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看,如今显示田间虫量增加许多,尤其是稻飞虱数量比较多,我们要再进行一次预防。”日前,在淮安市涟水县陈师街道陈师居委会田头,种粮大户乔林中合村民们正通过手数字农业与智慧农业APP系统,查看水稻田中的土壤湿度以及病虫害发生状况。
乔林中根据田间虫量发生状况,用植保无人机进行精准防治,他告诉记者,自打进行数字农业与智慧农业基地改造后,通过手机就可以和田里的远程监控系统连接,动态监测墒情、苗情、病虫情及灾情,让栽培技术变得既精准又轻松。“通过数字农业与智慧农业系统,我们根据数据能够有针对性地上肥喷药,节约人力物力,每亩地成本可以降低100块钱上下。”
近年来,涟水县围绕建立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目标,通过推广数字农业与智慧农业技术,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管理,让大数据为农业赋能,驱动农业生产向智能化转变,推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增加动能。
“以前我们到田里放水,要拿着铁锨把渠刨开才行,如今通过数字农业与智慧农业智能灌溉系统,坐在家里利用手机操作就可以放水。”南集镇南集居委会村民李寿财说。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基于发展数字农业与智慧农业方针,我县在南集镇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园区推广数字化农业基地改造,完成园区内67个种植户、家庭农场的核心数据采集,农事操作记录搜集,实现稻麦从种到收全程数字化管控,加速促进优质产业提质增效。
“我们准备再实施500亩左右的数字农业与智慧农业‘智能化农场’,选用北斗终端及辅助的驾驶系统,对稻麦等农作物耕种、植保、收割等全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实现集约化、人少化、精准化,进一步提高园区数字化管理能力。”南集镇农村工作局副局徐勤洲说。
除了对田地进行数字化改造外,涟水县还增加设数字农业与智慧农业化施化建设。根据使用国内先进的玻璃温室大棚,大棚内自动化通风、自动化控温、智能滴灌等设施一应俱全,选用无土栽培技术,为果蔬精确提供生长所需营养,能够一年四季生产果蔬商品。利用滴灌系统能够更准确地利用水源跟养分,起到节省增产的功效,每个大棚每年能够产6000KG小番茄。
涟水县依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技术支撑,围绕“两主两优”产业布局,在数字农业与智慧农业方面,已经建立稻麦、生猪、蔬菜等12个县级、4个省级产业体系农业“六新”科技示范展现基地和30个稻麦、设施园艺、水产、养殖等产业物联网示范点。
目前,涟水县物联网应用主体建成数量达到62个,62家经营主体175组集成物联网设备(组)进入省农业物联网平台,采集数据11万余条,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构建涟水数字农业与智慧农业云平台,扩大覆盖范围和应用领域。“我们将继续推广自动监测、智能控制、自主工作等先进适用智能装备,再建设5个市级以上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不断提高特色农业质效和竞争力。”县农业农村局厅长陆士国说。
搜索千寻位置,查看更多北斗产业相关资讯、产品及解决方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