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每天为您奉上不一样的文章。感谢您的支持!
文、编辑丨张溥杰
现在的家长实在是太操心了,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吃喝拉撒,还要关心每天看什么样的动画片,读什么样的书。
这不,多少人童年时诵读的经典名篇唐诗《山行》,也成为某些家长的“眼中钉”。原因是“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容易误导学生,建议将此诗从课本中删除。
还有些家长没那么极端,要把“坐爱”,改成“坐赏”。
杜牧估计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一首诗竟然会在千余年后引起家长们的狂怒。
不知道他会不会大呼冤屈,我说的“坐爱”的“坐”字,是“因为”的意思,也就是“停下马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
你不能因为后来有谐音,你自己污,就要篡改我的诗啊。
受这种委屈的,杜牧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某些家长的眼睛是越来越毒。
杜牧的难兄难弟还有刘禹锡,他的《陋室铭》其中有一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不少家长认为其中的“白丁”说的就是自己这样的平民老百姓,感觉受到了歧视。
其实这么来看,这些要求删除《陋室铭》的家长,自认是“白丁”,倒还真的不亏。
李杜诗篇万口传,被后世尊称为“诗圣”的杜甫,他的作品也未能幸免。
想当年杜甫饱经离乱,草堂落成。有客来访,不免欣喜,写下了《客至》一诗。
没曾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一句,被一些不学无术,满脑子污秽思想的家长浮想联翩。
这些控制欲极强的家长,竟然要求删除此句,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未能幸免的还有苏轼,他《春宵》里一句“春宵一刻值千金”,让不少家长直呼“少儿不宜”。其实这些家长不知道的是,这只是这首诗的第一句。
全诗是“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而第一句的意思也只是说“春夜美景光阴宝贵”,而并非家长们所联想的那样。
同样的还有叶绍翁《游园不值》的“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自己,没能进入园中的遗憾。但是通过后两句,也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完全没有后来延申的意思。
说到这里,同样身为宋朝人的杨万里也非常委屈。
《小池》曾经是多少人的启蒙古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写出了荷花的温柔与蜻蜓的灵动。
但是有些家长认为这两句会误导孩子,导致孩子早熟,因而呼吁这篇古诗从课本中删除。
不得不说现在的家长真的很会联想,当初笔者也是上过小学的,作为一个一二年级的学生,真的不会想那么多。
不要用家长的“有色眼镜”,去看待儿童启蒙古诗。
同样类似原因的还有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其中一句“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容易引发孩子们不好的联想。
行文至此,我也想起了佛印与东坡的一则小故事。
苏轼与佛印两人经常打坐论道。有次苏轼问佛印,你看我坐着想什么。
像一尊佛。佛印答道。
苏轼听了心中颇为得意,就打趣地说,你知道我看你像什么吗?
像什么?佛印问说。
像一堆牛粪。过了一会儿,苏轼才一脸严肃地说道。
说完,苏轼便自顾自哈哈大笑起来。
回到家后,苏轼对苏小妹说起此事。
苏小妹不屑的说道,佛语有云“相由心生。”心中有什么,眼中看到的就是什么。
佛印说看你像尊佛,说明他心中有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
这则小故事,只能送给那些家长们。
如果说以上的古诗或文章,家长们用异于常人的联想,能够映射出他们内心的龌龊来。那么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真实的是让人笑岔气了。
这些“有才”的家长们,给出的原因是体现了愚忠的思想。
而对于《岳阳楼记》,则是因为提到了滕子京。这些家长不知道在哪里听说了滕子京的故事,就开始找起事儿来。
其实打开手机,我们输入“家长们建议删除”,会发现后面自动弹出了很多内容。
这些都是网上家长们关注的热点,所以才会给出的关键词联想。
我们不难发现,自先秦到民国,成为家长眼中钉肉中刺的作品还真不少。
除了文学作品之外,家长们还将审视的目光扫向了孩子们日常看的动画片之类。
比如前段时间热播的《小猪佩奇》,就有家长担心这部动画片在教坏小朋友。比如学猪叫、跳泥坑、缺乏自制力和时间观念,没有给孩子树立正能量榜样。
即便曾是不少80后、90后心目中的一代经典《名侦探柯南》,在有些人做了家长之后,反手就是一个举报。
原因是暴力元素太多,而且涉及到了早恋。
曾经有人列了被举报的动画片清单,《奥特曼》、《熊出没》、《喜羊羊》等,都未能幸免。
如果说以上都还勉强的说得过去,但有些家长又将瞄向了老师们所推荐的课外读物上来。
有心理老师因为给学生推荐了《寻梦环游记》,就被家长举报投诉。
对此,只能说现在的家长实在是太爱举报了。
我们在网上输入“家长举报”,会发现举报的东西真是千奇百怪。
当然,对于学生权益受到侵害,正常的举报我们没有意见。但仅仅是因为个人喜好,或者自身判断能力有限热衷于举报,那实在是太伤人心了。
我们也不能否认,有些家长担心的并非毫无道理。尤其是近年来毒教材,和一些危害孩子正常孩子身心健康的东西频出。
比如说前段时间网上热议的教材插图事件。
插图里中国人的形象口歪眼斜,一脸病态,完全不符合事实。
再比如最近曝出来,某出版社出版的学生历史读物上,竟然惊现丁汝昌投降日本的插图。
真实的历史是对日作战中,丁汝昌面临弹尽粮绝、援军未至的危险境地,依然拒绝日军将领劝降,自杀殉国。
而在这本书上,不仅对丁汝昌的英勇事迹轻描淡写,而且说其投降日本,严重不符合史实。
我们不难想象,如果这种读物大规模传播,对学生的历史认知,将会造成怎样的歪曲。
我国东南某岛省,正是在毒教材的戕害下,造成了新世代的历史虚无主义,认知错乱。这种血淋淋的教训告诉我们,不能重蹈覆辙。
除了教材书本之外,孩子们日常使用的文具盒玩具,也有可能被污染。
近期湖北黄冈吴女士,在给孩子整理书包时,发现8岁儿子的玩具上含有性相关图画,很是震惊。
这些东西无疑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她选择了调查购买地点后举报。这种做法,也得到了网友们普遍认可。
再比如之前有家长发现某出版社的英语教材中,竟然夹带商业广告,出现某医院大楼的照片,而这所医院是主打男科与妇科。而某版语文选修教材,出现不良网站网址。
这些无疑都在侵蚀着学生的身心健康。
为此今年5月份教育部专门发文,中小学教材中不得夹带任何商业广告或教学辅助资料网址等信息。
这些举措,也给了家长们一剂强心针。
结语
千年大计,教育为本。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家长们担心他们的身心健康无可厚非。不仅家长们关心,其实社会各界也都关心。
家长们保持敏感之心,也情有可原。但是还是希望家长们能够有一定的判断能力,而不是一言不合就举报。
为此光明日报旗下的教育杂志专门刊文指出,过度保护,刻意掩盖“脏东西”。对孩子的成长也不是什么好事。
试图将孩子与“不合时宜”的东西隔离,实乃脱离实际。
与其挖空心思举报,不如多陪伴孩子,过滤掉真正有害的东西,而不是将一些“可疑之物”悉数举报,拒之门外。
因为不加甄别的举报,长此以往,一些优秀的作品不可避免地的被误伤。
孩子们接触到的只能是一些低质、低智的东西。就如同花朵一样,如果只接受阳光,没有雨露,也没办法健康成长。
而对于真正有害的教材、读物、玩具,不仅是家长,社会各界也都应该人人喊打。
总而言之,哪些是大是大非的问题,哪些是认知的问题,一定要分清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