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凌后,变得胆小怕事,甚至害怕上学,怎么办?

分享至

本文字数约:2535 字

阅读时间约:4 分钟

本文章节:

01、孩子变得胆小怕事,可能出现了人格异常

02、遭受欺凌后害怕上学,是学习障碍的表现

有些孩子遭受过校园欺凌后,变得特别胆小怕事,远离人群,甚至有社交退缩的表现,不愿与人交流,总害怕自己再次被伤害。

有些孩子可能不敢再踏入校园,出现了校园恐惧症,担心会遇到欺凌自己的同学。

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往往焦虑、着急,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在下文中,我们从多学科诊疗模式(MDT)提供一些建议。

01、孩子变得胆小怕事,可能出现了人格异常

孩子的性格有较大变化,表现得胆小怕事,这其实是校园欺凌对孩子造成了重大的心理创伤,孩子开始出现敏感多疑的偏执型人格改变。

如果不及时纠正,孩子的人格异常会更加严重,有可能演变出谨小慎微的强迫型人格改变,甚至不排除还会罹患强迫症。

所以,父母要重视孩子的性格转变,及时应对,尽量避免问题严重化。

第一,父母要意识到孩子的性格转变、人格异常,这是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背后的原因不全是校园欺凌。校园欺凌事件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部分孩子在遭受校园欺凌之前,很有可能就曾遭受过叠加性心理创伤,导致他们缺乏安全感、抗压能力较弱,甚至本来就有一点敏感了。

这些叠加性心理创伤可能有部分来自校园、互联网,但更常见的是来自父母的不当家庭教育方式。

比如父母经常争吵,经常对孩子呵责、打骂,孩子感到恐惧。又或者父母缺乏对孩子的陪伴,孩子身边常常只有年迈的老人家,他们感觉没有人可以保护自己等等。

第二,父母要反省自己在孩子遭受校园欺凌的时候,是否采取了错误的应对方式。如果有,父母最好真诚地向孩子道歉,并重新重视这个问题,帮助孩子修复当初校园欺凌事件带来的心理创伤。

第三,父亲长期缺位的 “丧偶式教育”、“诈尸式教育”,更容易导致孩子出现胆小怕事的性格特质。

很多父亲忙于事业,疏于对孩子的陪伴,甚至认为孩子就该交给妻子管,这并不利于孩子心身健康地成长。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亲角色更多地代表了勇敢、坚强、刚毅、担当、有责任心的性格特质。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无法从父亲身上学习到这些品质,就更容易变得怯弱、胆小、缺乏安全感。

当然,在现实情况中,有些父亲自己也不具备这些优良品质,又或者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身边只有妈妈。

那母亲就要更多地承担起责任,在给予孩子陪伴的过程中,展现出独立、坚强、勇敢的一面,那孩子也可以心身健康地成长,甚至成为妈妈的好帮手、家里的小男子汉。

所以,无论属于哪种情况,我建议父母都要抽出时间对孩子进行高质量的陪伴,尤其是父亲,要有意识地、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孩子具备勇敢、坚强的优良品质。

孩子就像一株小树苗,如果其成长的家庭环境是贫瘠的,即便是一些较小的困难与挫折,也很容易导致他们形成心理创伤,不断对孩子的精神心理状态带来负面影响。

希望父母要深刻地自我反省、改变及提升,不要以为孩子身体健康、有吃有穿就行了,还要注重孩子的心理滋养,让其内心变得更强大,更好地抵御外界的伤害。

第四,我强烈建议父母要引导胆小怕事的孩子多进行强身健体,如果身体能够承受的话,甚至可以考虑学习跆拳道、拳击等课程。

这不但是运动疗法的其中一种形式,也能帮助孩子增强体魄,增加自我保护和反击能力,恢复一定的自信。在某个程度上,可以部分疗愈过去遭受的心理创伤,纠正他们胆小怕事的人格异常。

而且,学习过这些课程的孩子容易形成肌肉记忆,当再次遇到欺凌事件时,他们很有可能会本能地作出反击、自我保护的反应,又或者敏捷、快速地逃跑,避免遭受到严重的心理及身体上的伤害。

而缺乏体育锻炼、没有练过跆拳道、拳击等课程的人,遭到肢体暴力时,可能整个人僵住,根本不知道该如何自卫,可能会伤得很重。

当然,父母要引导孩子不能因为学了跆拳道、拳击等就崇尚武力,以为总能用拳头解决问题。这只是我们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遇到事情时,我们还是应该理性地、有智慧地解决。

02、遭受欺凌后害怕上学,是学习障碍的表现

如果孩子遭受校园欺凌后变得害怕上学,一提到上学就情绪波动、恐惧,甚至吓得脸色发白、大喊大叫的话,这意味着孩子出现了严重的学习障碍。

严格来说,学习障碍不完全是一种精神疾病,所以绝大部分精神科大夫并不了解,缺乏识别的意识。

而因为它既涉及到教育学,又涉及到心理学,是一个跨学科的问题,所以大部分学校老师和社会上的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也缺乏相关知识,也不知道如何高效地解决。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