跟不上,建议我妻子,每天的午餐,家里做好带去学校。记得,在儿子入学不久,我去参加过一次家长会,她当着全班家长的面说:“虽然我只是一名小学老师,但我自认为是一名教育家。”经过六年的教育,我认为她确实无愧于“教育家”这个称号。
唐朝文学家韩愈在《师说》里说,“师者”是“传道受业解惑”的人。但我觉得一位真正优秀的老师,除了“传道受业解惑”,还需要用“人性的温度”去温暖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像周勇的那位老师,虽然我现在写这篇文字的时候,尚不知道她到底是他哪个阶段的老师,也不知道她教过他哪门课,但这些其实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她的“宽容”和“鼓励”,温暖过周勇的心灵;再说我的丁永祥老师和董铭杰老师,还有儿子小学班主任陈咏梅老师,他们的课教得怎么样,对于现在的我和我儿子而言,也都不再重要,但重要的是,他们的那种“奉献”“认可”和“关爱”,时时温暖着我们的心灵。
2023.3.26于杭州
卢江良:凭着良知孤独写作
■http://blog.sina.com.cn/lujiangliang
微信公众号:lujiangliang-1972
新浪微博:weibo.com/lujiangliang
腾讯微博: t.qq.com/lujiangliang197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