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嵕(zōng)信仰是晋东南地区特有且影响力较大的民间信仰,是晋东南区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三嵕本为山名,今称老爷山,位于屯留县,据悉该地是当年后羿射日的地方。在清光绪十一年《屯留县志》中有着明确记载。
《新唐书·地理志》:潞州屯留县“有三嵕山”。《方舆纪要》卷42屯留县:三嵕山在“县西北三十五里。有三峰高峻,……
俗传为羿射九乌之所。一名麟山,下有三嵕水”。《说文解字》:“峰聚之山曰嵕,今屯留有三嵕山,言三峰聚也。”
羿是个上古唐尧时代的神射手,除了大家熟知的射九日救苍生的故事外,还有射杀各种恶兽的光辉事迹,比如,射杀猰貐、封豨、九婴、修蛇、凿齿等凶恶的怪兽。
从隋唐时期开始,三嵕山神就受到人们的信仰,后周世宗显德初年受到统治者的正式册封。
宋徽宗时,曾钦赐屯留三嵕山神寺庙“灵贶(kuàng)”,封后羿为“护国灵贶王”和“显灵侯”,正式将其纳入国家祀典中。
此后,明清两代也有皇帝对三嵕庙进行过册封,并在自然山神外,赋予了三嵕神司雹的职位。
三嵕信仰起初是原始的山川信仰,后在历史演化过程中,三嵕山神渐渐被赋予成神话中的后羿。
一直到金元时期,三嵕神已经基本等同于后羿神。
三嵕神的主要职责是预防干旱、冰雹、洪涝等自然灾害,传说他公正无私、祷雨必应,十分灵验,故此深受当地人们的信赖和推崇。
三嵕信仰地理范围囊括晋东南大部分地区,以屯留老爷山的三嵕庙为主,行祠广泛分布于长子、壶关、高平、平顺、潞城、黎城等县市,其中以长子和高平最甚。
长子县现存的清代三嵕庙共有15处,其中大中汉三嵕庙、下霍护国灵贶王庙被列入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
大中汉三嵕庙位于长子县常张乡大中汉村永峰山,始建于元至元二十八年,庙内包含正殿、东西耳殿、东西配殿、戏台、舞楼等区域建筑,占地800多平方米。
大中汉三嵕庙正殿内存有绘制了后羿神出巡场景的《护国灵贶王出巡图》,共80多平方米,是当前中国发展的唯一一幅以此类题材的明清古壁画。
下霍护国灵贶王庙位于长子县下霍村白云山,始建年代不详,庙内由戏院和庙院两部分组成,包含山门、正殿、献殿、东西耳殿等,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
明清时期,它曾与北京妙峰山庙会、河南浚县浮丘山庙会、山东泰山庙会并称华北四大庙会,是影响力和规模极为庞大的庙会之一。
而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三嵕庙是高平市河西村三嵕庙,虽然始建年代不详,但是早在北宋天圣十年的碑刻中,就已经记载了该庙会的辉煌与完善。
如今,晋东南地区仍然保留许多祭祀活动,相传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是后羿诞辰,故此每年这天人们都会举办祭祀三嵕神的活动,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农业丰收,在当地百姓间有着深远的文化影响。
著名的三嵕庙有:
南阳护三嵕庙,位于壶关县黄山乡南阳护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社三嵕庙,位于平顺县北社乡北社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王村三嵕庙,位于高平市米山镇三王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中汉三嵕庙,位于长子县常张乡大中汉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霍护国灵贶王庙,位于长子县丹朱镇下霍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郭三嵕庙,位于长子县宋村乡王郭村,长治市文物保护单位
下霍护国灵贶王庙,位于长子县丹朱镇下霍村,长治市文物保护单位
崇仁村三嵕庙,位于长子县南郭村乡
琚村三嵕庙,位于长子县色头镇,长治市文物保护单位
两水村护国灵贶王庙,位于长子县大堡头乡
崇瓦张村三嵕庙,位于长子县慈林镇崇瓦张村,长治市文物保护单位
壁村三嵕庙,位于长子县常张乡壁村,长治市文物保护单位
酒村三嵕庙,位于长子县南漳镇酒村,长治市文物保护单位
邱村护国灵贶王庙,位于长治市城区邱村,长治市文物保护单位
北石槽三嵕庙,位于长治市城区五马办事处北石槽村,长治市文物保护单位
辛庄三嵕庙,位于长治县司马乡
安城村三嵕庙,位于长治县郝家庄乡
北张村三嵕庙,位于长治县北呈乡
流泉沟村三嵕庙,位于平顺县西沟乡
常隆三嵕庙,位于襄垣县侯堡镇常隆村,长治市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均为大中汉三嵕庙)
来源:晋东南那些人和事
原标题:屯留| | 老爷山三嵕庙及晋东南三糉信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