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在数学等理科科目上,我们总是能看到有不少孩子明明有满分甚至超出满分的实力,却总是在考试中出现各种诸如看错、算错、写错等粗心错误。
对此有不少人认为说“粗心”只是一种借口,所谓的“粗心”终究还是练习得不够等等。
我并不否认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且足够量的练习也的确对缓解粗心问题是有用的,但我认为只是这么看的话,并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
况且只是提高练习量也并不是一种有效率的解决办法。
“粗心”也可能是聪明的表现
提到学生“粗心”,不得不说的是很多人总是会习惯性持一种否定的态度。
无论是分析是什么导致的粗心还是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态度往往会影响我们找问题的范围、角度以及和孩子沟通时的方式。
我想说的是,绝多数有满分实力却总是在考试尤其是大考中出现粗心错误的孩子,他们一定都是很聪明的孩子。
这些孩子往往是比较有灵气的,我们可以很容易就看到他们无论是在接受还是理解上的能力都更强一些。
聪明不是考满分的唯一条件
尽管这些孩子很聪明,但尤其是在低年级的时候,聪明从来都不是考满分的唯一条件。
“聪明”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很大的作用,这样的孩子在校内外的学习都表现得游刃有余,但考试却是另外一回事儿。
尽管很多考试都会有一些比较有难度的题目,对学生理解、运动、思维等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但毕竟多数题目其实是比较容易的(尤其是低年级阶段),在这种题目上仔细会比聪明更重要。
而即便是那些所谓的难题,其实真正的“难”也不是过程的难,对大多数孩子而言,所谓的“难”只是看不懂题目、不知道怎么做而已,而一旦看懂了,做的过程其实也就不“难”了。
事实上考试考查的是一名学生的综合能力。
聪明的孩子并不意味着他的综合能力就一定更强,例如除了仔细之外,还有时间分配(越难的考试影响越大,尤其是肯定做不完题的情况下)、书写、步骤、速度等等。
粗心更多是认知和聪明脱节导致的
对所有聪明的孩子而言,他们日常所学的内容尤其是校内的内容,还是过于简单了。
换句话说就是他们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早已经超出了正常校内学习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即他们的“聪明”对比所学内容而言,跑在了前面,所以才会表现得很轻松。
这就使得不少聪明的学生会很容易在校内的日常学习中并不是很费劲就能够获得各种荣誉、成就感、满足感,并且会变得很自信,这也会导致不少容易粗心的聪明孩子对学习的认知得不到提升——他们会很容易满足。
例如当老师或者家长指出他们的不足时,即便表面上接受了,但其实内心是并不认同的,毕竟他们确实是有太多优异的表现了。
但随着孩子们升入更高年级,学习本身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变得更高之后,就使得即便是很多聪明的孩子也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确保自己看上去“毫不费力”。
所以到了高年级之后,我们往往会发现,那些真正的学霸不但聪明而且都很勤奋。
改变不了粗心的关键之一其实就是孩子不肯改变自己的认知。
毕竟当下的学习对他们而言真的很可能是太容易了,但他们对未来的学习却很可能一无所知。
因此,让孩子进一步去了解未来的学习,而不是把认知局限于当下的学习对孩子愿意主动地改变自身一些在学习上的不足是有积极帮助的。
除了刷题还有更好的技术手段
上面说的认知层面的解决是更好解决“粗心”问题的关键,如果认知改变不了,那么说再多、要求再多,对很多孩子而言很可能还是左耳进右耳出。
而从技术层面来说,“多练”固然是一个好办法,但它并不是一种高效的方法,尤其是对聪明的孩子而言,对这种长期重复的方式,往往也是提不起兴致来重视的。
所以我这里介绍一个更为高效且对孩子学习能力提升有很大帮助的方法。
首先,我们和孩子一起把常见的各种“粗心”问题进行梳理。
如果每次考试的卷子都保留着就最好了,如此可以直接从试卷上进行梳理。
然后,就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这个分析不要局限于“粗心”,甚至你都可以“猜”也不要说就是“粗心”。
家长在这里可以注意引导孩子从审题习惯、书写质量、答题速度、答题步骤、草稿纸使用习惯等这些非常具体的方面进行引导。
一般而言,多数所谓的“粗心”除非是孩子彼时就是走神了,否则原因大都在此。
再然后,把这些常见的“粗心”整理到一张纸上。
这张纸可以放在书桌最显眼的位置,最好再准备一份让孩子带着。
最后,每次无论是做作业还是考试之前都要先看看这份《粗心清单》。
除此之外,每次测验或者考试之后,在分析试卷的时候也要对照这个清单去检查一下。
其实这种方法本身也是可以迁移到其他科目学习的——其原理适合解决很多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且对培养、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更高效学习方法都有很大的帮助。
小结
好习惯是比较难养成的,关于这点,我们都是知道的,但其实我们对改正坏习惯的难度往往也评估不够。
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我们总是会试图依赖于说教、批评等方式让孩子改正某些不足。
仔细回忆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这些要求往往都很难达成。
改变“粗心”的问题,看上去也不是很难,但实践中却真的并不容易。
但如果家长和孩子能够正确认识“粗心”并选择通过更高效的方式来改变,那么不敢说一定会杜绝“粗心”,但一定加大减少发生的概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