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义传】义薄云天的华夏战神关羽

分享至

你是否希望有一个下属,哪怕面对富贵功名的诱惑,依然心念旧主,为了共同的事业鞠躬尽瘁?
你是否希望有一个兄弟,哪怕你一无所有,他依然不离不弃,为了手足般的情义,与你风雨同行?
在充斥着权谋与战火的汉末乱世,亲人会反目,盟友会背叛,如能遇到这样忠义两全的英雄豪杰,是多么难能可贵。开谈忠义之士,岂能不说与蜀汉第一武将、义薄云天的关公关羽?他的英雄事迹早已家喻户晓,比如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刮骨疗毒、义释曹操等等,无一不是三国迷心中的经典画面。不过这些故事,有的来自演义小说。在史书记录中,一个真实的关羽,或许少了几分跌宕起伏的戏剧性,却给予我们更多恒久的感动。
年少初识,恩若兄弟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是河东解良人。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关羽改了名字,逃亡他乡,一直流浪到涿郡。正值黄巾军叛乱,此地英雄正在招兵买马,组织义军平乱。关羽打听到,组织义军的首领刘备,虽然家境贫寒,为人却豁达淡泊,喜欢结交豪杰,当地豪侠都争相归附于他。刘备家旁边,生有一株五丈高、车盖一般的桑树,不似人间凡品,当地人都说刘家必出贵人。

与此同时,关羽又结识了一个名叫张飞的少年英雄,两人便一同投入刘备的义军中。蜀汉最著名的君臣兄弟——刘、关、张,就这样在乱世红尘中初遇了。那一年,刘备也不过二十四岁,关羽、张飞更是年少。然而他们都是形貌英武出众之人,都有着为国效力的热血理想,以及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三人因缘际会,自然有相见恨晚、惺惺相惜之感。
战争中同仇敌忾、生死与共的经历,总是能迅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平乱过程中,刘、关、张三人一路杀敌立功,刘备在初平二年(191年)做到了平原相,关、张二人在他麾下担任别部司马,各领一支军队。他们不仅是主将和部下的关系,更结下了情逾手足的情义。私底下,他们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在公开场合,关羽和张飞一左一右侍立在刘备身边,守卫他的安全。
三国历史的开局中,蜀国的根基和力量都是最弱的。刘备几乎是白手起家,又多次依附军阀、兵败逃亡,但他的发迹也是最励志的。刘备能够一步一步开疆拓土、称王称帝,除了他本人的雄才大略和百折不挠的坚韧意志,同样离不开关、张等豪杰誓同生死的追随。
关羽早期的战功,在史书中没有留下什么记录,但是他所向无敌的神将威名,已经在各路诸侯中传开了。如果要用一位历史人物类比关羽的作战能力,那一定是楚汉时期的霸王项羽。巧合的是,两人名字又如此相似。项羽曾说要学“万人敌”的本事,而在《三国志》的关羽本传中,作者陈寿也称赞关羽是“万人之敌,为世虎臣”。
同样在魏、吴两大敌国的重要人士,也对关羽的作战能力给予高度评价。比如魏国的郭嘉、程昱、傅干等人,认为关羽骁勇善战,担得起“万人之敌”的称号;吴国的周瑜、吕蒙、陆逊等人,也认为关羽是熊虎之将,当世雄杰。
到了建安五年(200年),刘备遭遇创业生涯的一个转折点。因“衣带诏”事泄,曹操亲征刘备,而刘备战败逃往袁绍处避难,关羽则被曹操生擒。正是出于爱才、惜才之心,曹操非常厚待关羽,想方设法让他归顺自己。这大概是命运给关羽出的第一道忠义考题。
心念旧恩,去曹归刘
自投军至今,关羽跟着刘备已打拼了十六载。经过这十六年的磨炼,关羽已从初涉江湖的少年,长成身经百战的大将。那略显稚气的面容,也被风刀霜剑雕刻得更为峻伟、凛然。不知何时他蓄起了长须,常以美髯自傲。但是他们共同奋斗的事业呢?十六年来,未建寸功,未得寸土,到头来兄弟失散,生死难料。

现在的关羽,只能捋髯叹息,天地虽大,他们三兄弟却没有立足之地;不知刘备和张飞身在何处,不知自己身陷曹营,又该如何脱身?若在一般情况下,以关羽之武勇,即便是重重守卫,也能轻易逃离。可是他生来义气深重,有恩必报,曹操若是以武力、权势逼迫倒也罢了,可他偏偏对自己又是宴请厚赏,又是拜将封侯,倒教他无法一走了之。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身着青衫的贤才,令人朝夕思慕;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不知道当曹操写下这首渴望求贤建业的诗歌时,是否会想起失之交臂的关云长?曹操、刘备,皆是善于招贤纳士的一代雄主。曹操见到关羽这般俊杰人物,怎能不生招揽之意?况且,刘、关、张三人生死不渝的君臣情义,怎能不让人心向往之?功名、权力、财宝,一切世人所追求的事物,曹操能给的都给了,可是关羽蒙受刘备恩遇在先,绝不会因为一时恩惠而动摇半分。
不过,千金易却,厚恩难报。曹操的胸怀和气度,也让关羽感佩。当曹操派大将张辽去试探关羽的心意时,关羽叹息一声,回答:“我知道曹公待我非常好,但是我已受刘将军的大恩,发誓要和他同生共死,我决不能背叛他。”他又补充说:“我最终不会长留此地,等我立功报答了曹公,就会离开。”
张辽和关羽本是好友,听了他的话陷入两难。如果据实以报,他担心曹操会动杀意;如果不说实话,又违背事君之道。“曹公,是君父;关羽,是兄弟。”他最终决定以君臣大义为重,向曹操如实禀报。曹操听后,却真诚地赞叹这位敌国名将:“事君不忘其本,堪称天下义士啊。”

关羽很快等到报答曹操的机会。彼时北方的霸主袁绍,派手下大将颜良,在白马围攻东郡太守。曹操即派张辽与关羽,率先锋军应战。两军混战时,关羽立马眺望,就在远处敌军的重重护卫之中,一座高大华丽的将军麾盖赫然醒目,正是颜良乘坐的戎车。发现目标后,关羽拍马上前,直奔颜良。袁绍军队的将士们,都来不及抵挡策马奇袭的关羽,反而似波开浪裂,被他冲开一条路。关羽瞬息间冲到颜良面前,起手一刀,挟霜电之芒、风雷之势刺出。
颜良哪里料得关羽神勇如斯,竟被杀得措手不及。还没来得及亮出兵刃,他就被关羽一刀刺于马下。颜良乃是袁绍帐下勇冠三军、战功赫赫的大将,却被关羽一招制服,毫无还手之力。关羽亦不恋战,下马后又是一刀劈下,取颜良首级,又提刀飞身上马,驭马狂奔而冲出敌阵。曹军士气大涨,乘势攻击,袁军则兵败如山。
关羽立了大功,解了白马之围,曹操却是百感交集。他知道,关羽报恩后必然离去,于是加倍赏赐,尽力挽留他。关羽却封还所有财物,并且在两个月后,他应是得到了刘备的确切消息,便留书一封,决然离开曹营,奔向刘备所寄身的袁绍大营。因斩杀颜良,关羽已成了袁军仇敌,他却毫不顾虑个人安危。关羽为忠义而来,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曹营这边,有将士提议追回关羽。曹操阻止他们,说道:“人各为其主,不必去追。”虽然带着满腹遗憾,曹操仍然尊重关羽的选择,成全他这份宝贵的忠义。关羽杀敌扬威,立功报曹;留书封金,千里寻刘,其忠勇精神,无论在任何时代都是绝伦逸群、震古铄今的典范。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