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赓续打造“五色”能源,助力最美“女团”担当

0
分享至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护理部,是个年轻并富有创新活力的团队,护理人员共396人,其中女性377人,几乎95%的人战领了整个“基地”,这是一支具有“四高魔力”的“神奇团队”,“高能量、高效率、高循环、高磁场”的中大护理红色娘子军队。她们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需求为导向创新管理,赓续打造“五色”能源:着眼思想引领,精心践行“红色护理”;着力阵地建设,精准锻造“金色使命”;着重联系实际,精诚肩负“蓝色担当”;着手创新创业,精妙激发“紫色能量”;着重急救培养,精耕播撒“青色种子”。

一、着眼思想引领,精心践行“红色护理”

江北院区护理部充分发挥三甲医院优质护理资源的辐射作用,以实际行动践行“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逐步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帮扶力度,不断提高基层护理人员的管理、技术内涵、服务水平等;陆续和大厂、泰山、长芦、盘城、沿江、葛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商签订护理工作合作协议,主要围绕护理管理、业务指导、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由最初的基层社区服务中心“我的分享需求”与该院护理部“我给的分享题目”双向调研,共同制定每年基层护理规范化培训内容,内容包括理论、操作,理论内容主要围绕老年护理项目如患者跌倒评估及预防、静脉导管的精准化维护、基层适宜的相关理念等,操作项目依次急救技能培训、鼻饲技术、伤口护理、造口袋更换等,到现在的培训频率为每季度,制定了区域化社区护理质量控制标准,每季度进行基层质控、反馈、追踪,拓宽对基层医院护理管理、技术能力对口帮扶,促进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和角色发展,同时也保持该院护理部队伍的专业优良性和持续竞争力,促进区域护理同质化,2022年获院内医联体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二、着力阵地建设,精准锻造“金色使命”

为更有效地促使优质护理资源下沉,作为医联体的重要分支,护理部积极与大厂街道扬子护理院开展合作交流,运用“1+3+N”模式植入护联体帮扶模式,“1”是指以医院为平台,医联体为载体,明确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3”是指三种方式,采用“请上来”面对面培训、“走下去”点对点帮扶、“同服务”协同上门服务;“N”是指N个专业,依托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专科护理小组,针对帮扶医院需求安排专科“一对一”结盟帮扶。建立“专科护理工作站”进行专科护理指导、学术交流分享、科普健康教育、帮扶工作、护理科研工作开展、管理经验交流分享会等,以“人才下沉、资源下沉”为手段,努力引导优质护理资源流向护理院,支持护理院“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效率提升”,最终实现慢性疾病患者下沉到护理院的牵引效应,解决“看病难”的区域化结构困难。曾获“南京市慈善优秀义工基地”光荣称号。

三、着重联系实际,精诚肩负“蓝色担当”

自2020年新冠疫情的战斗打起,蓝色线条的隔离服、蓝色口罩几乎是每名护士都穿过的“特殊制服”,她们是疫情中的重要力量,“蓝精灵”们勇挑重担,攻坚克难,积极配合政府下派的外出各项支援任务,先后共派出1人支援逸夫医院血透中心,7人支援上海,13次执行封控区医疗保障任务,20人进驻青奥方舱,43人支援江宁,142名医护人员进驻隔离点工作,545名医护人员参加保障任务,4487人次支援江北新区大规模采样工作,参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人员对新冠病毒感染病人早期识别等系列培训200余人,参与培训补充样采样人员6062人,考核5619人,通过率92.45%……一串串数据的背后,都是一个个故事,“蓝精灵”们出色的完成各项艰巨的任务,尽管如此,她们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创新《一种医院就诊用一次性面具式面罩》《一种自动滑盖式防疫垃圾桶》《一种间隔椅》《口罩存放卷绕器》《一种面部防压疮组件》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项,发表护理论《一体式剪裁水胶体敷料在面部防护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中的应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机动护士库管理实践》《三阶梯护理人力管理在大规模新冠疫苗接种任务中的实践》等10篇,以另一种形式构建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带着创新新力量新思维,为防控病毒提供新支撑新思路。

四、着手创新创业,精妙激发“紫色能量”

随着社会老龄化现象的加剧,失能、慢病、空巢老人对居家的护理需求也日益增长的“猛烈”。去医院做一次PICC护理或胃管、尿管的更换等一系列诸如此类的操作,对许多失能、半失能老人而言,除了自己受罪,无形中也给子女增加了“麻烦”。从医院到家,“互联网+护理服务”缩短了距离。为高效解决特殊患者群体就医不便的实际困难,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专业、优质的护理服务,在国家、省市、江北新区卫健委关于“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等政策支持下,积极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服务。逐步推进线上预约、咨询,线下护理服务,提供居家护理服务。护理部倡导以13个专科护理指导小组为继续深入开展留置/更换导尿管、母婴护理、伤口/造口护理、PICC/输液港维护、静脉采血和标本采集、气管切开、引流管护理服务项目,自订健康有约,“云”护相伴移动工作箱,“紫色”专属工作服,规范有效拓展延续护理,同时依托卫生健康办建立“江北云护理”第三方平台,开展区域网格化三级联动居家护理服务模式,为大厂街道内出院患者或罹患疾病且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居家护理服务,探索医院-社区联动模式提升社区护士在“互联网+护理服务”能力的实践研究,不断提升基层社区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曾获得江北新区“互联网+护理服务”三等奖的好成绩,为了更好的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深度,后期护理部积极探索与小区物业、社区网格员创新合作,让“便携性服务”渗透更多需求的家庭。

五、着重急救培养,精耕播撒“青色种子”

2015年8月中大医院江北院区运行开始,陆续收治了很多例突发心脏骤停的患者,其中不乏青少年人员,基于现状,护理部调查化工园区中小学生对初期心肺复苏的认知和需求态度情况,为普及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提供参考,于是同年选择化工园区某中小学学生362人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接受过心肺复苏知识的培训率为26%,中小学生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知识和技能普遍缺乏,合格率为0.6%;学习意愿不强,愿意学习心肺复苏仅为65%。面对调研结果,护理部积极想策略,依托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危重症专科护士将“急救知识直达列车”开到各大学校进行科普。2015-2019年陆续走进了20多所校园,为上万人次的师生进行了急救知识的科普,旨为提高第一目击者知识的普及,推动师生急救意识的树立,指导师生在突发伤病与事件的“第一现场”“第一时间”“第一目击者”正确有效施救;也传播科学的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从而在校园及社会上形成“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氛围。

2020年为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021〕7号)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提升学生健康素养为核心,以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为重点,以提高校园应急救护能力为目标,2020年院区护理部创新管理率先在南京市旭东中学、南化实验小学建立“急救技能培训志愿服务站”并进行了签署协议和揭牌仪式,常态化将急救知识“驻点”在两所学校,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主题教育为重要载体、以日常教育为基础的急救教育推进模式。结合2所学校实际,加强对校园常见的气道异物梗阻、心肺复苏等紧急救护,创伤出血与止血、关节脱位与扭伤等创伤救护,淹溺、烧烫伤、中暑等意外伤害,火灾、地震、踩踏等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护知识普及教育。每次授课均同质化、标准化集中备课,总课程配置为理论+操作共计40分钟,授课老师通过PPT、图片、视频以及现场示范等多形式,让大家深刻的认识到这项活动对每个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从新时代下的中小学生抓起,360度普及急救安全知识,致力于发展每个家庭都有一名“急救员”。每年多名护士获“优秀急救培训志愿者”称号,2021年黄道花获“江北新区优秀少先队校外辅导员”称号。提高我国的急救知识普及率任重而道远,未来将不断着力培养一大批“乐于施救、敢于施救、善于施救”的“种子”,有效提升校园急救能力,为守护师生健康安全做出强有力的保障。黄道花 王倩 程守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卫生部首批三甲综合性医院
1591文章数 276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