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过去160年1282种科普图书呈现出中国天文科普图书史的7个特点

0
分享至

科普,是指利用各种传媒,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广大公众普及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简略地说,科普就是以“科”为基础,以“普”为目的的行为或活动,其表现形式之一是科普作品。

为梳理近现代天文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脉络,本书(,王燕平、李红林主编;王洪鹏、余恒副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3.7)编写组系统整理了 1840—2000 年公开出版发行的中文天文科普图书,不包括教材、教辅、教具、历书等专用图书,共统计天文科普图书 1282 种,其中,译著 350 种,原创及汇编作品共932 种。本书基于数据统计分析的结果,详细介绍不同历史时期天文科普图书的特点。通过对出版时间、出版社、译著的国别分布及不同年份的作品数量、译著与原创作品比例等情况进行统计,可以看出各种因素在时代背景下对天文科普图书的影响。

▲ 按出版年代分布的天文科普图书

注:左起第一条虚线对应年份为 1911 年,第二条虚线对应年份为 1949 年,第三条虚线对应年份为 1978 年。根据天文科普图书按出版年代的分布直方图可以看出,自 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随着现代出版行业的逐渐兴起,天文科普图书也在慢慢进入公众的视野。1900 年前后,维新思潮推动了最早的天文图书的出版。随后在 1930年、1950 年及 1980 年后,存在三个明显的出版高峰。这一特征与当时相对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相一致。随着国内天文科普人才的积累,引进图书的比例,从最初的 75%左右到后来逐渐稳定在 25%左右。

纵览近 160 年以来中国天文科普图书的发展历程,结合数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可以大致归纳出以下几点

1. 天文科普图书种类的极大丰富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变化

中国天文科普图书的种类,从早期不加选择地输入,到民国时期有限学习英、美、日、法,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全盘苏化,再到今天的“百花齐放”,已经变得非常丰富。这一巨大的变化,主要依托于社会环境的变化。作译者、图书编辑以及出版社,随着社会环境变化,也相应地开阔了视野,水平得到了提升。

2. 天文科普图书的创作群体今非昔比

国内的天文科普图书创作群体,从最初的来华传教士、转型的传统儒生,到早期的留学生,再到自己培养的天文学人才,已经彻底摆脱了依赖国外作品“输血”的尴尬局面,如今的创作群体已经能够针对本国公众的需求创作科普作品。

此外,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和创作者陆续参与到天文科普图书领域中,发行量超过 10 万册的畅销书开始频频出现。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随着我国天文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与研究队伍的逐步壮大,会有更多高质量的天文科普作品出现在公众面前。

3. 天文科普图书的读者群体日渐壮大

在一百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读者群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天文科普图书的受众,从早期的高级知识分子和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层,到如今逐渐扩展到广大普通民众,越来越多的公众有机会接触到天文科普图书,了解天文知识。这些可喜的变化,得益于稳定的政治局面下人才的持续积累和教育的长期投入。

4. 传递科学精神、弘扬科学家精神,逐渐融入天文科普图书的内核之中

早期天文科普图书注重普及天文知识,破除封建迷信;如今的天文科普图书越来越注重对科学探索精神与好奇心的启迪,尤其是专门面向青少年的天文图书。天文学研究方法、天文学思想等内容逐渐加入图书中,图书内核在传递天文知识的基础上有了更深层次的提高。

5. 新兴传播媒介为天文科普图书带来机遇和挑战

20 世纪 60 年代互联网诞生,90 年代中期互联网引入中国。如今,新兴互联网传播渠道的网络化科普传媒日渐繁盛,给科普图书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天文科普图书的形式,开始由传统朝着更加多元的方向发展。互动立体书和翻翻书使读者看到的文字与画面不再拘泥于二维平面;扫码听书、扫码看虚拟现实(VR)影像等形式,可以充分调动读者的多维感官,让大家能够听见图书中的声音,看见图书中的画面。

6. 国家科技投入与航空航天事业的成就促进 21 世纪天文科普创作的发展

自 2000 年起,我国天文科普创作进入又一个全新的阶段,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每年出版的天文科普图书品类都超过 100 种。在我国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实现产业升级的大环境下,航空航天技术快速发展,科学大项目捷报频传,天文科普创作也迎来了一个黄金时期。

7. 公众科学素养提升对未来的天文科普图书创作提出更高要求

天文科普图书的社会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印量、重印再版次数,还取决于受众对天文科普的关注度和接受程度。天文知识不一定是所有人都感兴趣的,但天文现象尤其是特殊天象,却是所有人都喜闻乐见的。近年来,特殊天象直播活动越来越多地进入公众视野,极大地调动了公众对天文内容的关注。在公众通过多种形式接触天象、了解天文、提升科学素养的过程中,新的、优质的天文科普图书成为必然需求。

本文摘编自《天人之际:中国天文科普图书史》(王燕平,李红林主编;王洪鹏,余恒副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3.7)一书“第四章 中国天文科普图书史小结与启示”,有删减修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中国科普图书史丛书)

ISBN 978-7-03-075970-2

责任编辑:张 莉 陈晶晶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天文科普图书的发展历程,通过整理文献资料、统计不同时代背景下天文科普图书的发展规律、回顾近现代历史上比较有代表性的天文科普创作者的作品与创作理念,呈现我国天文科普图书及天文科普出版工作的发展脉络与特点。本书主要对天文科普图书的发展历史进行客观梳理,希望也能为未来天文科普与教育工作带来有益的思考和启迪。本书适合天文学史、文献史相关研究人员参阅,也适合广大天文研究工作者、天文爱好者阅读,还可供对天文科普创作、科技图书出版以及对近现代科技史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参考。本文摘编自《天人之际 : 中国天文科普图书史》,王燕平, 李红林主编 ; 王洪鹏, 余恒副主编,标题和内容有调整。

(本期编辑:刘四旦)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科学出版社视频号

硬核有料 视听科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科学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官方号
4688文章数 2781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