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义,1929年出生在四川省简阳金马乡,简阳师范毕业,1950年6月考入内江分区军政干校。
1951年编入志愿军第15军29师,因为会画画分到文工队。
在河北内丘整训期间部队首先要解决生死关,不怕牺牲。
我抱定誓死入归的决心,买了几本东北建设的画报寄回家,告诉家人“我在东北工作,将来我们家乡也会建设成这样。”
在朝鲜战场,先后任师文工队员、师山炮营一连文化教员。
1981年从河南省军区沈丘武装部政委职务转业,在河南省发改委机关党委书记位置上退休。
山炮作战进坑道,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新鲜事儿。
战争初期志愿军尚无制空权,为避开敌机的狂轰滥炸,山炮进入山体内的坑道作战,可以更好地保存自己,打击敌人,这是我军阵地战的创举。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即将打响,我所在的志愿军15军29师山炮营一连,奉命登上五圣山右侧的520高地,将几个贯穿山体的坑道作为山炮连阵地。
当时,我们连队的四门山炮由骡马牵引,坡陡路窄难以上山,战士们只好将炮身拆开,又背又抬地上了山,进入坑道后重新组装,然后架在阵地上,面向敌方的坑道口就是山炮的发射口。
这四门山炮是直射炮火,主要打击敌人的坦克、装甲车和地堡。
山下是我师的八二炮阵地,与前沿步兵相接,组成了一个防御地段的火力网。
为迷惑敌人,我军还在坑道发射口的两侧伪装了假火力点。
上甘岭战役打响后,我们连的四门山炮有力地支援了战斗连队。
几次战斗激烈的时候,各种交叉火力协同作战,形成了火海,打退了敌人多次强攻。
当时,我作为连队的文化教员,为及时传达信息,宣传战斗英雄和好人好事,鼓舞斗志,在连首长支持下,和文书小陈、卫生员小王在坑道里共同办起了《山战》快报。
“山战”二字意指山炮在山洞中对敌作战。我负责编辑、组稿和排版,文书刻蜡版,卫生员管印刷,最后由通信员送达各坑道。
快报为红蓝两色套印,每日出一至两期,在当时起到了宣扬战绩、鼓舞士气的作用。
除了办快报,在夜间我们还和前线的战士们一起下山运送炮弹和给养。其间要通过敌炮和重机枪火力组成的封锁线,伤亡时有发生。
在战斗间隙,我还组织战士们学文化、开文娱晚会。
敌机在山顶狂轰滥炸,山体虽有震动,大家仍是欢声笑语、歌声嘹亮,其奈我何!这是坑道作战的优势。
享誉中外的上甘岭战役胜利结束后不久,为预防敌人登陆偷袭,我们师转移到朝鲜东海岸元山驻防。1954年5月,我随部队回国。
70年过去了,每当我漫步于温暖的阳光之中,总会想起朝鲜战场上那段刻骨铭心的战斗岁月。
历经多次战斗转移,我和战友亲手办起的数十期快报已经无处可寻,而当年我们用心写就、用力刻画的一位位英雄、一个个故事今日依旧清晰地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当年正是这些单薄的纸片承载着志愿军战士不屈的信念与无尽的希望,在阴冷黑暗的坑道、山洞中传递着阳光般炽热明亮的勇气与希望。
本文章转自美篇编辑:和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