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符经合一解说》上篇,演道,传承黄帝心法

分享至

1.序言

阴符经三个字我们从字面上来看看其含义如何。阴为阴阳之阴。阴是暗,人不能轻易看见,不能轻易知道。这也许只是自己独见到了,自己独知道了。也许正如玄奘法师所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形而上学谓之道,形而下学谓之器。大道超越了形相,器物就有了具体的形相。我们一直在批判形而上学,是否真的误会了这颗哲学皇冠上的明珠呢?符为契合,两两相合,心心相印。古之道心和今之道心又有何不同呢?经为道,为路径。大道是康庄笔直的,也是经常行走的,经久不变的。世人追逐物欲就走了小道,就有伤害慧命的危险了。圣人心与天符合,一动一静都是天机。阴符经分为上中下三篇,这三百多个字无非在阐明阴符经三个字罢了。如果从这三个字就能够大体推知全篇的大意了。阴符经是黄帝演道的书,也是中华文化的道统所在。如果只是被谈兵法的人看中了以为是兵法,如果只是被谈进退存亡的人看中了只是明哲保身,那就太可惜了。此道为阴符,为性命之学,不易明了。但也许实则为阳符,至简至易之道。如果能够将此阴符发明出来,人人的心灯点亮,大同世界还远吗?圣人在此部经书之中有觉醒世人的慈悲心,有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的大爱之心。黄帝阴符经虽然只有三百多字,但却是古往今来修道的第一部真经。此部经书演化了造化的秘密,阐明了性命之学。老子曾是周朝的藏史官员,想必深研阴符经,道德经实为弘扬此经此道也未可知。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说是黄帝写的,也有可能是黄帝口授身传下来,由后世的得道高人写成文字也不可知。也有人说是黄帝从广成子那里传来的。不管怎么样,我们只需要直接尝试着去读这部经书,读读历代古圣先贤的注解,看都给我们说了些什么。特别是透过文字背后,能读到哪些言外之意。此部阴符经埋没了数千年,让我们一起尝试着开启这扇古老尘封的阴符经的大门吧,看看能读到点什么。

第一章阴符经上篇

1.上篇原文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乎心,施行在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2.注解

(1)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如何能够深观契合天之道,始终如一的遵循天道而修行,道理全部都已经说完了。自性之中就有一切智慧了,没有什么不足的了。这个道与道德经的道并无二至。大道顾名思义,康庄大道,走上这条路就能够开启智慧之门。只是大道被物欲的荒草掩盖,不容易找得到罢了。如果能够认识自己,能够认识自己的性命,就可以窥见天道了。这个性命并非有形的生命,而是自性之中的慧命。

什么是观?如果能够反观自性,认识自己,认识自性为观。如果能够格物致知,把外在的器世界观透了,而且透过名相看到了背后的天道,也是为观。观要把名相去掉就知晓天道的玄妙了。看万物之中的名相,其中隐约也能观见天道的形迹。

什么是执呢?圣人心里暗符天道,按照天道的规律精进修行,行不言之教化。世人的心境能够观照见天道,然而被尘世物欲所蒙蔽和覆盖了,就如同生锈的铜镜。需要执着的进行打磨,去掉了多余的锈迹就能够照天照地了。如果能够锲而不舍就是执了。身体力行精进修行为执了。不偏不倚,没有不过也没有不及为执了。圣人用无量的智慧破除世人的我执。世人的我执为妄念罢了。观犹如禅宗的顿悟,能够了自性;执犹如渐修,能够了自命。如果能够顿悟,也能够精进的修行,以阴阳之道来了脱阴阳。以契出契,古代木工用木头做的钉子打出另外一根钉子。比如用佛号来打出所有的妄想杂念。在世间修行而能够出世间。前面说阴符经三个字足以尽全书的主旨。这里看来这两句也许就够了,也许可以作为成仙成佛的天梯,也许可以作为成圣成贤的大道。如果不是符合天道的,不是传此佛心印,道心印者,也许都是旁门的小路罢了。当然也许绕了半天也许也能够回到这条路来,可是舍弃大路不走不是可惜了吗?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