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我写了630名太平军“特种兵”,面对1万清军,守高唐10个月的过程。
这个过程还是比较欢乐的。
这篇文章写这批特种兵,最后覆灭的地点——冯官屯。
虽然只是一个小地方,但战斗异常激烈和曲折,差一点杀了僧格林沁,僧在之后也进行了残忍的活祭。
一
在僧格林沁攻破连镇大部队之后,高唐太平军知道大部队已经覆灭,无需再等待,打算突围。
僧格林沁也希望他们突围,还故意在南门外,让士兵分开,远远地列队,故意做防卫疏忽的样子。
要知道这些太平军都是身经百战的,并不会轻信这个伎俩,在一个夜晚从东门突围,杀死清兵百余人。
僧格林沁早已备好快马骑兵,随即追出来。
这时候,太平军还剩500人左右,也就是说10个月来只损失130人。
据李开芳供词,他本来是想带领这些人,渡过黄河,各自逃散。
跑了四五十里,遇到一个百姓,李开芳问他:
前路是什么地名?
他说:
是冯官屯。
李开芳又问:
冯官屯有粮草没有?如实说了,我给你银子。
他说:冯官屯粮草甚多。
我就给了他一百两银子,他将我们带到冯官屯。(李开芳供词)
在这里说句题外话,我的历史文章中,很少出现对话,如果出现那么就一定是有来源出处的,不会去编对话。
如果一篇历史文章,里面有大量的一看就很假的对话,就没什么意思。
拂晓时分,李开芳进驻冯官屯。
冯官屯镇是一个较大的集镇,有五百多户人家,有围墙,内有富豪十余家,家家都有砖瓦楼房。
僧格林沁从3万清兵中,只选了8000精兵,其中有3000人都是太平军降兵,这些降兵打起曾经的老战友们,可比清兵勇猛多了(其实可以理解,为了活命)。
僧格林沁带兵尾随,也就赶到,围了冯官屯。
李开芳原本只是想在此暂时休息一下,到了早上8点左右,清军“毛勇”赶到(其实都是在连镇投降的太平军),双方进行了交战,互有一些损失。
僧格林沁本想趁太平军立足未稳,一波荡平,却发现没法攻入,只好在村子四周安设大炮,向村内轰打。
修筑战壕对太平军来说,属于轻车熟路,跟高唐一样,太平军在村子四周挖了三道沟壕,土壕上架设枪炮,守御极严。
村里有一些修房用的新砖,太平军在沟内修桥洞,上面盖着土,躲在里面可以避炮火。
村里的一些高楼也十分坚固,适合当瞭望台,只要清军进前,太平军枪炮齐发。
既然攻不进去,僧格林沁继续使用老办法,在村外修墙进行反包围,打算长期围困。
此外,他们还打算挖地道,用火药轰炸太平军的寨墙。
僧格林沁在攻破连镇的时候,在井里抓到一个人,名叫刘自明(记下这个名字,下文还有后续),是湖南人,是太平军的土营将军(相当于太平军地道工程的包工头),武昌、南京都是他带队挖地道攻破的。
僧格林沁命他挖地道,他就带着六个人开挖,一直挖到太平军的壕沟前,忽然带着这六个人趁夜跑到太平军营,反而向清营方向挖地道。
就是这个人最后把僧格林沁吓出一身冷汗。
这里很有趣的一点,为什么僧格林沁要用几天前刚刚抓获的太平军,来负责挖地道呢?
难道僧格林沁军营中没有会挖地道的吗?
二
挖地道听起来简单,其实是有一些技术含量的,里面有的地方需要木头加固,还需要隔一段就得留通风口,方向和距离都不能有偏差,需要有煤矿工人提供技术支持。
京津一带没有产煤区,缺少这方面的人才,所以清营并不擅长挖地道(比如前文提到胜保开挖地道没有留通气孔,把民夫都闷死了)。
湖南有煤矿,所以湘军也比较擅长挖地道。
太平军一路上很注意吸收煤矿工人,建立专门负责挖地道的“土营”。
这个土营将领的刘自明,忠心耿耿,让人佩服,他继续率领太平军将士挖地道,20来天后,地道挖成功,将清军炮台前的墙轰塌。
太平军由此冲出,但墙外还有围濠,最终没能冲出重围。
太平军见突围不成,趁机占据炮台,僧格林沁亲自率兵抵抗,才将太平军击退,但太平军潜入沟内,继续抵抗。
这是太平军在冯官屯最有力的一次进攻,击毙清军30多名,击伤200多名,包括多个将领受伤,就连僧格林沁的坐马前胸都被抬枪穿透,袍襟都有伤痕,让僧格林沁侥幸逃过一劫。
太平军对叛徒也是非常愤恨,将一个太平军叛徒头目(就是在连镇投降的叛军宁宗扬)抓去碎割煮了。
在连镇叛军林凤祥的厨子施绍恒献计说,用水淹之计。
水淹首先得有水,冯官屯只有一条干涸的小沟,平时没水。
为了引水,需要把120多里外的河水引过来,造一条长120里,宽度6米,深度一两米的水渠。
最后,土方工钱加上夫役饭食等钱,一共花了5万2000多吊钱,跟连镇建70里土墙差不多的费用。
清廷有个被革职的人,为了官复原职,主动提出这个钱由他一人出,5万多吊钱比当时市场价多一倍有余。
他昼夜开工,不辞劳苦,僧格林沁马上奏报,让他官复原职。
挖了一个来月,终于竣工了。
水倒是引到冯官屯,但清军已经造了一圈围墙,那怎么让水流进墙内呢?
僧格林沁又征集两三千民夫,先加固围墙,再开出石洞,再用水车巴斗把水向围墙里倒灌,日夜不息。
到这里僧格林沁耐心也快耗尽了,对部下说:这都是无用人出的馊主意,虽然免得士兵伤亡太多,但无济于事。
部下说:这一招可以全歼他们。
为了防止太平军将围墙捣塌,让水流出,清军日夜瞭望守卫。
太平军此时正在做什么呢?
他们正加班加点地挖地道,必须要在水淹之前,将地道挖成功。
前面说了土营将军刘自明,率领太平军反向清军挖地道,一共挖了二十多处地道,但水势越来越高,太平军地道里的火药都被水淹没,又淹死了几十名挖地道的太平军。
在得知这事后,僧格林沁顿觉后怕,用手拍着额头说:
这二十处地道,火药要是同时轰发,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清营听到这事,也都纷纷欢庆。
这是太平军最后的机会,僧格林沁确实没有想到这一手,只可惜水淹这一招,无意中完克地道这一招,只能说时运不齐。
如果没有水淹,等太平军火药成功爆炸,后果还未可知。
太平军挖地道之所以失败,我想可能是,清营动用两三千民工向里面灌水,效率太高,估计两三天就淹没了,这个速度是太平军没想到的。
有太平军游泳出来投降,说冯官屯里面的情形:
遍地都是水,只有两三丈干地,是李开芳支床的地方,其余人都在泥淖中。
太平军只剩2囤粮食,但没有地方捣粮没法吃,里面也没有干净的水喝,喝水大多生病而死。
清军问:
里面有水,怎么会这么渴呢?
投降的人说:
水都是臭的,有很多蛆,人马粪都在水中,太阳一蒸晒,臭不可闻。
群贼光脚在水中,水都没过膝盖了,腿上粘的都是蛆,万无生路。、
三
剩下的太平军只有两条路,要么投降,要么死。
僧格林沁为了凌迟李开芳,加强了诱降活动,派人不断喊话,弄来船只,接运投降者。
又用箭绑着手谕,射入村内:限你们三天,投降免罪。
第二天,有220人投降,僧格林沁让他们在清军的围墙内驻扎(在船上),反攻太平军,将功赎罪。
想象一下这个情景,清军建造围墙,墙内都是水,太平军和叛徒都在围墙内,清军在围墙外远观,有点像养蛊的意思。
前文我们说了,太平军一旦抓住叛徒,直接割碎水煮了,想象一下这些降兵的心理阴影。
僧格林沁对李开芳目的只有一个,不能让他逃掉凌迟。
李开芳有些动摇,不顾军师劝阻,跟清军谈判。
谈好后,李开芳命一批人投降,希望能里应外合,做最后的努力。
这一批有130多人投降出来,僧格林沁让人系两条粗绳,一条手抓,一条脚踩,过来投降,每个降兵派5个人看押。
刚出来,突然太平军营地内开炮,喊杀声起,僧格林沁知道是诈降,将这些人全部斩了。
即使这样严密的防范,仍有个英勇的太平军士兵,夺刀反杀十几清兵,夺马逃走,最后却因为夜马知归途,不幸又走回来被杀,十分可惜。
冯官屯最后的100人(或88人),跟随李开芳坐船出来投降,这一次,僧格林沁派出最严密的防范。
几万清军张开双臂,围了里十层外十层,插翅难飞。
关于李开芳的外貌和僧格林沁之间的谈话,之前文章都有写过,这里本不应该再赘述。
但有的平台是收费文,可能有很多人没有看过,这里还是发出来吧。
几十人张着红伞,簇拥着李开芳,他身边有两个小童十五六岁(我的文章中,年龄一般只写实岁,像这种原文记十六七岁,就减一岁),穿着短衣绣袄,红鞋,俊美如女子,左右挥扇,其他人都披发如鬼。
李开芳穿着很干净:
头裹花洋布手巾,身穿月白紧袖小袄,青色绉绸单裤,短袜,红色绣花鞋(这穿着实在有点怪异了)。
见僧格林沁,他自称小的,禀告一切,不像林凤祥那么倨傲。
僧格林沁拉着他的手进来,说:
我既然准你们投降,肯定不会杀你,将来还要带你立头功,平定江南,你有什么计策?
李开芳说:
江南瓜镇各营,我可以招抚,如果专门靠硬打,难以得手。
僧格林沁说:
你说得好。京中有亲王想见你一面,之后马上就让你回来,随我南下。你在京不要耽搁。
这是一段双方内心都说“我信你个鬼”的对话,由在场的亲历的人记录下来。
李开芳等八人一齐押送入京全部凌迟。
此时,经清方查明连镇、高唐、冯官屯三个地方,一共阵亡清兵8000多人。
僧格林沁设立供案,将这100多降兵,加上那2个小童捆绑,挖心活祭,祭祀死去的官兵。
僧格林沁读完祭文,然后向天大哭,各官兵无不落泪。(不知道是不是蒙古特殊的风俗,咸丰曾批评僧格林沁在大营内搞蒙古封建迷信。)
皇帝的赏赐很快就来了,僧格林沁的哥哥、弟弟和儿子,都有封赏,其余出力的文武各员,也等查明后保奏。
听到这个消息,各营都欢声雷动。
前文那个又返回太平军的土营将领刘自明,也被凌迟处死。别人抢着投降还来不及,他反倒跑回太平军去了,实在令人感慨。
按照上述记载来看,在冯官屯的太平军只有最初投降的240人免死。
真的如此吗?
按照当地传说:
冯官屯西北三里多地,有一片洼地,这就是当地人常说的万人坑。
僧格林沁以给长毛剃头,让其还乡为名,用小船一船船从冯官屯村内载出,一船只能载三人渡过新河,把太平军战士送到预先挖好的万人坑杀掉。
如果按照这个传说,那最先投降的240人,也许并没有被免死。具体他们的命运如何,我们今天也不得而知了。
冯官屯是北伐太平军最后落幕的地方,僧格林沁率8000兵,对500太平军,竟然不敢冲锋,而是劳命伤财,花了5万多吊钱,从120里外引水入屯。
即使这500人全都回到太平军中,也不能改变什么。而僧格林沁却不计成本,去做一件意义不大的事。
不管怎么说,冯官屯都是清军一个很丑陋的战役。
在活祭的时候,僧格林沁读完祭文,向天大哭,好像他是一个受害者。
而实际上很明显,他是一个施害者。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施害者,都认为自己是受害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