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59年,彭德怀被撤职搬出中南海,毛主席致电约见:你今后有何打算

0
分享至

前言:

1959年,浦安修载着满满的欢喜上了庐山,她的丈夫彭德怀就在庐山开会。从前彭德怀外出开会她从不跟随,但这次,恰逢学校给领导干部放几天假,中央每天有飞机去庐山送文件,她想趁着这个机会去庐山游玩。

浦安修电话告诉了彭德怀,电话那边似有些迟疑,最终还是答应让她去。浦安修不会想到,丈夫将要面临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

彭德怀

离开中南海

到了庐山后,浦安修就来到了丈夫所居住的房间,她好奇地四处参观,她看着有些灰尘的家具,很自然地找了一块抹布打扫起来。此时正值休息时间,彭德怀却不在,浦安修也没有感觉出异样。

房间很大,家具和其他地方都有些凌乱,但是唯独彭德怀的办公桌干净得很,这也是彭德怀多年的习惯。在办公桌上,除了一些笔之外什么都没有,而桌子的正中央正放着一份文件。浦安修觉得,这份文件孤零零地躺在这里,好像就是留给她看的。

拿起文件,上面的大字令她感到无比心惊,她感觉到一阵眩晕,只能看到上面写着:彭德怀、错误几个黑体字。

彭德怀和浦安修

浦安修强迫自己镇定下来,仔细阅读里面的内容,她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终于坚持不住放声哭了起来。许久之后,彭德怀从外面回来看到了妻子通红的双眼,他低低地说:“你看到了吧!”彭德怀没有了往日的精神,变得有些低落。

上庐山的时候浦安修满脸高兴,回到北京的时候满脸悲伤。庐山会议后,彭德怀国防部长的职务被撤,回到北京后他就决定搬出中南海。

他认为,中南海是国家领导人居住的地方,自己已经被撤职,再住下去已经不合适了。几天后,陈毅来看望他,“川腔”里拖着沉重的声调说:“想开点,以大局为重。”接着又问:“你怎么想的?”

彭德怀先是沉默,想了一会儿说:“我看,趁着这个机会多读点书吧,我也欠着学习这笔债呢!”然后又对旁边的妻子说:“你去找尚昆同志,让他帮忙找一个可以劳动的地方吧,搬出中南海。”

毛主席和彭德怀

杨尚昆将此事报告给了毛主席,毛主席看着窗外默不作声,烟一根接着一根抽着,最后说道:“想搬就搬吧!你给他找一个好一点的地方。”毛主席说得极为平静,杨尚昆听不出来他的情绪,只感觉主席似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很快杨尚昆就找到了一处房子,自己也亲自去看过,于是就定了下来。

彭德怀已经在中南海住了7年时间。少年时候家里穷,他独自离家到富农家里放牛,后来,几经辗转奔赴沙场,从来没有在一个地方待过这么长时间,这里俨然已经是他人生中的一部分。

以前,彭德海整日忙于工作,就算饭后散步脑子里面想的还是工作。如今没有工作缠身,他终于可以平静下来观赏永福堂的风光,却是最后一次欣赏了。说起永福堂,这里其实并不是他最初想要住的地方。

彭德怀

在中央领导人进京后,彭德怀并不想住进中南海这个明清两代王朝的帝王之居,住在这里有违他的意愿,他对这种脱离群众地方总感觉不自在,也曾想过搬离中南海。彭德怀曾经选定过一个地方,他自己看过后才发现,那里有一栋楼房,房间很多,还有一排警卫战士。

这里的环境确实很好,但是排场太大,彭德怀摇摇头:“太浪费了,哪就要这么多人为我服务?”之后,搬离中南海这件事就作罢了,没有想到,曾经的愿望竟然是这样一个情况下实现的。

搬离前几天,彭德怀自己动手和工作人员一起收拾行李。按照规定,家里的一切器具都要上交,但彭德怀还上交了其他东西:崭新的蔚蓝色元帅服、狐皮军大衣、绿呢军服,还有一枚枚闪耀的勋章,凡是有关于他荣耀的事务,他都一个不留,全部上交了。

警卫参谋把辛亥革命元老廖仲恺夫人何香凝,绘赠给志愿军司令员的一幅《猛虎图》卷起来准备带走,彭德怀看到后说:“上交!”警卫参谋很诧异,说:“都交了,连穿的都没有了。”彭德怀没有回答,警卫参谋也没再说什么。

彭德怀

曾经繁荣的永福堂突然变得空荡荡的,就如这里所有人的心境一样。在这所有的物件中,还是有几件深深拨动着彭德怀的心的:一枚中央苏区颁发的红星奖章,8块从红军时期分给他的部分银圆,一支跟随他多年的左轮手枪,还有一包历史材料。这些都是他毕生征战的纪念。

彭德怀很爱护它们,将它们放在一个保险箱中仔细保管。这次,他小心翼翼地拿出来,一件件仔细观看,然后又将它们放了回去,最终只留下那一包材料和那把手枪。

带着20箱书和几件换洗衣服,彭德怀带着妻子浦安修安静地坐上了离开中南海的车子,没有人来送他,他也没有再回头看一眼,就这样走了,这一天是1959年9月30日,距离新中国成立10周年还有一天。

1959年10月1日,在人民的注视下,毛主席站在天安门上微笑着挥手,与战士们、群众打着招呼。在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谁也没有发现天安门城楼上缺少了一位元帅的身影。

毛主席

其实在离开中南海前,彭德怀就已经收到了“十一”登天安门城楼的通知,但彭德怀没有去,他和浦安修在新居吴家花园进行打扫,安顿好后一起坐在椅子上,享受阳光带给他们的温暖。

毛主席致电约见

彭德怀住进吴家花园后,就开始与妻子在院内翻土、挖墙、平沟。彭德怀出身贫农,他小时候吃不上饭差点被饿死,从那时起,他就发誓,一定要有自己的一片土地种粮食。

参加革命后,虽然可以吃上饭了,但是总是吃不饱。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每月都会拖欠军费,八路军仍饿着肚子打仗,战士们总是面黄肌瘦。尽管当时八路军的供应也十分短缺,在转战过程中,总部的工作人员都会了解当地群众的生活,并给予帮助。

彭德怀

1938年,八路军总部曾在沁县南底水村住过一段时间,在一个农舍里住着一位姓王的老汉。老汉今年已经50岁,为人和善,喜欢与人拉家常。有一天,王老汉对八路军战士说:“不怕老总笑话,我活了50年,只在民国元年吃过一次肉,现在已经有27年没有吃过肉了。”

战士问:“那次是怎么吃上肉的?”

老汉说:“那年我和人抬轿,送一位老爷上任。到河边时,老爷就要坐船过河了。他看着我们几个轿夫说,看你们几个这些天很辛苦,就赏你们一顿肉吃吧。自打那以后,就再也没吃过。”

这件事不知怎么地就传到了彭德怀的耳中,他很是震惊,紧接着露出无奈:“唉,老百姓的日子很真苦啊!”这件事深深地印在彭德怀的脑子里,在此后的每一个阶段,他都在努力关心农民的生活。

彭德怀

先开始,彭德怀看着偌大的院子,嫌太大,房间太多,说住着浪费。后来他又很满意,因为有空地可以扮谷,有水塘可以杨莲藕,他笑着对妻子说:“改造它一下,我要让这个花园来为我们服务。”

彭德怀站在院子里,只用目测就看出空地有1亩,污水塘有3分,院墙内的荒滩地有两亩多。虽然现在已经入秋,自己也已花甲,他仍然充满热情,赤着脚跳入了冰冷的水塘中,清理废水塘中的淤泥。

他抓了一把淤泥在手中,凑近闻了闻,连声称赞道:“好泥!”他沉静多时的眼睛开始放光,好像想起了童年的池塘,似乎找到了人生的乐趣,一直绷着的脸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动员来警卫排,与他们一起用柳条筐把挖出的黑泥抬到地里去,干得热火朝天的。

他一连忙活了好几天,终于创造出了一个适合种植的天地。

毛主席(右)和彭德怀(中)

搬来吴家花园的第13天,彭德怀接到了毛主席的电话,约他到中南海一晤。放下电话,彭德怀的内心有些期待,又有些忐忑,他连早饭都顾不上吃,就坐车出发了。

汽车直接驶入中南海毛主席的住处,下车后,他快步走向室内,却发现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场面,里面还有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人,原来这是一场以中央名义的谈话。彭德怀默默地走到一张沙发面前入座,等待毛主席开口。

毛主席从容地对彭德怀说:“我们今天来是想听听你的安排,你今后有何打算?”彭德怀说:“边劳动边学习。”毛主席听后点头道:“读书很好,每年腾出一段时间到工厂和农村去参观和调查研究也是好的。”

彭德怀说:“同意主席的话。”

毛主席和彭德怀

毛主席又问:“你打算怎么学习?”彭德怀如实回答:“学习哲学,政治经济学。吴家花园离党校近,希望在党校参加学习,准备学4年。”毛主席摇摇头:“不要那么长时间,两年就够了。”彭德怀点点头表示同意。

之后谁也没说话,沉默了一会儿,毛主席站起身来扬扬手说:“都在这里吃饭。”大家一看表,已经将近12点了,就随着毛主席进入了饭厅。

据杨尚昆回忆,彭德怀离去后,毛主席曾嘱咐他每月至少两次去看望彭德怀,解决其生活上的问题。

自从彭德怀住进吴家花园后,就切断了自己与军队的联系,有时会有老战友前来看望他。解放军上将李志民曾让他儿子来看望彭德怀;上将杨得志在颐和园遇到彭德怀的警卫员时也会打听他的情况。

朱德和彭德怀

出入吴家花园的人很少,除了工作人员、家属,还有老战友黄攻略的女儿,左权的女儿,还有一些湖南老乡。任弼时的夫人陈琮英、卫生部部长傅连暲、毛主席的老师徐特立,还有总司令都曾前来看望彭德怀。

见到彭德怀时,朱德紧紧地握住了他的手,语气中带着衷心的关切:“你还好吗?”彭德怀引着朱德观看了自己的新家,还参观了自己翻开的土地,高兴极了。之后,二人走进书房坐下,浦安修端来热茶,彭德怀习惯性地摆好棋牌要与老战友大战一番。

看着二人亲密无间的样子,浦安修离开了房间,给两位老朋友留下了独处的空间。

开垦试验田

彭德怀将自己的生活安排的非常充实。很早就起床打拳,然后到园子里面干活;上午专心读书,写笔记;下午去党校学习,之后看报纸、看杂志;傍晚时分,和妻子出去走走,晚上回来依旧看书,有时候看会儿电视。

彭德怀

庐山会议上,毛主席批评彭德怀读书少,彭德怀便利用没有工作这段时间,弥补童年时期的缺憾,从哲学学起。

彭德怀是念过书的,但仅仅只有两年。那时他的母亲还没有去世,家里尚能维持得下去。6岁的他,小手被母亲长满老茧的手握着,一路叮嘱他要好好学习,不要调皮捣蛋。当时他还小,听不进去许多话,只记得那天他很高兴,总是蹦蹦跳跳。

为了念书,他小小年纪就懂得给家人打柴挣钱,教他的老师是他的姨夫,因此他上学是免费的。但哪能真的白念书呢,于是彭德怀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捆一捆柴送到姨夫家中,作为谢礼。

他想,如果不是他姨夫的帮助,他就连那样一个简陋的私塾都上不起。可惜的是,他的母亲在他8岁的时候病故了,学堂自然也就没有办法再去了。

彭德怀

母亲的死给彭德怀一家都蒙上了阴影,日子过得比之前更加艰难。辍学后,彭德怀也懂事了不少,主动向父亲提出到富农家中放牛。在后来,他离家当了兵,虽然时常能受到来自党的教育,但再未回归到学堂。

这一次,他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

除了读书,在彭德怀心中第二重要的就是院中的那几亩地。1960年,彭德怀的侄女彭钢从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放暑假回北京,找到吴家花园门口,刚要进时就被警卫拦住了。彭钢和彭德怀的脾气很相像,急得大喊:“我找彭德怀,我是他的侄女儿。”

动静引得彭德怀从里面出来,看到是自己的侄女,也高兴地叫:“小兔回来啰!”彭钢看到伯伯的一瞬间,就感觉他瘦了很多,头发也白了许多,她顿时红了眼眶。

彭钢和彭德怀

之后,彭德怀带着她参观了房子,还有自己最引以为傲的地。

彭德怀始终记得自己与农民的联系。1957年,在举行“平江起义”29周年的历史座谈会上,他说:“对于我,写上这样几句就行了:‘他是一个勇敢的农民的儿子’。”他的一生虽然都奉献在了战场上,但他的内心始终眷恋着土地。

他不止一次和妻子说:“老了我就解甲归田。”

1956年,以开垦南泥湾闻名的王震要去黑龙江搞军垦。彭德怀对王震说:“我开三亩之荒就满足了,你王胡子比我雄心大。”他如今是真正解甲了,却不能归田,他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盛夏,彭德怀的院子里已经没有了刚来的时候那样荒凉,他动员了警卫战士,开垦了吴家花园内的“三亩之荒”,种上了自己爱吃的蔬菜水果,又弄好了小水塘,里面种着莲藕,养着小鱼。

彭德怀

三年困难时期,彭德怀湘潭老家的两个弟媳前来看他,告诉他外面已经闹开了饥荒,农民吃不上饭,就连树根都被挖着吃了。彭德怀听后心急如焚,想着受饿的农民不由得落下泪来。送走弟媳后,彭德怀加倍努力除草、松土,恨不得让自己养活全中国受饿的百姓。

一天,彭德怀到邻居家,聊天中,邻居指着门前的一片地说:“这里是生产队的试验田。”他本来开荒是为了自给自足,不想给组织添麻烦,被邻居一说,他忽然产生了自己的种一块试验田的想法。

他在水塘边开垦了一片地,这样就可以充足地灌溉。之后又按照报纸上介绍增产的方法,把深翻出来的土全部弄碎,用手捏一遍,买来良种,尽量密种,精心培育。在彭德怀的进行培育下,麦苗长得很快,到了季节时,已经抽出了许多麦穗。

到了检验成果的时候,彭德怀请来了一位老农,老农看着彭元帅的成果,惊讶地说:“老彭,你当元帅,还种得这样好的麦子,我们庄稼人也比不上。”根据老农估量,一分地能产90斤。

彭德怀

彭德怀和工作人员一起,一点点收麦,整整一分地,正好90斤。但是彭德怀并不为自己的丰收感到高兴,他知道,他的试验田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自己试验田小,再加上自己的精心呵护。

种地从来不是那样简单,遇到的情况更是复杂,农民都是大面积种植,能达到他的试验田的标准是凤毛麟角,要想让农民吃饱饭,中国还必须研究出更加保险的增产方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林徽因去世后,金岳霖爱上一女子,听说对方身份大惊:还是分手吧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奇葩历史观 incentive-icons
奇葩历史观
奇葩的历史奇葩说
1627文章数 2845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