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解释建文帝在1402.6到1407这几年里做了什么,我们首先要回顾一下姚广孝在做什么。
1402年10月,姚广孝正式就任僧人掌门:
11月,朱棣下令礼部清理僧侣、道士。
1403年1月,礼部要求礼部遵循三年之规,赐予僧道。
1403年7月,向僧侣发出了352份最后通牒。
明朝都邑制度试行于洪武五年1372年,定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也就是说,1394年和1397年之前,朱元璋曾两次颁布过,1400年,建文帝曾颁布过一次。1403年11月,特鲁姆普要求礼部清理那些僧人、道都,还有那些清理的人,对吧?
明代,由僧录司、道录司颁发。始于洪武五年(1372年),定制了24年。的。“中央设有僧团,主管天下僧侣及宗教事务。”
姚广孝本人于1373年在苏州觉林寺登记,获得明朝都仪。
道士对明朝的最后通牒
翻译:
翻译
这里有几个重要信息:
1。这个道士做了道士12年(弘治五年-正德二年)才拿到学位证书。因为朱元璋规定颁发学位证书需要考试,所以在考试之前可以先以和尚的身份学习道士。经朝廷认证合格后,授予学位。
2。无度不可剃。也就是说,僧侣道士在求学期间的着装与正式僧人道士不同。
3。有详细的户籍和担保人。
4。负责颁发学位证书的部门是礼部。
结合这几个信息可以推断:
普恰剃建文帝的时候,他没有现成的证书,无法伪造,因为和尚考试是由僧录部门主管的,但证书是礼部颁发的,所以普恰和尚并没有现成的证书可以立即交给建文帝。
没有学位证书,所以普恰和尚只能派一个有学位证书的和尚带着建文帝一行人去杭州拜师徒,因为去异地的寺庙,寺庙必须登记身份,然后向当地僧人纲司报到。这个环节引出了其他内部人士,可能不止一个,因为当时建文帝身后跟着太子朱文奎等红颜知己,不可能都一起走,目标太大了,所以只好各自跑,然后约定见面地点。这些人中就有后来于1406年举报普恰的投降者。
其中一人随建文帝乱窜逃离南京时,他可以在沿途任何一座寺院下令,因为他有学位证书,还带了两三个弟子,不会引起怀疑。司人。比如,部长的司机带着几个随从到基层检查。下面的人除了善待他们还能做什么。即使你找到一个没有学位证书但已经出家的和尚,你还能强迫他要学位证书吗?如果你要做事这么严格,那么下次你就去你们寺庙考和尚吧。
当然,如果建文帝提前准备好了证件,或者让他的翰林学士刻了礼部大印,而他自己又无法制作一些证件,那么也不是没有可能。只是这种可能性很小,因为建文帝是打算与资本同生共死的,他的逃跑只是一时的想法,所以他心里很慌,而且根据他逃跑的结果来看,他并没有任何具体计划。
无论建文帝出逃是正式出家还是临时出家,按照当时明代僧道的管理制度,都会留下记录。因此,1403年11月,朱棣要求礼部清理僧侣和道教。十月份的时候,姚广孝已经是僧侣部的一把手了,自然主要负责清理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他掌握了关于发出最后通牒的所有记录。半年后,即1403年7月,朱棣的法庭颁发了352份证书。因为发证前还有一场考试,相信朱允炆不会傻到来南京考试。为什么来南京参加考试,因为这是朱元璋的规矩:洪武十五年(1382年)四月,设僧录科,考试改为僧录科。最后通牒)”
也就是说,1403年7月以后,朱允炆如果以正式和尚的身份出现在某寺庙,必须有学位证书,如果有学位证书,僧人、道士和礼部将会有一个记录,那就是姚广孝将会有一个记录。如果他住在一个或几个寺庙里作为临时和尚,他必须有赞助人的登记和登记地址。总之,无论身份如何,总会有破绽,而如果有破绽,就会给姚广孝的秘密工作带来突破。
自1403年9月和10月以来,朱棣两次迫不及待地派遣太监西洋,证明建文帝在杭州湾被发现。带着自己的身份逃跑了。为了核实信息或者寻找更多信息,姚广孝于1404年6月以赈灾、探亲的名义专程来到苏州,然后姚广孝根据掌握的全国各地僧侣的信息以及情报系统的信息。普恰和尚自然就被发现了。
同时,建文帝也感受到了追捕的压力,只能派出更多的人手制造他逃往其他地方的迹象。为了安全,朱棣和姚广孝于1405年6月派姚广孝的徒弟郑和从苏州起航。在姚广孝的追击下,建文帝的亲信越来越少,处境也越来越困难。他只能躲在杭州和苏州之间,没有固定的地方。
两个附加信息:
1。1403年,郑和自费出版《佛说摩利支天经》,姚广孝为其题词。姚广孝在铭文中称郑和为“菩萨戒弟子郑和法名富士香”,也有人说是“福山”。这就证明:
1,此时郑和已皈依佛教;
2、郑和与姚广孝的关系非同一般。
2.据姚广孝后裔记载,1409年,郑和第三次下西洋时,姚广孝也跟随
姚广孝远航
分析了所有这些史料和当时的历史环境,我得出的结论是:
1402年10月后,姚广孝是秘密追捕朱允炆的第一负责人。郑和作为他的徒弟,亲自参与其中,并负责海外追捕的线索。姚广孝个人对中国的这条线索负有责任,而胡涌只是一个烟雾弹,或者说是一个替代品。
1402年6月至1406年6月期间,朱允炆躲藏在杭州和苏州的寺庙里,并释放了他逃往海外的烟雾弹,这使得朱棣和姚广孝连续三次派太监出国寻找他的踪迹,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追求的压力。但随着1406年普恰被捕,以及他的祖父朱元璋出家时对僧侣的严格管理,留下了很多瑕疵,比如户籍、资助人、学位证书等。情报局长发现了漏洞,从而找到了他。
作为朱棣的第一心腹,姚广孝为何从猎人变成了守护者?明天继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