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储朝晖聊ChatGPT:未来社会更需拥抱不确定性,家长要保留孩子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发展

0
分享至

“ChatGPT等工具短期不能替代教育,但是,师生需要提升数字素养、批判性思维、拥抱不确定性、重构知识及课程体系将具有更高的重要性。”

来源|多知网

整理|王上

摄|张蔚斐

ChatGPT持续高热,其对教育的影响也引发了多轮探讨。

3月29日,在多知网第39期Open Talk活动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作了题为《AI 2.0 时代,教育人将怎样应对?》的主题演讲,在他看来,提高效能的工具应该使用,不能一禁了之;教育要以人为本使用ChatGPT。

核心观点:

1、人类应该坚定一个准则是把AI当工具,而不是把AI来当成使用人的工具,我们应该保留人的价值,保留社会的逻辑,还有伦理,这是非常重要的。

2、在AI使用的过程当中,不是一个简单的淘汰的问题。建立情感,建立友谊,建立人际关系,这些东西是工具不可能做得到的,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对手,它应该是一个提升者,不是一个简单的替代者。

3、教育具有高度的复杂性,短期内类似于ChatGPT这样的工具不可能替代。但是,师生需要提升数字素养、批判性思维、拥抱不确定性、重构知识及课程体系将具有更高的重要性。

4、ChatGPT等新技术或导致教育得以有序运行的现有知识秩序的转变,统一科学的认识论传统面临解体,已有的认知方式正接受超越,现代知识体系的危机感日益加深。

5、未来教育可能不是分学科的,我提了一个概念叫“集成人学教育论”,把所有研究人的学问变化成一个个知识元素,再集成起来,再去研究教育,未来将是这样一个形态。短期内可能是学科跟集成同时使用,但是未来一个更高形态的肯定是集成的方式来解决个体的多元化需求。从长远来讲,一定是通过个性化成长实现每个人的天赋,充分成长发展,这样才能让教育的效能提升。

6、针对孩子的培养,家长不要简单地跟学校合围,就像打猎一样的,围三方至少要放一方,留一个活口,他能够逃出去就是他的本事,要保留孩子的自主性。

7、如何让孩子自主发展?学校规定的学习时间、空间、内容只能占到60%,剩下的40%放开,让他自己决定学什么、干什么,玩什么,这样他的自主性就保留了。

以下为储朝晖分享全文(多知网整理编辑):

01

‍提高效能的工具应该使用,不能一禁了之

首先,我认为,只要是提高效能的工具应该使用,不能一禁了之。

国外有很多大学,还有中学因为害怕ChatGPT就把它禁了。我的观点是不能够简单地把它禁了。因为所有的新的工具它都是利害并存的,都是双刃剑。从人类发明各种技术以来都是这样的,早期的火药,火药炸人,也可能起到其他的作用;汽车出现以后争议很大,有人说要用很多地修路,还有大气污染、噪音等,飞机也是这样的,这样的例子很多。

ChatGPT跟前面这些工具比较也是是有两面性的,但是差异在哪里?它有利的一方面很强,有害的一方面也很强。这种情况下,当我们阻止不了它有害的一面的时候,可能简单的办法就是先不用,先禁止它。但这样解决不了问题。

因为从长久来说,只要工具的效能比过去高,最后必然会用;如果效能比过去低,它自然会被市场淘汰,最终没有人去用。现在有很多工具,比如纺线车,现在有多少人用纺线车?有人觉得它有文物价值,这是另外一回事。只要工具的效能高,人们会通过法律法规来规范它的使用,规避它危险的一面,但是不能禁止使用它,是这样一个基本逻辑。

在具体的教育上,教育当中同样要使用,不可能阻挡。如果有的老师能够使用ChatGPT提高工作效能,那么不使用ChatGPT的这些老师可能会被淘汰。当然了,淘汰机制还存在学科、经验和其他方面的差异。

02

一定要把“人”放在前面,是人使用AI

第二,到底是“AI+教育”还是“教育+AI”?

“AI+教育”还是“教育+AI”是哪一个为主,哪一个为辅,哪一个是平台,哪一个是工具,哪一个是系统,哪一个是界面,这样一种关系。在关系处理上,我的基本观点就是一定要把人放在前面,是“教育+AI”。如果使用的工具不能帮助人,而是有害人,就不能够用这种组合。

未来如果ChatGPT有意识,也不是跟人类对立。有的人担心机器打败人,AI打败人,实际上,这需要“人”不能够被用或者不能让AI来使用人。这个问题在工业革命过后就已经发生过,机器来驱动人,人变成机器的工具。现在在新的阶段又有新的危险。

我认为,我们作为人类应该坚定一个准则是把AI当工具,而不是把AI来当成使用人的工具,我们应该保留人的价值,保留社会的逻辑,还有伦理,这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是AI+,就可能把AI当成一个操作系统,社会各种因素,各种系统的力量就要重构。此前很多人讲互联网能够促进教育公平,我就讲互联网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促进教育公平,一种是使教育变得更加不公平,都有可能。现在的效果,互联网本身不可能自然地促进教育公平,AI同样也是这样,它不可能自然地促进教育公平,只有社会的制度、规范、系统是促进公平的,再用这个工具的时候,它才能促进公平;如果不是这样的,它会拉大教育公平的问题,把这个问题变得更严重。

作为一个工具,又存在“谁操作,谁去建,谁受益,谁受害”的问题。如果要用在教育上一个前提是一定要尊重人,以人为本,要尊重人的成长规律。教育的众多功能不是AI所能替代的,教育本身它有很多功能,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这些不可能通过AI实现,还有一些伦理的、个体的方式。人类认知活动的特点跟大数据是不一样的,它是小数据的方式,不是大数据的方式。

从这个角度来说,AI不可能替代教师,AI到目前来讲它主要的功能还是信息加工,还是信息的梳理,信息的处理,它没有情感、没有价值、没有态度,甚至没有伦理。它能够解决一些重复性、简单性工作的问题,但是不能够解决一个人成长的问题,不能替代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不能说这个人会用AI了,他就会有AI的计算能力,能够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不是同一回事。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他的理解和他的各种能力还是要发展,AI本身它会限制一部分人的成长发展。比如说古代有很多人心算能力很强,当计算机发明以后,这种人的可用武之地就少了。人类发展更多的是AI不能够处理、不能够解决的问题,这个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基本的原则就是坚持人文的立场。

03

AI是提升者,而不是替代者

第三,ChatGPT等工具有两面性,教育要用利避害使用AI。

既然这个工具是有利有害的,就像一把刀子可以伤人,也可以用来切菜。我们用它有利的一面,同时要规避它有害的一面。

教师不能用技术使学生工具化,曾经有几个大学做学生行为画像,他们觉得这是很好的事情,而我认为这是一个问题。从行为心理学上来看,人的行为有上千种意思,跟其前后的过程连贯起来,内涵又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去用行为画像的工具?我曾问一个大学校长:第一,世界各国一流大学有哪个学校用了学生画像技术?第二,如果用这个学生画像技术五六年,学校能不能成为一流大学?

如果用学生的行为画像监控某个学生多长时间没有跟别人交往,然后马上对这个学生进行心理工作,那是不可行的。按照这个方式,世界上就没有爱因斯坦早、牛顿、爱迪生这些科学家了。行为心理学没有解决这个问题,通过信息收集信息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学校想得太简单了。

我认为,用AI工具一定要注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远远比人与工具之间的关系更重要。

在AI使用的过程当中,不是一个简单的淘汰的问题。建立情感,建立友谊,建立人际关系,这些东西是工具不可能做得到的,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对手,它应该是一个提升者,不是一个简单的替代者。

ChatGPT回答问题很客观,必须有一个资料源头,不同人的资料源头不一样,它回答得就不一样,有的远远脱离实际。正因为ChatGPT非常客观,它不可能主导教学,更不可能主导教育。

教育具有高度的复杂性,短期内我认为类似于ChatGPT这样的工具不可能替代。但是,师生需要提升数字素养、批判性思维、拥抱不确定性、重构知识及课程体系将具有更高的重要性。

AI与人的工作、学习、生活深度融合,一定程度改变教育形态。关于AI在教育中的使用,还是一个探索的过程,目前难以划定范围。

最关键的我认为人类活动的思维、判断,AI做出来的东西你再去思考、再去判断还会有问题,不会是一个简单的标准答案。

教师要善于挖掘和转化人机对话的育人价值,善于选择并且教会只有人师才能赋予学生的教学内容,善于与ChatGPT协同育人。

ChatGPT也可能在教学空间、教学过程、教育评价、教育治理等多个方面助力师生,但是它不能替代人的成长过程。AI不能够替代教育的功能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

值得注意的是,AI给教育带来几种隐忧:

第一,可能产生茧房,互联网已经产生“信息茧房”。

我们过去主要是纸面的书产生茧房,有些人尽信书不如无书,还有些人被书骗了。这个东西会不会呢?它会用新的形式产生。我认为,特别是年轻人一定要有切身的体验,要在虚拟世界以外跟现实世界接触,否则就会进入茧房。

第二,可能面对各种杂糅、多边、不一致的话语和材料。

这导致教育得以有序运行的现有知识秩序的转变,统一科学的认识论传统面临解体,已有的认知方式正接受超越,现代知识体系的危机感日益加深。

这个时候我们更是要站在更高的位置对所有构成材料、所有构成途径、所有构成工具来产生的产品进行分析。

知识体系里有一个先验论,一个经验论,这两个差异很大。如果我们过度相信ChatGPT,它是偏向先验论,但是人类创新、人类新的发明一定是要有经验,如果没有经验,你就不可能有新的东西。比如我自身,我的优势不光是看书,40年来我一直都在一线的学校现场,我到过国内2800多个县调研,就跟仅仅看书本的人是完全不一样的。

第三,迎合了人性中的某些弱点,使用者在在某些方面能力退化。

ChatGPT工具产生以后,比如说我们过去人写字写得很好,现在很多人用电脑用多了后提笔忘字,像这种问题可能以后还会出现,即能力的退化。

第四,要有效开展现场交往互动,解除现实与虚拟混淆的通病,提高未成年人的社会交往意识和能力。

新的工具产生以后,我们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像OpenTalk这样直接的交往更重要,特别是对未成年人,现在大量的是宅男宅女,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过度依赖互联网。

04

教育要以人为本使用对ChatGPT

第四,教育要以人为本,一定要把人放在重要的地位。

人是要有态度的,我们不能够说我们拜倒在互联网,拜倒在ChatGPT,拜倒在AI下面,要依据利和害,适合与不合适的标准,由具体的教育当事人决定,到底用不用,用多少,怎么用,这是由当事人决定。把这个决定权、选择权还给每个具体的当事人。

如果是把ChatGPT作为控制工具,现实当中有很强的基础,包括管理和评价都有可能用这个作为控制的工具。我们要知道在教育当中学习的主体永远是学习的第一因素,学校好不好,第一个因素是学生,不是老师,老师是第二个因素,再是其他的因素,器材设备。教育它怎么变,在多大程度上发生变化,取决于主体是处于什么状态。主体是个被动状态,教育永远办不好,只有主体是主动状态,才能办得好。

针对新技术,教育如何变,多大程度上变更主要地取决于教育主体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应对、运用。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是关键。

05

互动环节

主持人:前段时间我跟一个教育科技领域非常资深的同行聊的时候,他说到一个现象,在过去我们中国家长可能会习惯性的,孩子一回来就会问,今天表现怎么样?今天学到什么东西?他说他去国外看,以色列的家长会问,你今天有没有在学校提一个好问题?你今天有没有对什么东西产生兴趣?你感觉像现在AI 2.0时代,现在人工智能已经非常高智化了,很多人探讨的是接下来我们国家的学校教育会发生什么样的质的变化?比如教学方式,老师应该怎么教,教什么?

储朝晖:如果仅仅从技术上讲,AI对于人是一个工具。教育能不能发生本质的变化?两个关键因素:一个是教育管理,一个是教育评价。教育管理和评价没有发生改变,仅仅是工具改变了,教育不会发生本质的改变。

您提到以色列的这种现象是由于我们长期过度把教育当成知识,还是先验论和经验论的差异,先验论认为人类已经有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我们教育所要做的工作就是把系统的知识体系教给下一代就行了;经验论不是这样看的,认为人类已经获得一些知识,但是这个知识的丰富不一定把所有知识体系都教给下一代,而是要选择其中一部分,同时要保留每个个体自己去体验,自己去探索,培养每个个体去体验探索新的知识的能力,这是经验论的看法。

长期以来显然我们国家受先验论的影响比较大,一百年前杜威到中国来,包括陶行知、蔡元培他们开了这个口子提出“学生为中心”、“做中学”、“教学合一”,他们就认同大量地使用经验论来培养我们学生,培养我们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而不是把前人的知识教给下一代,不是知识的继承者,而是先知的探索者。

但是由于我们的管理,由于我们的评价体系没有变,因此,以色列家长是问学生“是否提了好问题”,中国家长是问学生“你是不是得小红花了?”“是不是老师表扬你了?”“你考得分数怎么样?”原来我们孩子回家就特别开心,特别是假期喜欢跑亲戚家,去外婆家,现在孩子不愿意跑亲戚家,为什么?到哪个亲戚家都是问“你这次考试考得怎么样?”孩子明确提出“我可以去外婆家,但是她不能问我考了多少分!”这里面就出现严重的冲突。

我认为,尽管我们在提倡,尽管我们在各种渠道去宣传要让孩子去探索,包括新课标也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强调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但是管理和评价没有改变,我认为改变是有限的。

主持人:所以原来的评价标准没有发生变化,本质的教学方式不会发生变化。

储朝晖:对。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就是学习的主人,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校的课程不应该由学校排满,至少要让出40%由学生决定“我想学什么”,老师给我回答这个问题。

我国推了很久的翻转课堂,为什么翻不过来?因为学生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的管理和评价没有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翻不过来;翻过来就是说学生想学什么,老师再告诉他怎么学。但是,现在很多地方考核教师,让他每年写教案,要评比,如果教案没写,考核不合格,我感觉这就是完全不懂教育。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老师不允许带教案进课堂,老师要进课堂,需要开放地跟学生之间交流沟通,这样一来,如果老师没有很深的、很广的储备,一段时间下来学生颗粒无收。只有老师有很深的学养,对各方面问题很清楚,学生能够提出关键的问题,老师能够回应相关的问题,指导学生去探索。如果有这样的过程,老师的教学才是更有效。这才是学生为主体,学生为学习的中心。

我们还在评价教师,还在抠教案的这种方式、这种管理、这种评价能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吗?很难。

问:我提一个问题,从计算机出现到现在,大家在走向原子化(比喻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围绕某个核心抱团,团内结构严密,团与团之间关系松散,团外人与人之间孤独冷漠的变动趋势或状态)。这个东西怎么去破?学生有了手机之后,更愿意在网上交流,导致线下的互动慢慢降低,这是我自己的判断。

储朝晖:随着互联网的产生,随着全球化,人的同质化的趋势是在加强。没有全球化的时候,没有这么发达的通信,发达的交通,人的个性化应该表现的更充分。又产生另外一个需求,当同质化过于严重的时候,最优的就会淘汰次优的,互联网教育就是这样。

这种状况下,就不能够仅仅靠形式或者工具来解决问题,而是靠个体的选择,个体他祖先进化千百万年,显示存在他的价值是差异性、个性化。比如两个学生是同桌,但是这两个学生差别远远大于最好的学校和最差的学校之间的差别。很多家长择校,但选择是有限的,你的孩子先天的天赋到底怎么样,这是决定的第一个因素,有的人占69%左右,而后天所有的学习,一辈子的学习只能占30%不到,还加上其他的因素,机遇因素,社会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未来会不会用班级,会不会用有形的学校?这些都是不确定的,有形的学校也只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后来分科研究,再后来引发分科教学。其实,小学、中学是分不了科的,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认识事物的方式不是分科的,但我们又要分科教学。

未来教育可能不是分学科的,我提了一个概念叫“集成人学教育论”,我原来学物理的,然后又学历史,就把所有研究人的学问变化成一个个知识元素,再集成起来,再去研究教育,未来将是这样一个形态。

短期内可能是学科跟集成同时使用,但是未来一个更高形态的肯定是集成的方式来解决个体的多元化需求。最终的目标是让每个人的天赋,他祖先进化产生的天赋得到充分发挥,班级授课一定是短期内的。从长远来讲,我们一定是个别化,个性化,通过个性化成长实现每个人的天赋,充分成长发展,这样才能让教育的效能提升。

问:您讲的个性化教育我们作为家长也特别关心,现在学校的系统化的管理和评价就决定了一个孩子你必须得去“卷”,我们又不希望孩子那么“卷”,作为家长如何平衡教育系统的管理和评价,又让自己的孩子保持他的好奇心和创新能力?

储朝晖:你提的这个问题,我能够给你可操作的回答,现在你没有办法不让你孩子“卷”,因为你孩子还在这个管理体系下评价体系之下,你能够做的就是尽可能不要跟学校一起去压制你的孩子。就像爱迪生妈妈一样,学校说“这个孩子没法教”,爱迪生妈妈说“我这个孩子有法教,让他在家里阁楼上玩他的东西”。家长不要简单地跟学校合围,就像打猎一样的,围三方至少要放一方,留一个活口,他能够逃出去就是他的本事。要保留孩子的自主性,不要家长和学校合起来把孩子的自主性压制下来。

现在中国大面积存在的问题是孩子被动性人格问题,被动性人格就是老师叫他干什么他干什么,家长叫他干什么他干什么。当老师和家长不叫他干什么,他没事干。他不会自己规划自己,不会自己确立自己的成长、发展目标,这是当下最突出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孩子上到大学本科、博士有用吗?没用。

从这个角度说,不要再奴役学生,让孩子自主成长发展。解决这个问题难不难?不难,学校规定的课程只能占到他学习的三个因素,一个时间,一个空间,一个内容,只能占到60%,剩下的40%放开,让他自己决定学什么、干什么,玩什么,这样他的自主性就保留了。现在我们全都挤压了,没有了,因为时间、内容到空间都是被家长、老师安排,以后孩子自己生活都成问题,当下要解决这个问题。

问:您刚才讲到的都是学生评价体系过于单一造成现在学生趋向于内向化、被动化、单一化,随着您说的我们慢慢将评价变成集成化,评价应该如何转变呢?知识体系变成集成化,评价体系应该如何转变?

储朝晖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个评价体制最关键的问题是评价权力过于集中,当权力集中的时候,标准就是单一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两个路径:

一个叫分权评价,加拿大要进入大学看两个部分,一个是他直接任教老师对这个学生的评价;另外一个是省统考的成绩,省统考的成绩占30%,疫情期间统考没有了都是老师的评价,这样一来就是分权评价。

第二个是分级评价,一线的老师有评价权利,他所在的学校有评价权利,招生的学校也有评价权利,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我的人生目标是将教育做得更好,感谢大家聆听!

点击以下公众号卡片

立即关注我们,一起成为更好的父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罗滕:姆巴佩已经成为一名普通球员,他的衰退不是数据方面的

罗滕:姆巴佩已经成为一名普通球员,他的衰退不是数据方面的

懂球帝
2024-11-29 08:10:58
打爆徐杰胡明轩!一己之力打崩广东的孙铭徽,却进不去国家队大门

打爆徐杰胡明轩!一己之力打崩广东的孙铭徽,却进不去国家队大门

后仰大风车
2024-11-30 06:45:02
重磅消息!朝鲜赌赢了?这次走了一步妙棋,连普京都没料到

重磅消息!朝鲜赌赢了?这次走了一步妙棋,连普京都没料到

趣观速评
2024-11-29 14:13:09
一脸褶子、满身赘肉演大学生?54岁都能演大学生他爹,这剧疯了?

一脸褶子、满身赘肉演大学生?54岁都能演大学生他爹,这剧疯了?

八卦南风
2024-11-28 12:40:57
1-4惨败,18分钟连丢4球,中国女足下半场大崩盘,遭世界第11逆转

1-4惨败,18分钟连丢4球,中国女足下半场大崩盘,遭世界第11逆转

侧身凌空斩
2024-11-30 06:41:49
NBA市场动态:湖人心仪目标打折出售 公牛超市开张兜售三大悍将

NBA市场动态:湖人心仪目标打折出售 公牛超市开张兜售三大悍将

罗说NBA
2024-11-30 07:02:47
波司登被大鹅坑了

波司登被大鹅坑了

IC实验室
2024-11-11 16:57:24
当众吃掉4500万元“最贵香蕉”,90后币圈富豪孙宇晨:香蕉没了就像去中心化

当众吃掉4500万元“最贵香蕉”,90后币圈富豪孙宇晨:香蕉没了就像去中心化

时代财经
2024-11-29 18:12:34
CBA最差外援!阿姆斯全场7中1仅得2分,朱总又看走眼了

CBA最差外援!阿姆斯全场7中1仅得2分,朱总又看走眼了

秋眼体育
2024-11-30 07:09:44
不能以反诈的名义随意管控个人银行账户

不能以反诈的名义随意管控个人银行账户

南方都市报
2024-11-30 05:40:26
比亚迪回应“要求降10%风波”:非强制,博主:“卷王难赢尊重”

比亚迪回应“要求降10%风波”:非强制,博主:“卷王难赢尊重”

穿透
2024-11-27 13:47:28
网友吐槽:医保局别砍价,越砍价越高,别演戏给我们看了,不至于

网友吐槽:医保局别砍价,越砍价越高,别演戏给我们看了,不至于

你食不食油饼
2024-11-29 07:03:52
昆明医科大学一附院超声专家马永红因病去世,享年57岁,死因曝光

昆明医科大学一附院超声专家马永红因病去世,享年57岁,死因曝光

今日养生之道
2024-11-30 01:39:12
退钱!斯瓦泰克药检阳性被禁赛,还需退还辛辛那提赛16万美元奖金

退钱!斯瓦泰克药检阳性被禁赛,还需退还辛辛那提赛16万美元奖金

直播吧
2024-11-29 08:12:02
令人惋惜,我国啤酒界剩的6个民族品牌,你喝过几款?

令人惋惜,我国啤酒界剩的6个民族品牌,你喝过几款?

历史有些冷
2024-11-29 17:20:03
最后24小时,赖清德即将离台,国防部三句话回应,台军连退46海里

最后24小时,赖清德即将离台,国防部三句话回应,台军连退46海里

时时有聊
2024-11-29 13:18:05
体制怪象,费时耗力损财,领导还称其为创新

体制怪象,费时耗力损财,领导还称其为创新

秘书文阁
2024-11-29 15:31:22
普京的警告失效,美国和北约计划向乌克兰提供核弹,中方表态亮了

普京的警告失效,美国和北约计划向乌克兰提供核弹,中方表态亮了

猎火照狼山
2024-11-29 00:05:07
两性:男人“羞羞”为什么冲刺几下特别重?完事还要顶两下

两性:男人“羞羞”为什么冲刺几下特别重?完事还要顶两下

喜马拉雅主播暮霭
2024-06-18 00:08:41
听说盘子现在精神近乎於崩溃!

听说盘子现在精神近乎於崩溃!

北京作家编剧肥猪满圈
2024-11-28 18:12:37
2024-11-30 07:47:00
成长的可能
成长的可能
关注家庭教育
236文章数 25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AGI不是大杀器,是普通人每天在用的产品"

头条要闻

菲副总统威胁"刺杀总统" 马科斯作出"淡化冲突"表态

头条要闻

菲副总统威胁"刺杀总统" 马科斯作出"淡化冲突"表态

体育要闻

穆雷与德约科维奇能凑成王炸组合吗?

娱乐要闻

叶珂被曝独自去产检,他俩真分了吗

财经要闻

专家建议将农民养老金提升至每月500元

汽车要闻

问界M7今年累计交付量已突破18万辆

态度原创

亲子
家居
健康
艺术
公开课

亲子要闻

五岁娃厨房忙早餐,妈妈客厅享悠闲追剧,网友直呼羡慕

家居要闻

现代设计感 温馨两居室

花18万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值不值?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公开课

一块玻璃,如何改变人类世界?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