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社会里的艺人为什么是下九流?为了赚钱,他们连这种事都愿意干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为付费内容,前1/2免费阅读,VIP用户全文免费阅读。

旧社会的封建礼教将社会分成不同阶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教九流。其中,被视为最下贱的就是“下九流”。

与现代社会不同,如今能大红大紫,受人尊重的文艺工作者在旧社会就属于下九流,被人瞧不起,甚至是不被当人看。

要说卖艺,也分各个行当。唱戏、唱大鼓、说评书、说相声,都是传统文艺。但是这里面最苦的,境遇最惨的,要算是耍杂技的了。

为了招揽生意,搏人眼球,敛得钱财,杂技班里能做出各种出人意料、刺激非常的“表演项目”。为此,表演者非死即残,落下终生影响。

苦命的姑娘红英就是这群人的代表,在她身上发生的故事浓缩了这个群体的悲凉与苦难。

打把式卖艺之“硬气功”

1、

1932年,北平南城

八岁的红英第一次走进了牛永富杂技班的训练场子,开始了令她凄苦一生的悲惨艺人生涯。

班主牛永富是个五短身材的中年男人,剃着光头,面露凶戾之气。他的脸上有一道丑陋的伤疤,从右嘴角一直延伸到右耳垂下面。只看一眼,便能把练功的孩子们吓得心里发颤。

牛班主手里攥着一根三尺多长的木棍,在排练场来回叫嚣,谁要是敢偷懒,扯闲篇儿,他就会闷声不响地走到跟前,猛地挥动木棍狠抽两下,接着扯开喉咙开始叫骂:“死不懒惨的东西!又偷懒!又偷懒!一天不打就皮痒痒。你们都是签了生死文书的,我好吃好喝的养着你们,就必须给我好好练!谁要是想磨洋工,不能给老子挣钱,趁早滚蛋。瞅瞅那大街上,有多少要饭的花子,你们这些崽子,有一个算一个,出去了都得饿死!”

一番威慑,让新来的红英胆战心惊,连头也不敢抬,

见红英压腿姿势不到位,班主二话不说,上前一把把她扯到窗台前,一抬手把红英的一条腿抬起,架在窗台上。随即,死命把她的身子往下压,直到红英的脸紧紧贴在了自己膝盖上。

顿时,红英疼得拼命摆手,尖叫起来:“妈妈呀,救救我!”

还没等她喊几嗓子,班主大手一挥,把红英的双手死死固定在脚踝处;另一只手挥舞着木棍随即而上,抽打在红英支着地面的那条腿上,厉声喝道:“往后拉!使劲儿往后拉!”

红英哪里受过这种罪,两条腿的大筋如同撕裂般的疼。她哭喊着嗓子都哑了,而周围练功的小孩没有一个敢吱声的,甚至没人扭过头来瞧一眼。因为他们刚来杂技班的时候都受过这个罪,对这种哭闹早就麻木了。

红英扭动着瘦弱的身体想要挣脱,却被班主像按小鸡儿似的死死压住,动弹不得。

一条腿压完后,找人扶着她换另一条腿接着压!红英疼到全身冷汗直冒,那条压过的腿又麻又疼不敢落地。

另一条腿搭在窗台上,又是一番撕扯!

这还没完,竖叉压完又压横叉。

班主让红英坐在墙脚,两腿向两边分开,使劲往墙脚的方向掰,直到双腿成为一个“一”字。为了不让两腿收回来,班主又叫两个半大小子搬来两块大石头,死死抵住她的双腿。

这就叫压横叉,有新人练猛了的,据说能把筋给拉伤断裂。

红英疼得鼻涕眼泪满脸都是,忽然一口气没捣上来,眼前一黑就晕了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红英感到有人在拍她的脸。睁眼一看,是一个比她高半头的女孩,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裤褂,脸上透着菜色,但眼神里透着温和。

红英刚想说话,却又感到了剧痛,眼泪又止不住地流出来。

从小到大,她哪里受过这样的罪。心里除了委屈就是恐惧,娘在哪里不知道,一股子委屈不知道跟谁说。

那个女孩温柔地说:“还疼着吧?你别怕,先开始都这样,你忍几天,筋一拉开就不疼啦。我叫福子,你就叫我福姐姐吧。”说罢,福子用肮脏的袖口给红英擦了擦眼泪。

天已擦黑,福子拿来一碗饭给红英,但红英吃不下去。福子只能叹息一声,抱来草席子,铺在地上。

红英这才得知,这训练场子也是晚上睡觉的地方,男孩女孩通通睡在一个屋,哪管什么男女有别,授受不亲,能扒个被窝睡觉就不错了。

在福子的搀扶下,红英爬上了席子,顿时一股霉腐味扑面而来。红英家虽穷,但好歹从小到大都有被褥盖,想到此处,又暗自抽泣。

她不敢大声哭,怕吵到别人。两条腿火辣辣地疼,火烧火燎般钻心的疼,真想张嘴喊。

还没躺一会,“啪”地一声,一条脏裤子扔在了红英的头上。

红英扯下来一看,只见一个十四、五岁,身体已经明显发育起来的女孩叉腰站在一旁。

那个女孩也是一副面黄肌瘦的模样,脸旁垂着两条枯细的黄毛小辫子,正一脸不屑地看着她:“小丫头片子,你是新来的吧,敢占老娘的位置!”说完,就要伸手薅红英的头发。

福子赶忙拦住,“她是今天刚来的,两腿疼得走不动了,只能睡在这儿!”

“黄毛”瞪起眼睛,“呸!老娘辛苦一天在外面给你们挣钱,你们倒在这躲清闲!”

福子忙说:“一会儿把裤子给你洗了不就得了?”

“黄毛”回手抓住了福子,看样子还不想善罢甘休。

福子立即嚷道:“你要是还没完,我就去找老板娘!”

“黄毛”一听,顿时气势弱了下来,冲着福子“哼”了一声,一松手丢开福子,扭头走了。

福子看着“黄毛”的背影,狠狠朝地上啐了一口,低声对红英说:“她可不是个好东西,以后离她远点儿。”

红英说:“她是谁啊?咋那么厉害?”

福子压低声音说:“她可是咱班子里的红人,外面的那些人都喜欢看她,给的赏钱也多。不过,老板娘不待见她。”

红英问:“为啥?”

福子又往近凑了凑,说:“有一次我听老板娘骂她是骚狐狸,别的就不清楚了。”

红英又问道:“姐姐,你刚才说拉筋过几天就不疼了,是真的吗?”

福子点了点头,说:“我刚来时也疼得直哭,后来就不疼了。咱们在这儿好歹不用挨饿,要是出去了只能要饭,说不定还得被人拐了去……算了,不说这个了。等到练出本事,挣了钱,日子就好过了。”

红英默默地点点头。

半夜,蜷缩在破被子里的红英被腿疼折磨地睡不着觉,两眼含泪的她想起了妈妈和弟弟。

但是她已经回不去家了,她早就没有家了。

2、

红英的老家在关外,除了父母还有一个弟弟。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人占领了东三省,红英一家的生活越来越艰难,只能往关里逃难。

他们一边讨饭一边往北平走。

红英的父亲本来身体就不好,再加上一路劳累,还没到北平就死在了路上。可红英的母亲穷得连一口薄皮棺材的钱也拿不出,只能将他草草葬在了一个乱坟岗里。

孤儿寡母三个人一路要饭,好不容易到了北平,暂住在天桥南边的一家“起火小店”里。

投宿到这种小店的人,基本都是些无业游民和乞丐,因为店钱便宜至极,一晚一个大子儿,

屋子里只有一个大土炕,各色人等群居一室,其中不乏数来宝的、卖艺的、瘾君子、小偷等社会底层人物。

冬天为了取暖,会在屋子当中的地上挖一个坑烧柴取暖,整个屋子里烟熏火燎。这也是这种店叫“起火”小店的原因。

到了夏天,店里闷热潮湿,遇到下雨,屋子里原本的黄土地面立马变得泥泞不堪。

住店的人一清早就会被轰出去,没本事的沿街乞讨;有本事的靠着会唱一些民间俗曲,挣两个小钱。

红英的母亲白天带着两个孩子上街乞讨,晚上只能住回到乌烟瘴气的小店里。一个“数来宝”的瘸老头见他们可怜,对红英的母亲说:“你这俩孩子,总跟着你要饭不是个事儿,住在这种地方,你闺女早晚得被祸害,不如趁早给她找个出路。”

红英母亲愁眉苦脸地说:“上哪儿找出路啊?我想着给她卖到大宅门儿里,当个使唤丫头也好,可人家都说现在是民国,买卖人口犯法。”

瘸老头说:“那你不如让她学艺。我看你这闺女还算伶俐,兴许杂技班子能收留她。虽说要受苦,总比在这儿要饭强。”

几天之后,红英跟着母亲找到了牛永富杂技班,站在了牛班主面前。

班主见红英身段匀称,筋骨也比较软,就留下了她。红英的母亲跟牛班主签下了10年的“生死文书”,虽说民国不许买卖人口,但这也跟卖身契差不多。

只要签了“生死文书”,在之后的10年里红英这孩子生是班子的人,死是班子的鬼,父母无权干涉,也不可追究,挣了多少钱也都得归班子。如果中间离开不练了,要包赔吃穿用度等等各种支出和损失。

母亲不识字,在字据上按了个手印,红英就是班子里的人了。

3、

红英每天不仅要练功,还要给老板娘干活。老板娘比班主还要厉害,听说这个杂技班子原先是老板娘她爹的,因为没有儿子,传到了徒弟牛永富的手里,还把独生女儿嫁给了他。所以牛班主再厉害,也要让着老板娘几分。

每天天不亮,红英就得起来生火烧水。晚上睡觉之前,还得给老板、老板娘打好洗脚水。有一次,水烫了些,老板娘抬脚就把红英踹倒在了一旁。

红英的脑袋磕在桌腿上,鲜血顺着脸颊流了下来,可就这样她都没敢吭一声。

第二天,红英带着伤照常练功。

杂技班里还有几个孩子,对彼此身上的伤早就习以为常了,他们哪个不是这样?练功的场子里没有任何垫子之类的保护措施,顶多就是在地上多垫几层黄土,稍一不小心就会磕破摔伤,拿块破布一包,接着练。往往是旧伤还没好,新伤又来了。

再说他们要么是父母养活不了送来的,要么是在外流浪,被班主捡回来的,在这里至少有个安身的地方,能活命,受伤对于他们来说也算不上什么了。

小红英本以为自己吃得苦算是极致了,但她还小,把世道和人心想得太简单了,她和同伴们即将遭遇到更惨痛的现实。

红英来到班子的第二年冬天,牛班主从朝阳门外捡回来一个骨瘦如柴的小男孩。他不知道自己叫什么,看上去只有六、七岁,来了之后就像红英当初一样,被逼着练起了功。

没想到,这个小男孩有病,一让他跑跑跳跳就咳个不停,有时候咳得满脸通红,气都快喘不上来了。

班主一看见,先使劲踹他一脚,然后瞪着铜铃一样的大眼恶狠狠地说:“给老子装病?有本事你咳死在这儿!”

没过几天,小男孩越来越虚弱,烧得浑身通红,昏倒在了场子里。当天晚上,班主说要带他去找个大夫看看,叫上一个帮手背着男孩出了门。

红英再也没看见过那个小男孩。

其他人也没再提起这事,就像那个小男孩压根儿没来过一样。

旧社会的杂技难登大雅之堂,都是撂地卖艺,围布作场,垒桌为台。场地中央立一根长木旗杆,就地露天演出。

传统的杂技节目包括:抖空竹、爬杆、打弹弓、舞大刀、吞宝剑、拉硬弓、耍中幡、钻刀圈、上刀山、耍石锁,还有各种硬气功、柔术、顶技、蹬技等等。多数都是搏人眼球,危险性也大,现在已经看不到了。

旧时艺人表演柔术

为了招徕观众,牛班主不顾孩子们的死活,常让他们表演一些惊险刺激、恐怖骇人的节目。

“空中鞦韆”就是其中一种。

先是在地上竖起一根高大的木杆子,顶端装一个滑轮,一条大绳从滑轮穿过,绳子的两头垂于地面。

表演前把一个小女孩的长头发向上梳起,在头顶扎成辫子,系在大绳的一端。

一个人拉动大绳的另一端,将小女孩吊起在空中,另一个人推动小女孩,使她在空中来回摆动,做出各种惊险动作。

红英就是耍“空中鞦韆”的不二人选,因为她身姿娇小,身骨子柔软,没过多久就练就好了基本功。

杂技班里,没人愿意表演这个节目,因为大家都把它称为“吊小辫儿”,弄不好,就会把命搭上。

试想一下,把全身所有重量都放在了头皮上,是何等惨痛?每每表演,红英都会疼得眼泪直流,但是不能龇牙咧嘴,得保持微笑,不然哭丧着脸不吉利不喜庆,观众不买账,下场后就会遭到班主毒打。

红英被吊得越高,摆动的幅度越大,底下看热闹的人越是兴奋,叫好声越多,“再高点!再高点!”

人们看着颤颤巍巍的杆子,在空中不断翻来覆去直至疼到挣扎的女孩,被刺激到了心神,愈发地癫狂起来,纷纷朝场子中间扔大子儿。

他们在期待着,盼望着,随着女孩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大,那个杆子会承受不住,嘎嘣一下断裂开来!

继续扔钱!继续摆动!

人们心底野蛮残忍的欲望就这样迸发出来,而班主也赚得盆满钵满,可怜那小红英,几次差点摔死。

直到她又长大了点,这个项目才换成了更小的女孩去表演。

4、

红英一天天长大,脸蛋也圆润了。凭借着出众的容貌,红英总能收到更多的赏钱,成了杂技班子里新“台柱子”,她和师兄宝忠合作的“蹬技”在天桥一带闯出了名气。

旧时艺人表演蹬技

说起牛家班的蹬技,也跟其他杂技班子不同,怎么惊险怎么来。听说牛班主年轻时也练过蹬技,一次训练中,在他脚上正在表演“金鸡独立”的师弟一个没站稳,摔下来把脑袋磕坏了,变得疯疯傻傻。

身型健壮浑身腱子肉的宝忠躺在桌子上,双腿竖起,脚心朝天。红英要么站在宝忠的脚上做各种柔术动作;要么在宝忠的脚上放一个类似于长梯子的架子,她在架子上表演下叉、金鸡独立,甚至是单手倒立。

与别的杂技班子不同的是,宝忠脚上顶着的架子,又细又长。红英站在上面,颤颤巍巍表演各种动作的时候,围观的人无不心里被揪紧,但又被刺激得不舍得离去。

两个人合作默契,从没有失手过,但是这一天,出大事儿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