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间,2023年4月5日9点12分52秒,农历癸卯年闰二月十五,进入清明节气。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祭祖节日。
清明与自然节气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第五个节气。斗指乙,太阳到达黄经15°,便为清明。
清明节气,因为节令期间“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
清明是反映自然界物候变化的节气,这个时节阳光明媚、草木萌动、百花盛开,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易经中的清明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与干支时间以及八卦等是联系在一起的,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
二十四节气与八卦对应的关系是:每季分属一“正卦”,即春属震木、夏属离火、秋属兑金、冬属坎水;
每卦六爻,四季四卦刚好配二十四节气,每一节气又分上中下 “三候”,一年共72候,每候5天,计360天加上闰月,正好365天。
清明节应十二消息卦的泽天夬卦。上为兑卦,下为乾卦,阳气即将升至最盛,阴气仅存一丝。
清明节的祭祖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
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
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清明节期很长,10日前和8日后皆可扫墓祭祀,有的地方甚至长达一月。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
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再折几根嫩绿的柳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清明祭祀礼仪须知
食斋禁荤
扫墓当日早晨起身至到达扫墓地点,尽量食用素食,衣着整齐素严,以示对先人礼貌和尊重。
忌偏僻地
不要去太偏僻,人烟罕至的地方祭祀,最好依照常走的路线进行形成规划,切勿在偏僻地方长时间逗留,确保自身安全。
勿扰他灵
墓地为阴灵安居之所,切忌嬉笑怒骂,污言秽语,乱跑乱斗,随处小解,路遇其他坟冢,切忌用脚去蹬踏碰踹墓碑,不乱动其他墓碑祭祀物品。
墓地范围要内维恭维谨,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态度,以免打扰得罪其他阴灵。
祭祀时间
扫墓时间尽量选在阳气比较旺的时候,天未亮或傍晚时分,不利扫墓人,应尽量避免扫墓,上午十点至下午三点之间通常为扫墓最佳时段。
清整墓地
面对先人墓地,需好好清理杂草,增添松土,整理周遭环境,使得墓地外观饱满而整洁。
同时心中默默祈祷,寄托希望于九泉之下,祈求先祖保有后代富贵昌盛。
清明节气的其他习俗有哪些呢?
踏青春游
清明期间是春意盎然的时节,万物萌动之时,迎春郊游于野外早就已成为风俗。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
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
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放风筝
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
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
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