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再造一个新广州

0
分享至

作者:柳宁馨,谭海燕

编辑:李振

图源:图虫

事实证明,压力越强,广州越有韧性。

今年一季度,广州GDP为6963.92亿元,同比增长1.8%,在全国一众城市中表现不佳,一度面临“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外部压力。

直到今年上半年,广州才稍可松上一口气: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明显改善,呈现出转折上扬的恢复态势。从经济运行数据看,广州上半年GDP为14130.69亿元,同比增长4.7%,增速比一季度加快2.9个百分点。

具体到“三驾马车”来看,消费同比增长8.7%,增速比一季度提高3.2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1.9%,延续两位数增长势头;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8.8%,比一季度提高11.1个百分点。

尽管广州经济稳步回升动力增强,但困难仍然在。经过多轮调研后,广州也找准了当前面临的一些内部问题:工业发展后劲不足、科技创新研发投入长期偏低、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未充分发挥、城市更新任务重等。

围绕这些挑战,6月21日,广州市委常委会提出,“拿出广州40多年前改革开放的闯劲干劲拼劲,高扬改革旗帜,燃起二次创业的奋斗激情”,并明确了“再造一个新广州”的目标。

如何再造一个新广州?广州“二次创业”的底气何在?受访专家表示,广州必须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抓住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这个关键,向体制改革、内外开放要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

1

广州“二次创业”底气何在?

近十年来,广州市GDP连跨3个“5000亿元台阶”,经济总量占全省近1/4。广州成为广东乃至华南重要核心枢纽背后,靠的正是实体经济这个重要支撑。

广州拥有全国41个工业大类中的35个,华南地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城市,目前已形成汽车、电子产品、石油化工三大支柱产业,工业经济总量居全国前列。

但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低迷,是广州接下来“二次创业”面临的最大痛点。

今年一季度,广州工业生产处于承压恢复的短期阶段中,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8%,其中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2%,电子产品制造业同比下降8.9%。两大支柱产业的不景气,直接导致了全市工业增长动力不足。

因此,不少专家认为,制造业当家是广州“二次创业”的重要抓手。围绕制造业,广州过去半年加大投资力度、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从孚能科技广州总部、巨湾技研总部及生产基地动工,到TCL中环广州项目落户;从推进粤芯三期、增芯、新锐光掩模建设,中科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项目建成投产,一系列重点产业项目在短短半年间快速推动。

仅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广州全力促进汽车消费、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狠抓产业链项目落地,推动广汽埃安、广丰五线、小鹏汽车基地产能释放,新能源汽车总产值296.76亿元,增长达到81.2%。

广汽埃安副总经理郑纯麟表示,公司作为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链主”企业,在广州市政府支持下,就近构筑起配套的稳定供应链体系,已形成126家一级供应商及几百家上游供应链企业或项目省内配套,直接带动年产值贡献达200亿元。

得益于广州对重大项目的持续跟进,广州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1%,工业投资增长21.9%,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达到22.7%。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湾区经济与产业规划研究所所长安然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分析,广州“二次创业”最大的优势在于科创资源,只有抓住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这个关键,创新资源优势才能转化为产业发展胜势,实体经济才能“底盘”更稳,“含金量”更高。

诚如安然所说,广州的科技创新资源优势明显。以反映地区科技创新水平的独角兽企业为例,广州是过去一年独角兽数量增长最快的中国城市。

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全球独角兽榜》显示,过去一年,广州新增了广汽埃安、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粤芯半导体、小鹏汇天、极飞科技等12家独角兽企业。

广州为了实现由资源要素规模驱动的增长方式向创新驱动的增长方式转变,近期组织党政代表团先后赴上海、杭州、厦门等地学习考察,对标各地在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同时,广州充分利用自身科研高校集聚、创新人才丰富、新型研发机构灵活、金融资本相对活跃的优势,加快构建“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的全链条创新路径,为产业创新提供动力来源。

作为全国唯一研发投入强度连续八年增长的一线城市,广州通过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让大院大所开展“从0到1”的原创研究,科技企业从事“从1到100”的加速落地,最终推动科技创新“变量”转变为高质量发展“增量”。

一系列政策举措带动敏锐的市场主体用脚投票,“底气”便藏在这里。

今年全市新洽谈产业招商项目3293个,增长53%,注册项目1046个,增长20.4%。注册项目协议投资5108.3亿元,增长29.4%,新增经营主体27万户,总数达328万户。

2

“东进南拓”重塑广州新能级

今年3月,广州召开了多轮关于“面向2049广州城市发展战略专家研讨会”,邀请多位全国著名规划专家学者参与讨论,共谋广州未来发展。

研讨会召开后,广州未来的城市格局与功能迅速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大家之所以如此重视,是因为在城市发展的重大机遇期和转型关键期,战略规划对于指引城市发展方向、强化城市功能、提升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广州问计顶级规划专家,以大手笔编制面向2049年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进一步明确城市目标定位、核心功能和发展路径。

研讨会隐约释放出一些信号:广州正积极东进南拓。向东,黄埔和增城将是广州带动粤东,联动华东、畅达欧亚的重要枢纽,成为产业能级提升的重要增量;向南,南沙作为广州城市空间结构的“双核”之一,牵引着广州面向世界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广州高质量发展,近期靠东部,远期看南沙。”暨南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院专家、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委员胡刚认为,广州东部的经济堆头大、产业基础好,若加快东进的步伐,是短期内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广州东部集中了大量的制造业、高科技企业。从去年广州经济数据来看,黄埔、增城两区GDP总量已接近6000亿元,稳占全市两成,制造业占全市60%-70%。

广州东部同样也是交通枢纽要地,是粤港澳大湾区珠江两岸经济带和科技创新带的交汇点、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顶点。

胡刚认为,广州东部既是交通枢纽,也应该是经济枢纽,广州东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以产业为先导,基于便捷的交通网络,进一步吸引产业导入,为区域带来产业升级,把广州东部地区打造成产业、交通、文化、城市等融合的枢纽地带。

而代表南拓的南沙得天独厚,拥有最多的政策。《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的出台是南沙发展新的起点,同时也赋予了广州新的重大机遇和重大使命,要站在更高的格局上来思考南沙,思考广州。

日前,广东省南沙工委成立后也首次亮相,明确了工作机制与目标,提出将带领南沙从推进重大战略的“开局”阶段进入推进高质量发展“破局”阶段。

广州南沙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吴超表示,当前南沙正统筹布局农业、生态、城镇等功能空间,优化组团式空间格局,努力打造展现新时代新气象的广州城市“新核心”。

在受访专家看来,南沙最大的特点是综合性、全方位,强调“城市”的整体概念,目标是吸引港澳及全球国际化人才和高端要素集聚,南沙能够成为广州继续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帮助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被赋予了“一点两地”的新定位和新使命,广州应更有效融入大湾区市场一体化进程。

“我也在不同场合提到,要努力利用南沙战略平台率先对接CPTPP、DEPA等规则,率先探索建立‘香港+’的规则和标准体系。”郑永年认为,应充分发挥广州在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开放门户功能和枢纽功能。

如今,广州再次涌起“二次创业”热潮。不过,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彭澎提醒,目前来看,“再造一个新广州”还只是理论和规划层面,广州仍需拿出饮“头啖汤”的勇气,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

“再造一个新广州”,要在量的基础上,夯实质的发展。“要落到实处,只有把民营企业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才会把挑战转化为机遇,稳增长、稳收入、稳就业十分重要。”彭澎说。

本期编辑 刘雪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21财闻汇
21财闻汇
一切有趣有料的商业财经新闻
4064文章数 6567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