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课程我们讨论了孩子能不能学,也就是孩子是否具备学习所必需的状态问题。
那么这期课程,我们将做一点补充,用一个心理学模型来强化这种良好的学习状态。
大家知道,学习这个事儿本身并不容易,很多孩子并不是学不会,他仅仅只是不想学,为什么不想学?因为太难了,不愿意面对。
这就变成了一个两难的境地,我们不逼孩子吧,孩子放任自流,我们逼他吧,孩子又容易反抗。
你看,左右都不是!
那怎么办呢?
01
其实,如果我们一直从孩子身上找原因,那你一定会很失望。因为避重就轻是我们人类的本性。
谁都知道打游戏很爽,念书没那么爽。
但是,问题出现了!
为什么有的孩子就喜欢念书不喜欢打游戏,为什么有的游戏孩子很愿意玩,而有些游戏孩子最终都会放弃呢?
早年前,有一款游戏叫愤怒的小鸟,这款游戏当时可谓是风靡一时,不要说孩子,很多成人都纷纷参与其中。
但是,这种痴狂很快就消散了,因为玩家发现这款游戏实在是太难了,特别是在失败后,敌人那种无耻的笑让玩家真想把手机摔了。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其实,这就是一种心理规律。
就是当我们在某一件事情上很有感觉,认为自己有能力hold住它的时候,我们通常会愿意投入其中,并最终把它hold住。
相反,当我们认为自己hold不住它时,我们通常会选择放弃,或者逃避。
而这种感觉就叫做自我效能感!
02
心理学的定义是说,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比如,学生不仅知道注意听课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还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时,那么他就会认真听课。
你看,为什么愤怒的小鸟后来就没人玩了呢,因为人们发现无论你多么努力,有些关口你就是过不去,因为随机性太强。
自我效能感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是自信这么简单,它针对的是某一特定的事情。
比如,一个学生足球踢的很好,那么他在足球这方面的自我效能感就很强,也更愿意投身于踢足球。但这并不代表他对学习也有自我效能感。
那么问题来了。
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有什么帮助?
03
小宁是班上的“学霸”,加引号的原因是因为小宁并没有很聪明,事实上,同样背诵一篇文章,掌握一套理论,小宁要比其他聪明的同学花更多时间。
那问题来了,为何小宁更勤奋,为什么他可以在其他同学玩耍的时候继续巩固知识。
原来,在小学的时候,小宁的妈妈给小宁灌输了一个理念,就是想要取得好成绩,唯一的路径就是勤奋和努力,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在这么一个理念的培育下,小宁坚信,学习就是要努力,在刚开始的时候,小宁通过努力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样他更加相信这个理念。
到后来,各种各样的正面的反馈不断强化了“学习就是要努力”这个理念,小宁也就慢慢变成了学霸。
我们看,因为小宁有这个信念,所以他愿意努力,因为努力,所以产生了好结果,而一个又一个好结果又强化了小宁这个信念,这就是一种正向循环。
那么这个循环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小宁坚信自己可以把学习搞好,只需要增加努力这个条件即可,这就是对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当孩子在学习上有效能感时,他首先不畏惧学习,不害怕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
因为他相信自己可以搞定,无非就是在方法上,投入的时间上下功夫而已,而通常这样的孩子很容易在学习上找到快感,进而把学习搞好。
可对于在学习上没有自我效能感的孩子,他不太可能主动地投入学习。
道理很简单,他不认为自己可以搞定学习。
一方面,由于没有成功突破的经验,所以在内心深处,他不认为自己可以走向学习的高峰。
第二,由于不相信自己的潜能,害怕挑战后的失败,所以他宁愿待在自己的舒适区,享受学习天花板下面的风景。
有人就要问了,为什么自我效能感有的孩子有,而有的孩子没有呢?如何才能让我家孩子拥有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呢?
04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效能跟以下几方面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