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导:
“清朝灭亡之日,就是中国重生之日”,这是《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将军刘步蟾的妹妹在与邓世昌的对话中说的一句话,也是这部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对于这部电影,说来惭愧,我自认为是一个历史爱好者,但直到今天我还没有看完这部冯导的杰作。
对于这部电影,我看完后的第一印象就是很欣赏里面的细节。这种细节并不是技术细节,而是清朝统治者与日本统治者的比较。所描绘的维护国家尊严态度的细节,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清朝和日本在建设自己的海军方面的努力之间的差距。首先,日本天皇在国力衰弱的情况下带头,从个人财产中捐出三十万两白银,并宣布将政府官员俸禄的十分之一用于加强海军。同时,为了减少国家开支,她一天只吃一顿饭;另一方面,在当时的清朝,慈禧太后为自己的生日不惜挪用海军军费,并斥巨资修建颐和园供个人享乐。一颗种子就这样种下了。北洋舰队的失败,标志着清朝几十年的自强不息的努力付诸东流,“洋务运动”也随之破灭。时过境迁,回顾过去,客观地看待,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为何最终以失败告终?
这次失败的罪魁祸首不是慈禧太后
无疑,很多人都会将北洋海军的失败归咎于慈禧太后,认为她才是这场海战失败的罪魁祸首。然而,历史真的是这样吗?我不这么认为。作为晚清的实际统治者,慈禧太后的罪责是不可避免的。但对于这次海战的失败,笔者认为罪魁祸首不是慈禧,而是清朝人民长期腐败的心灵。记得电影里有这样一个情节,当北洋舰队即将与日本联合舰队交战时,北洋海军的定远号和镇远号两艘大型战列舰各自只有三枚可以用于战斗的大型手榴弹,而其他由于战列舰没有炮弹,实际上使用了训练炮弹。这是什么概念呢?也就是说,当时的北洋舰队由于缺乏炮弹而没有充分发挥实力,而购买炮弹的军费又到哪里去了呢?想必全都进了当时朝中官员的私人腰包。
电影里也有这样的情节。李鸿章发现内务部账目全是伪造后,不敢揭发。为什么是这样?因为他知道,此时的朝廷不仅仅是内务部的一个部门,还有户部、兵部、工部、吏部、刑部、刑部等部门。其他部门长期腐败。“清朝拨出的十分之一的钱能用在像样的地方,已经很不容易了。”这句话出自李鸿章之口,也证明他已经看透了当时的清政府。当时的清政府就像一棵高大粗壮的大树一样,外表光鲜亮丽,但实际上内心空洞,根部腐烂。等待他的只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将其连根拔起或推倒。
总而言之,北洋舰队失败的罪魁祸首就是整个“沉睡”的清人,那些被烤鸦片的烟雾蒙蔽双眼的清人。在这个时代,邓公、丁公想用几艘先进的战舰来救国。在清朝这样一个“空心烂根”的时代,北洋舰队怎么可能不败呢?
北洋舰队的失败一定是一个糟糕的结果?
北洋舰队的失败对于中国来说一定是一个糟糕的结果?其实并不是。正如文章前面提到的,清朝灭亡之日,就是中国重生之日。当我们从这个角度看待北洋舰队的失败时,我们可能不会认为邓世昌和丁汝昌的死并不可惜。电影中,我也对这样一个情节印象深刻:邓世昌在赌场视察购买炮弹的官员时,发现自己船上的两名士兵也混入了鲜花和性爱之中,并将他们带回国后。船上,邓世昌不惜违反规定,对士兵们进行了鞭打教育,然而,在与日本联合舰队的战斗中,一名被邓世昌殴打满身红痕的士兵为保住战舰而牺牲了生命。这一幕让我看到了当时中国人民逐渐觉醒的迹象。
结论:
这一天全世界都流泪了,有强大强大的海军
这是光绪皇帝亲自为邓世昌写的挽联。多么响亮的诗句,磅礴大气,让我想起了电影中邓世昌宁愿带着他的爱犬“太阳”沉入海底,也不愿过着平庸生活的画面。话虽如此,邓先生难道真的不想活着回来,将来继续为祖国服务吗?其实他也想过,但当时已经“烂根”的清朝,让他完全看不到报国的希望。也就是说,邓公想活下去,却不想活在已经“病入膏肓”的清朝。最终,他不得不以自己的牺牲作为一剂“良药”,唤醒当时“沉睡”的世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