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日报 报记者 姚佩
提起张喜芹,很多人都会给予“真诚”“坦诚”这样的评价,而她本人更喜欢将这称为“赤子之心”。因为一颗赤子之心,她创办了渭南市第一家核桃加工产业,延长了核桃产业链,让那些山核桃有了好“归宿”,也让那些世代身居台塬地区的父老乡亲看到了产业致富的希望。从2014年创办公司至今,她初心不改,真诚待人,不仅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领路人”,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创业者”“企业家”。而她却对这一切坦然视之——“我只不过是为乡亲们打工、为社会打工。”
工人正在切核桃
9月6日,在临渭区桥南镇渭南谦顺核桃加工厂车间内,工人们正紧张忙碌地赶制中秋月饼。“今年我们月饼最大的亮点就是采购了几千斤黑小麦,自己脱皮、磨面,用来加工月饼。”张喜芹告诉记者,黑小麦面富含钙、铁、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尤其是硒元素更是普通小麦的3倍以上,以其高营养、高滋补、高免疫而被誉为“益寿麦”。近年来,临渭区丰原镇黑小麦种植渐成气候,张喜芹得知后便联络采购并用于今年的月饼制作。“这既提高了咱月饼的附加值,符合健康养生的理念,同时也算咱为保障粮食安全尽了一份力。”
虽然经历了三年疫情,但张喜芹和她的公司在延长核桃产业链、提升核桃附加值方面的探索从未止步。“虽然过去三年对产品销售、公司发展都有很大影响,但去年却是最惨的一年。”2022年,谦顺公司产品因为疫情频频遭遇无法发货、退单退货等问题,公司业务一度陷入停滞状态。“本来年底是一年中最忙的,可以说是销售旺季,但后来公司从管理层到生产人员全部‘阳了’,根本没办法生产。”眼看着一季的核桃堆积如山而无法消化,张喜芹只能在朋友圈感叹“创业真难啊”。
终于挺过了最难的时候,看着公司业务陆续恢复、逐步向好,张喜芹又投资数百万元租赁了一个3000多平方米的新厂房,新上了4条生产线。“现在一共有8条生产线。新厂区仍然是以核桃系列产品为主,包括奶油核桃、巧克力核桃、枣仁派、枣夹核桃等,同时我们还计划以核桃为核心开发一些药食同源、健康养生的新产品,不断延长核桃产业链,提高核桃产品的附加值。”张喜芹说,“如果这8条生产线全开的话,旺季用工可以达到50人左右,可以有力地带动当地群众就业。”
“管理层跟我最长的有13年了,生产线上最长的也有9年了。旺季工资最高可以拿到5000元左右,平均月工资大概就是3000元。”张喜芹告诉记者,谦顺公司的生产人员基本都是桥南镇周边村民,而且以留守妇女为主。“我都在这儿干了一段时间了。娃没开学,今天把娃也拉过来,让他实践实践。”一位在谦顺公司车间内叠月饼包装盒的妇女告诉记者,“娃一天叠140个左右,一个9毛钱,一天也能挣个百十块钱。”
多年来,张喜芹不光坚持用工向当地群众倾斜,更是在核桃收购上让利于乡亲。“其实有时候从商洛进的核桃仁可能还划算一些,但对塬上的老百姓来说,核桃不光是产业,还是依靠,是希望。”张喜芹说,“在一些电商平台上,同类型产品人家有的比咱标价低,也有竞争优势,但是咱一方面要让利于乡亲,可能就会增加一些成本,最主要的还是咱选用的核桃都是优中选优,必须完全成熟,加上塬上特殊的自然环境,含油量、蛋白质才能达标,口感更好。”
多年来,严控产品质量、做好产品品牌成为张喜芹成功的关键。“咱的初心是做产业,带动当地就业,提高群众收入,所以要看长远、做长远。如果说单纯追求利润,可能公司也走不到今天。‘谦顺’寓意就是谦虚谨慎、做顺应人心的良心产品。”正是这一份真诚的事业心,让张喜芹在收获“民心”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朋友。这些年来,来自新疆、西藏及省内延安、安康等地前来考察的政府部门、企业、合作社络绎不绝,张喜芹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就希望他们能把一方的产业做起来,能把乡亲们带起来,这就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事。”
临近核桃丰收季,张喜芹又忙碌了起来……她知道,对乡亲们而言,这些小核桃,既是收获,又是希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