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会桥认识与保护初探
摘要:中国古桥作为中国文化遗产中重要组成部分,其建造经验、理念、工艺技艺,对我国古桥及历史文化研究以及现代桥梁工程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通过对广会桥的实地调研与历史文献研究。从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与艺术价值、旅游价值这四个方面对广会桥的价值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古桥在保护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与之相对应的保护策略与保护模式。
关键词: 古桥 广会桥 价值 维修保护
广会桥,位于今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趵突泉公园内。该桥为链锁拱石桥,东西走向,桥长 6米,桥宽3 米,矢高1.9米。清同治四年(1865)重修。平直舒缓的桥面、灵活布置的拱桥券洞、因地制宜的材料选择和简单朴素的艺术处理是广会桥的突出特点。
一、广会桥的历史价值
考察广会桥的历史价值,首先要了解广会桥下的泺水,并结合方志文献。
趵突泉是古泺水的源头。趵突泉水流出时有落差,因此“泺”作河流名称时读luo,这就是泺水名称的来源。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卷八·济水二》中便有记载:“泺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
大板桥下泺水流。清乾隆《历城县志》载:“旧以木为之,名大板桥,即旧志之广会桥也。”此桥在明·刘敕《历乘》、《(崇祯)历城县志》均有记载。同治四年的《重修广会桥碑记》文中有“济南城外西南隅有桥曰广会,一名大板桥,桥南数十步为趵突泉。”
1、广会桥桥碑
勒石记事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在古人看来,建桥实属不易之事,它与修路、创书院、建寺庙等被视为积德行善之事,是义举。这类事情,古代官府一般不包办,由政府官员引导,士绅倡议,民众捐资,以社会之力来创建或维修。义举一旦完成,除了官府赐匾褒奖外,还有文记,刻石以昭示世人。
《重修广会桥碑记》
济南城外西南隅有桥曰广会,一名大板桥,创建不知何时 ,相传重修於弘治口口口无存 ,不复可考。桥南数十步为趵突泉,瑞激澜翻口为巨渠 ,由桥下经焉 。其上口口诸山之水均 与此水会 ,每值夏秋之交山水陡发,奔腾澎湃 ,有不能容动口口口。 既久,桥为水所冲激 ,倾圯者大半。且地当街途 ,车辙马迹,面亦多损。口口口韫玉刘公等毅然以重修为己任,於是多方劝募 ,共得资若干。经桥工整石,口口口石砌、石壩,以及桥左之小桥俱焕然一新 ,且齐整而巩固诚盛举也口口。
趵突泉主持道人口口口。
2、广会桥桥名
广会桥名称的由来和旧时济南西南部的发展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过去人们要想从济南城内去趵突泉,得出西门,沿途必经广会桥;而且由城西南途经趵突泉至西门进城,广会桥也是不二选择。由于它广会四方往来的游人客商,从而也就有了“广会”之名。
广会桥的结构均为用大石板铺成,故而被称为:“大板桥”。并且出现了以桥命名的街巷 “大板桥街”。在老百姓中大板桥的俗称渐渐取代了“广会桥”, 这一带的街巷从那时起也沿用了“ 大板桥街” 的名称.。
3、广会桥传说
广会桥的来历相传是齐国和鲁国因边界争执发生战争,次年春,鲁桓公到齐国谈判边界问题,会齐侯(齐襄公)于泺。因而在广会桥不远的石墙上还嵌有一块年代久远的 “会桥” 隶书石碑。
4、诗歌
水巷、民居、小桥,融为一体,其情景恰如明代济南诗人王象春《齐音》中那首题名为《北溪》的七言绝句所描绘的:“一曲溪流一板桥,浣衣石面汲泉瓢。家家屋后停织女,树底横舟手自摇。”
二、广会桥的科学价值
明、清两代,石拱桥数量最多,技术的成熟,规模的宏大,除单孔桥跨未超越赵州桥外,是我国石拱桥进入兴旺的时期。即使是隋、唐、宋、元诸名桥,传世至今,亦多明、清修缮;加入了明、清的拱桥技术。
确保广会桥屹立至今的另一因素就是该桥的建造技术。桥拱的砌筑方法为横联分节并列砌置的砌筑方法。分节之间增加了横向的链锁的链锁条石,链石与锁石之间用榫卯结构联结。广会桥为8列链石与7条锁石组合。每道弧形石砌券,宽约36厘米。砌弧形石券的长方形石块,长度在60厘米至80厘米不等。两石块之间由两组腰铁栓牢。为避免并排的弧形石砌券相互分离,特意设计每道弧形石砌券在桥的两头略大,逐渐向桥拱中心略微收小。
三 、广会桥的艺术价值
古桥从造型、到雕刻艺术,都体现出了中国古代建筑高超的艺术价值。在造型方面,我国古代石拱桥大都是以曲线为主要造型要素。如长桥卧波,极具流动美,使桥看上去十分地赏心悦目;拱券线条流畅,圆润饱满,富有美感; 广会桥以其灵动的英姿改变了道路在空间形式上的单调,丰富了地表现景观的轮廓线,空间感十足。 在雕刻艺术方面桥梁的装饰艺术逐渐成为桥梁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对桥梁的美起到烘托的作用。我国古代桥梁的装饰艺术集中表现在对桥栏板、望柱、券石的雕刻和桥梁附属建筑的营造上。对于石拱桥来说,对栏板和望柱的雕刻已经是每座桥梁必不可少的项目。
我国古桥的雕刻艺术在宋金时期达到最高峰。从元代开始至明代前期,雕刻技法尚保留一些宋金遗风。明中叶以后,无论从雕刻技艺,或是雕刻内容已不如前代,对桥梁的雕饰不像前代那样投入很大精力,从通体雕刻逐步转向桥面部分的雕刻,如栏板、望柱等。
广会桥西边进口雕有蹲狮一对,东端两柱头雕为“棱柱”表示威势。桥南侧中间的四柱头雕为莲、瓶、方柱的式样,北侧中间则为方柱和葫芦。莲柱的图案寓意着“一方平安”“连升三级”,栏板石里面刻有三菱、三环图案,两端是祥云纹托,整座石桥古朴庄重。
(1)狮
狮子古称狻猊,是古人最喜爱在桥上雕刻的。用狮子守桥有借助狮子的威力镇桥之意。一般的古石桥,会在桥的出入口处左右各布置一头石狮,形成雌雄双狮共同守桥的样态,寓意着家庭和睦。
(2)抱鼓石
古桥上的抱鼓石,设置于桥栏的末端,一般依傍于最后一根望柱,实质上就是最末端的一节栏板。它的出现, 是古人在桥梁建筑中追求形式美的具体表现。不同时代抱石鼓的形状和雕刻都有所不同,广会桥上的抱鼓石高0.75米,长0.53 米,只在一面有简单雕刻。
四、广会桥的旅游价值
广会桥的旅游价值表现在,广会桥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景点,它与周围文化景观相互串联、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景区的旅游业的发展和生态产业的建设。广会桥周边旅游资源丰富,广会桥所在的天下第一泉风景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公园。由“一河、一湖、三泉、四园”组成。一河是护城河,一湖是大明湖,三泉是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三大泉群,四园是趵突泉公园、环城公园、五龙潭公园、大明湖风景区,是集独特的自然山水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于一体的旅游景区,风景优美。
趵突泉公园南倚千佛山,北靠大明湖,东与泉城广场连接,是以泉水、人文景观为主的文化名园在旅游产业中的地位自是不言而喻的,在文化价值得到不断挖掘的同时,旅游价值也将会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有利于古桥文化的传承。
五、广会桥的维修与保护
广会桥历史悠长,年代久远。虽然桥梁结构科学合理,但由于物理、化学、生物风化、自然灾害、以及人为破坏,广会桥及周边环境存在许多问题。只有对广会桥的损毁情况有清晰地认识,才能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维修保护方案,来保证广会桥继续屹立在齐鲁大地,传承着历史赋予它的独特使命,讲述着辉煌灿烂的文化。
1、 广会桥损坏情况探析
广会桥的损坏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桥上部分主要是石狮、望柱和抱鼓。桥头石狮的头部或被人破坏,仅留下石狮躯干部分坑槽。基槽宽 27 厘米,深 2 至 3 厘米。
桥面石破碎,有的一块桥面石破碎成两块,桥面上长有杂草,其根部顺着桥身的缝隙深深扎下,久而久之容易造成桥石松动、破裂。
2、广会桥保护策略
近些年来,政府部门对各类古建筑的保护力度逐渐加大,通过申报评定县级、省级、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古桥陆续纳入各级保护范围,百姓对古桥保护的意识也在增强。古桥是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不可再生的文物。然而目前,济南市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桥仅有两座。
济南市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桥名单
名称
建造时间
编号
级别
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
1912年
7-1784-5-177
2013年3月
第七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2018年1月
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东阿镇永济桥
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
7-1146-3-444
2013年
第七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认识古桥价值有一个过程。未列入文保单位的古桥,认识到它的价值后,就可能成为文保单位。政府和民间的努力,使得一些古桥焕发生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并对提升文物保护水平提出“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16字方针。
(1)、避免破坏性保护
破坏性保护造成的古桥价值减损,全国不在少数。一些被列入各级文保单位的古桥,在修缮过程中使用现代材料和工艺改建、重建,致使古桥的文物价值减损乃至实质消亡。
(2)、适当适度修缮,避免盲目复原
强调“最小干预原则”,但也承认历史是不可能百分之百真实复原的,把好这个“度”才是问题的关键。所谓适度,是指根据古桥历史的真实性与生活的现实性有节、有度地对其进行修缮与复原。
(3)、完善制度规定,广泛发动群众
参考山东省公布的《山东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除了法律法规,还有经由国家文物局和各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和文物保护规划。但目前为止,缺少关于古桥的地方性专项法律法规,也缺乏对与古桥的相关保护准则和方法。因此应重视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的完善,为古桥的保护提供法律支持。
除了保护制度的完善,更应该鼓励和引导泉城居民的保护意识与保护热情。生活在古桥所在城市的居民,更愿意在保护过程中发出自己的声音,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因此在管理规定中应主动引导当地居民对古桥的文化认同感,激发人们的保护意识,使人们自觉地参与到古桥的保护中。
(4)、 建立资源档案,完备古桥信息
缺乏对古桥这一类型古建筑的针对性调查与统计,因此获得的信息不够系统和全面。另外,在地方方志以及现代的书籍中虽然对各个地区的古桥均有记录,但是这些记录只是零散的描述,缺乏系统地总结。尤其缺少图片信息的建立。
广会桥不但保留了当时的文化特征,也蕴藏着宝贵的设计和施工智慧。认识到保护好古桥使之流传下去的重要性。呼吁古桥和传统营造技艺的保护和文化发掘记录,为后代留下更多各具特色、富有生命力的历史、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郑亚鹏,丁汉山,朱光亚.中国古桥信息管理系统的架构[J].中国文化遗产,2015(03):40-45
[2]刘雅慧. 中国古代拱桥的功能及其文化内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2]茅以升. 桥名谈往[A]. .养护与管理 2014 年第 6 期(总第 40 期)[C].:中国公路学会养护与管理分会,2014:4.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