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说芦山文庙古与今
刘照辉
芦山,一颗激荡着2300多年风云岁月的川西明珠、一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王道乐土。悠远漫长的厚重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得天独厚的原始生态,造就了芦山这块洞天福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朴实勤劳、奋进向上的芦山儿女。
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程中,于先秦时期诞生了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因其思想上以“仁、义、礼、智、信”冶理国家,备受历代统治者推崇。这种思想到了宋代朱熹时期,达到空前高度,朱熹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在朝廷占据了重要位置,全国兴起了修建孔庙热风。
具有厚重历史底蕴的芦山,自不例外。宋绍兴年间(1131—1135年),芦山县令宇文仕着手建成文庙,坐北朝南,其规模并不大,年久损毁后,于明永乐(1403—1424)年间重建。嘉靖廿九年(1550年),县令周裴将文庙改为坐西向东后,因芦邑文事衰颓,士绅们颇有微词。直到明万历45年(1617年),适逢在湖广任职的镇国将军芦山人竹密退归乡里,便会同乡绅捐资又将文庙改建成坐北向南。
几经改建完善后的芦山文庙,气势恢弘。其中,有两个特色属举世无双之作。一是文庙前的“红壁陶龙”照壁属全国独有,精美的材质和精致之工艺倾倒无数行家和文人墨客;二是明嘉靖九年(1530年),朝廷颁诏全国各地的孔子木雕像一律毁除,以木牌代替,唯芦山未遵此令,将孔子木雕像一直保存完好。
历史上的芦山文庙毁于“文革”时期。我们现在看到的芦山文庙,是“4·20”灾后重建重点项目之一,占地面积24700 平方米,其规模比原来小了近一半,但规制和神韵依旧。
芦山文庙历经千年沧桑,见证了古今跌宕。
进入芦山文庙的大门为“万世师表”牌坊。孔子被赞为“千秋帝王之师,万世人伦之表”,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影响,孔子祭祀成为和上帝、皇帝同等级别的“大祀”。
进入“万世师表”牌坊大门后,便是“万仞宫墙”。这是文庙第一道屏风。“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是说孔子的墙很高,如果你找不到门进去就看不见里面宗庙的美丽和房舍的绚丽多彩。后人因筑“万仞宫墙”于孔庙之前,以象征孔子学问精深,德行高迈,思想深邃,非常人所能仰及。万仞宫墙作为文庙祭孔大典活动的起点,每年9月28日孔子诞辰纪念日,都组织学生在万仞宫墙前诵读《论语》,场面气势恢宏,颇为壮观。
万仞宫墙是文庙最南面的建筑物,正中不开门户。《礼记》中说:“圣人修义之柄、礼之序,以治人情。”以警示人们的行为要合礼仪准则。因此在万仞宫墙两边分别开有“礼门和仪路”,是进出文庙的门户。礼门和仪路也有的称为圣域和贤关,虽然两者之间有不同的含义,其本义是一致的。礼门和仪路,告诉大家进入文庙要有礼仪;圣域和贤关,告诉大家进入此门便到了圣贤之所。
万仞宫墙后面是“棂星门”,是一种特有的礼制性建筑。棂星门的说法,是从皇帝祭祀天上的灵星开始演化而来。灵星,又称龙星,其左角为天田,故又称为天田星。棂星门的设立,意即孔子是天上棂星下凡主管人间教化之圣。棂星门,是文庙中轴线上的牌坊或牌楼式石结构、木结构或石木结构的建筑,主要位于泮池前后。这是文庙特有的建筑形式,使文庙显得更为庄严。
棂星门右侧牌坊门外是“四配十哲”广场,用儒家最有分量的人物来形成厚重的文化氛围。四配:复圣颜回、宗圣曾参、述圣孔伋、亚圣孟轲;十哲:闵损(字子骞),冉耕(字伯牛),冉雍(字仲弓),宰予(字子我),端木赐(字子贡),冉求(字子有),仲由(字子路),卜商(字子夏),有若(字子有),朱熹。
棂星门后面是“泮池泮桥”。文庙区别于其他庙坛的特色建筑之一是泮池,这是地方官学的标志。生员秀才入学第一天,由所在地方官领着绕泮池一圈,称为“游泮”,所以古时入学又称为入泮。泮池上纵跨三座半圆弧形的拱桥,称作泮桥或圜桥,又称作登瀛桥。中间泮桥的桥面及长度较左右两座稍大,是状元所走,榜眼和探花分别走左右两座泮桥。
泮池泮桥右边是“名宦馆”;正对面是“乡贤馆”。两馆内陈列了24位本土名宦、乡贤人物。
这些人物只是芦山杰出人物之一部分,他(她)们在芦山历史上深受儒家文化影响,传承儒学之道,弘扬儒学遗风,身体力行,知行合一,把“仁、义、礼、智、信”之内在要求贯穿于日常生活和干事创业之始终,具有较高道德风范,做出了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显著业绩。据统计,在孔孟思想影响下,从明代到新中国成立前,为人所称道而载入史册的人物大约有上百人。皆是在建立文庙、推崇儒家思想后,于芦山广大民众中涌现出的姣姣者。他(她)们或忠于国家、以仁治世,或忠贞刚烈、为正义而献身,或捐资办学、倾力举善,或贤孝治家、敬老爱幼,或守身如玉、矢志不渝,或甘贫如饴、拾金不昧……
斯人已去,气息尚存。名垂典史,千古流芳!
名宦馆上面分别是几间功能用房和“东庑”,对面是“西庑”。位于大成门后东西两侧,是大成门与大成殿之间的主要通道,长廊深邃,夹辐尊严,表达出祭孔的肃穆与尊严。
最前面是祭祀孔子的正殿“大成殿”。大成殿气势雄伟,规模恢弘,高大壮丽,富丽华贵,金碧辉煌。殿内供奉孔子及贤弟塑像。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正直内敛、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品格和思想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
大成殿前面的院子是进行各种仪式、典礼的场地。
出乡贤馆右转左边是学霸巷入口——“腾蛟起凤”牌坊门。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有“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幼学琼林》中有“文名共仰,曰起凤腾蛟”。在文庙的学霸巷入口设置“腾蛟起凤”牌坊,有文运昌盛之意,时刻激励学子,要成为人中龙凤,就得奋发努力,苦读圣贤之书。
紧连“腾蛟起凤”牌坊的是一排“应景商用房”,所售物品有文房四宝、本土文创作品和原生态土特产。林林总总、朴实无华的物品散发出泥土的芳香,裹夹着悠悠的乡愁,倾诉着诗与远方的顾眷。你购买的不是一件冰冷的物品,而是一份带有温度的情感,他向你无声地诠释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之绵绵情思。
应景商用房对面是六间“传道厅”,是文人、学子和国学爱好者研学、交流场所。在这里,人们可以聆听专家、学者讲课,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共同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养分、感悟真谛、刷新认知、净化心境、激发意志、厚植情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但凡好学、勤学、苦学之人,必定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学有所长。
紧连传道厅的分别是一间“配肴间”和两间“贤弟膳堂”,是供学子和游客们体验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儒家饮食文化思想的用餐场所。其菜品均采用本地原生态食材和千年传世厨艺,科学、精心烹制而成,简约不凡,生鲜淡雅,清香爽口,舒心畅怀,适宜各类人士食用。此膳堂推出的“汉姜金榜宴”品牌距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共有三个套餐:“状元套餐”“榜眼套餐”“探花套餐”。每一个套餐都有悠远的历史渊源、每一道菜品都有精彩的传奇故事,你将品出千年文化内涵、品出先贤哲人智慧、品出道法自然天机。
芦山文庙值得此生一游,他会让你超凡脱俗、用心沉淀、升华境界、功成名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