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导演的电影《邪不压正》改编自张北海小说《侠隐》,将背景设定在民国年间的北平,讲述了在七七事变前夕,身负师门深仇的李天然回国复仇的故事。
李天然的一生有“三个爸爸”和改变他的两个女人,师父、亨得勒、蓝老爷,唐凤仪、关巧红,还有两个发誓手刃的仇人,背叛师门的朱潜龙与日本侵略者根本一郎,这些人在动荡年代的北平亦正亦邪,有人为了治家国、平天下,有人为了找寻自我内心的空缺,在欲望与命运的交织下,共同抒写了一部北平往事。
姜文的电影中总是充满着快意江湖的洒脱气质,《邪不压正》也是如此,且更多了一些可供探讨的不确定性,体现在人物塑造的张弛中与整体氛围的营造里。
男性与女性,时间与空间,历史与未来,影片在叙事、人物与主旨内涵上,都有着充分的讨论空间,让观众感受着它的魅力所在。
一、家国情怀:何处是出路
姜文痴迷于拍摄北平题材,因为在一个动荡的年代里,更能体现出文人的家国情怀,“民国三部曲”从《让子弹飞》中的革命抗争,到《一步之遥》中的纸醉金迷, 再到《邪不压正》中的觉醒复仇,姜文始终在找寻一个出路,一个历史与现实的出路,也是民族精神的出路。这次在《邪不压正》中,姜文安排了李天然这个角色来代替我们去寻找。
影片中的人物关系尽管复杂,但以李天然为中心辐射开去,不难看出人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姜文依然熟练运用了大量的隐喻手法,在每个人物身上都赋予了一定的历史背景。
从师父被杀,被美国医生收为养子,到医生被杀,认蓝老爷为父,李天然的“寻父”之路可谓艰难曲折。如果说李天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支队伍”,那么师父、亨得勒医生、蓝老爷,这几个人物形象的背后则代表着一个特定的历史群体。
李天然本是师父的爱徒,他的师父拥有大片土地, 还将师姐许己为妻。这位师父尽管武功高强,却因为不同意将土地卖给日本人种鸦片而被背叛师门的朱潜龙一枪打死。在这场戏中,姜文运用了昆汀的暴力美学手法,在“弑父”情节的处理上浓墨重彩,又简洁有力。
这时李天然经历了第一次人生的重大变故,他所失去的不仅仅是师父一家,也是他身上所穿的宽袍大褂,更是他血液里所具有的传统中国农耕社会的生活方式。李天然带着火光冲出家门,遇到了美国人亨得勒,于是他“浴火重生”了。
十五年后留洋归来的李天然改头换面,变成了一个“美国人”。在协和医院做妇产科大夫的他,代表着新兴的中产阶级,有着新的思想,学习了新的技术, 似乎是前路渺茫的北平可以依靠的希望。
但李天然的养父亨得勒让他忘了家仇国恨,回到美国去过太平日子。养父代表的是西方所带来的先进技术与民主法治的思想,但李天然身负血海深仇,他面前的路还很辽阔,他所需要经历的还有更多。
当亨得勒死后,李天然的“蓝爸爸”出现了。蓝老爷是北平城中的神秘存在,他的手下是最普通的人民群众、最典型的无产阶级—黄包车夫。蓝老爷所代表的便是革命者,是抗日力量的主力军。
日本人根本一郎在蓝老爷眼前屠杀黄包车夫,并恣意将其扭曲报道,革命者被篡改为反动者,侵略者向手无寸铁的底层群众开枪了。枪响过后,历史的车轮走向了拐角处,古老的中国究竟该何去何从?— 这便是姜文的家国理想,包含的是创作者对家、国、天下的兼济情怀。
乱世是英雄的锤炼场,正如20世纪30年代末的北平,那里有太多的故事在发生,有太多的理想还未完成。在符号化的师父、亨得勒医生与蓝老爷身上,分别代表着一种希望。这三种力量互相交织、互相影响,终于在历史的交叉路口共同走向了黎明的曙光。
二、个人成长:何处是方向
姜文电影中的男性角色总是一腔热血,又玩心很重,像个长不大的孩子,永远带着年少的天真烂漫,李天然正是如此。
而相比之下,姜文电影中的女性角色大多成熟稳重,带领着男性角色成长,像《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米兰之于马小军,《邪不压正》中的关巧红对李天然来说,都是这样的引路者角色。
作为影片中的主要人物,李天然的性格基底似乎有些单薄。身负家仇,又正值国家危难,个人恩怨与家国仇恨掺杂在一起,这位青年理应坚毅、果断、稳重。而李天然却天真无邪地像个北平大户人家的体面少爷。
“复仇”是远方的理想,他坚定的要去做, 却迟迟不见行动。在法租界餐厅用碎冰弹伤朱潜龙的行为反而让亨得勒差点暴露,观众渐渐对李天然失去耐心— 你到底什么时候去复仇?同时,李天然也在问着自己— 我到底该什么时候去复仇?唐凤仪和关巧红适时出现了。
在《邪不压正》中,女人与时代是息息相关的,她们和国家是异体同构的表达。姜文对女性角色塑造上所体现出的最大尊重,就是在给予她们充分的性格魅力的同时,表现其张扬独特的个体特点。唐凤仪之妩媚,关巧红之血性。
一个风情在外,一个风骨在内,都在关键时刻给予了李天然帮助,为他指明了方向。许晴饰演的唐凤仪是一个对爱情、对生活有浪漫幻想的女人。
一个在战乱年代去国外读过书的女人,甘心做朱潜龙的女人,只因她骨子里想要祈求现世安妥。当这份念想在朱潜龙处落空后, 唐凤仪想要重新在李天然身上获得爱情。这样一个大胆、独立的女性,在日军进城后选择从城楼上跳下,直到最后一刻依然在主宰着自己的人生。
周韵所饰演的关巧红更直接的让李天然获得了思想上的转变。一个想要为父亲报仇的“京城第一裁缝”,做手术将小脚撑开,重新获得奔跑的能力,苦练枪法等待复仇的那一刻。关巧红将自己内心深处不敢面对的恐惧投射在了李天然身上,支持他复仇,救他脱离险境。
她一步步引领着李天然面对自己,战胜自己,并在他复仇成功后转身离去。这两个女人和李天然是投射与被投射的关系。她们分别在对方身上投射自己的欲望或恐惧,李天然像是一个情绪载体,在接受到这种投射后,弥补了自我成长过程中的缺陷。
正如北平之于李天然和李天然之于北平,互生共存。在影片的结尾,关巧红转身消失在屋脊之上,李天然独立风中,神情茫然。何处是方向?正如关巧红所说,“我能找到你”,在李天然成长的路上,他不会孤单。
三、北平旧梦:何处是离愁
姜文在《邪不压正》中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北平。何为真实?未曾亲眼见过北平的人如何认证它的真实?
那便是源于情感,那种笼罩在整个北平上空的离愁别恨、壮志未酬,如绵绵春雨不曾断绝。他们都在流浪,告别一个朝代,告别一座城市,告别一个人。姜文用他所创造的离愁情绪,带着观众走进了一段别有色彩的北平往事。
对历史细节的精准把握是影片能做到高度还原的前提,影片中还原了大量民国时期北平市井生活和饮食风俗的细节,蓝先生出场是骑着二八自行车去打酱油,豌豆黄等老北平小吃纷纷登场。
关巧红的天台更是像极了老北平旧时的天台,人们在天台种花种菜,晾晒衣服,充满着生活气息。
除此之外,影片中还有不少打趣的细节,比如北平警察局的地址—东棉花胡同39号,是今天中央戏剧学院所在地。这些让人会心一笑的幽默是专属于姜文的独特手法,也是影片真实性不可或缺的重要特质。
另外,《邪不压正》中的意象构建也极为出色。屋顶上纹路清晰的青色砖瓦、钟楼下剥落的红色墙皮,共同构成了整部影片的空间意象。屋顶是一个象征着纯净与自由的符号,李天然喜欢在屋顶骑单车,纵身跳跃。
他在屋脊飞奔,象征着城市的希望。而沉闷灰暗的钟楼,遮住阳光的厚重城墙,则带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
虽然钟楼深处别有洞天,可终究是被囚禁,被囚禁就无自由,时代渴求自由。当李天然被囚禁在钟楼里时,蓝老爷也被朱潜龙软禁在家中,甚至被封闭在砖墙里,陷入了彻底的黑暗。用空间构建与时间线索相关联,形成了整部影片的封闭性叙事,浑然一体。
最为难得的是,姜文的电影中一向带有侠肝义胆、刀光剑影的江湖气,而《邪不压正》中,姜文再次把这种江湖气包裹在民国时期特殊的时代风貌与人文风情中,极具时代特色。时值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古老的北平在平静的表面下暗流汹涌。
各方势力对这座古老的城市虎视眈眈,各路豪杰挽起袖子准备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真情与背叛,勇气与救赎,你方唱罢我登场。
当观众用一种来自后人的全知视角去观看这部影片时,历史的浩荡感油然而生。在时间的投影下,再伟大的英雄人物都变得渺小,在影像的虚实中,时间也宛若一场幻梦。
在《邪不压正》里,没有激荡豪迈的个人英雄主义, 一切都是纠结的、轻微的、隐忍的。李天然不是个人英雄,蓝老爷也不是十足的好人,关巧红没有为了爱情留下,复仇之路仍在继续。但影片的张力依然是强大的,来自于姜文浪漫的文人情怀与色彩鲜艳的家国理想。
(作者系南京大学2016级博士生、淮阴师范学院讲师/ 责编:胡斌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