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昌星,厦门远华案的主角以及红楼的创始人,一位曾经在20年前红遍中国大街小巷的传奇人物。
当年赖昌星在民间被称为第二组织部部长,他随便过个生日都能邀来几百个政府官员到场给他庆贺,很多部及高官使他推心置腹的好兄弟。
而赖昌星出事以后,厦门官场几乎被清洗了一遍,可见他当年的影响力有多么夸张。
此外,赖昌星还是当时中国少数顶尖的富豪之一,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从事了逾500亿的走私业务。
当时,上海地区的人均工资仅约为300元左右,而超过500亿的财富在当时被视为天文数字,相当于如今的上万亿。
赖昌星作为一个精通权色交易,在政商两届都混的风生水起的大人物,最初却只是一个小学都没读完的农民,他的经历可以说是咸鱼翻身的典范。
虽然说他搞走私这种行为令人不齿,但也不得不承认,赖昌星在利用人性方面的确有他的过人之处。
那么,赖昌星作为一个小学都没读完的农民,他到底有什么魅力呢?
他是如何从一个农民变成一个富豪,最后又沦为阶下囚的呢?
1958年的农历9月15日,赖昌星出生在福建省靖江县的一个小村庄,他的父母都是标准的贫农,他在八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七。
由于家里人口众多,赖昌星小时候经常吃不饱饭。虽然赖昌星的出身不怎么样,但他从小就是一个头脑灵活的人。
据他的儿时玩伴回忆,早在读小学时期,赖昌星就卖过早点小吃,他还从果农手里收水果,然后摆在公路边卖给路人。
对于经商传统深厚的闽南人而言,获取财富可能是一种骨子里的本能。
赖昌星在小学读到三年级后就辍学回家,然后开始在家种地。
几年后,赖昌星为了多赚点钱,就跟着他的哥哥去泉州当民工。
在那里,赖昌星每天骑着双轮车把400多斤的土到两三公里外的地方倒吊,然后一直重复,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
据赖昌星的哥哥说:
“赖昌星很能吃苦,并且他能说会道,和工友们的关系很好。”
不过,赖昌星并没有一直沉迷在这种重复劳动当中,工程做完以后,赖昌星回到了老家,在村里的农机场谋得了一个跑业务的工作。
在跑业务的过程中,赖昌星学到了许多做生意的技巧,显然这种工作要比简单的重复劳动更有收获。
1978年,赖昌星的创业之旅拉开帷幕。当时年仅20岁的他与五名同乡朋友一起凑资创办了一家小型汽车配件工厂,这家工厂就设在其中一位朋友的家中,这标志着他生涯中的第一次投资。
然而,这次投资并没有令赖昌星失望。
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各个行业的需求远远超过了供给,因此这家类似家庭作坊的小工厂一开始就迎来了火爆的市场反应,几位创业伙伴都因此获得了可观的收益。
对于敏锐的赖昌星来说,这个机会令他嗅到了商机。两年后,赖昌星用赚来的钱自己单起炉灶开了一家纺织机械厂。
相比汽车配件而言,当时做纺织机械的人还不多,而他这次正好赶上了改革开放后的材料加工型经济大潮。
浙江、福建和广东的沿海村镇开始出现了大量的成衣加工厂,这就为赖昌星的纺织机生意带来了巨大的市场。
1985年,赖昌星从山东省一家国有工厂的一名工人那里花了2万块钱买到了一种纺织机器的设计图纸,又从宁波聘请了师傅,开始生产纺织机。
此时的赖昌星展现了他经营能干的一面,他到火车地下室全国各地跑销售,在最开始跑业务时,他甚至不会讲普通话,但他的执着和热情打动客户。
在人际交往这方面,赖昌星的确有他独有的天赋,据说他可以记住300多人的电话号码,并且很多只见过一面的人,他都能牢牢记住对方的名字。不管是和地位极高还是极低的人交谈,他都能让对方觉得很舒服。
总之,通过赖昌星的热情和努力,很快他的纺织机械厂大获成功,并且成了当地的模范企业,赖昌星也从中获得了可观的财富,完成了原始积累。
在这期间,他还邂逅了他的妻子曾明娜,可谓事业生活两丰收,而曾明娜在后来也成为了他生意上最得力的助手。
在纺织机械厂取得的成功,后来又相继开了印刷厂、雨伞厂、服装厂等多家工厂。到了1989年,年仅31岁的赖昌星资产已经过千万,已然是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
但他并没有满足于此,他很快又发现了新的商机,也就是倒卖电子产品。
当年中国的电子产品非常暴利,这类产品的需求远远大于供给,诸如电视、洗衣机之类的物品全都是凭票限量供应,完全不愁卖。
但唯一的麻烦就是需要解决货源问题,只要寻找到货源,轻松一到手就有好几倍的利润。
而解决货源问题的渠道实际上只有两种,一种渠道需要凭关系搞到各种票和代金券,另一种渠道就是从外面走私。
赖昌星一开始搞的是倒卖代金券,但后来他发现搞走私似乎更赚钱,于是他就开始偷偷的走私一点电子产品。
由于当年海关管理的并不严密,所以沿海城市的走私比较泛滥,赖昌星的偷偷试水也总能够得手。
后来尝到甜头的赖昌星就想把事业的重心转移到走私上面,很显然,这种生意的赚钱速度要比做加工厂快得多。
当然,他也明白,要做这种生意,背后一定要有靠山,否则可能会陷入困境。因此,他积极寻找机会结交一些有权势的人。
于1989年,他结识了当时在石狮市公安局担任副局长的庄如顺,两人逐渐建立了紧密的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庄如顺晋升为福建省公安厅副厅长以及福州市公安局局长。
庄如顺是一个非常讲情义的人,他不仅帮助赖昌星解决了许多障碍,更为重要的是,他还为赖昌星安排了与当时的公安部副部长李纪周的见面机会,此举也让赖昌星一附上了顶级权贵。
要知道,李纪周可是标准红二代,其仕途一直都很顺利,只用了短短15年就从普通科员升到了副部长,他在公安部主管的就是走私。
按理说,李纪周这种出身良好、位高权重的人,应该对赖昌星这种农民出身的暴发户瞧不上。
但事实上却正好相反,李纪周不仅同赖昌星打得很火热,甚至两个人还称兄道弟,赖昌星称呼李纪周为李大哥,后来赖母亲去世时,李纪周还特意送了花圈。
除了李纪周之外,当年的军中大佬姬胜德也与赖昌星关系匪浅,姬胜德的身世更加显赫,他的父亲乃是中央元老姬鹏飞。
那么赖昌星身上到底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可以让这些位高权重者都和他交朋友呢?
金钱当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赖昌星的交友原则。
据外后来在记者访问时的描述,他和官员交往的原则可以归结为三条:
一是求人办事从不临时抱不脚,因为真正有权力的人对此会很反感,要经常礼尚往来,且不要求回报。
二是要尽可能的投其所好,让对方认为自己是朋友,因为单纯的钱权交易会让那些位高权重者觉得很低俗,他们更喜欢以交朋友的方式相处。
三是照顾每个人的情绪,政府各个部门里的人,不管其职位的高低,或多或少都接受过赖昌星的好处,比如说有一次来举办生日宴会,给在场的200个人每个人包了10万元红包,俨然一副亚洲比尔盖茨的派头。
总而言之,赖昌星依靠自己的手段结交了不少达官贵人,他的行为也渐渐的变得肆无忌惮。
1994年来,赖昌星成立了厦门远华集团有限公司,开始大规模的做走私生意。
这个公司属于家族模式,公司高层基本都是赖的兄弟姐妹,一开始他们专营芯片走私,后来走私范围扩张到了成品油、植物油、汽车香烟等等。
细心的老百姓看得出来,他走私的这些品类抢的都是国企的生意。
有很多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出租车司机到现在都很怀念赖昌星,因为赖昌星搞走私的时候,油价只需要两元,没有了赖昌星以后,油价迅速的涨到了七元,可见赖昌星的走私对国企的利润影响有多大。
除了走私以外,赖昌星的远华集团还进军了房地产业,并在厦门拿下多个地块。
赖昌星也成了电视机上的名人,他被誉为厦门市荣誉市民、21世纪杰出青年等等。
更让赖昌星名声大噪的是他收购厦门的远华足球队。
这支球队后来还踢进过甲A联赛,而赖昌星的侄子赖文峰当时还好上了娱乐圈的一线女星杨钰莹。这件事也从侧面反映出远华集团曾经的辉煌。
而赖昌星的侄子赖文峰当时还好上了娱乐圈的一线女星杨钰莹。这件事也从侧面反映出远华集团曾经的辉煌。
1996年,赖昌星在厦门盖了一座七层小楼,作为远华集团的总部,这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红楼。
这里曾经是赖昌星的老巢,如今是廉政教育示范点。
这红楼里面,究竟是怎样的?
赖昌星把人性和等级阶层玩得明明白白,这是普通人不敢想象场景。
在传说中,这座只有七层的小楼,外表是普普通通红色的墙,但里面的装修费用就高达一亿元,尽管十年过去,在这里面依然能够感受到当年的富丽堂皇。
一楼是接待大厅,显眼处挂有“鸿运当头”四个大字,所谓喜气迎门,有个好彩头,谁来了都高兴。
二楼呢是餐厅,吃喝玩乐,当年这里有着香港的大厨掌勺,洋酒、生猛海鲜、美味佳肴,这里是一应俱绝。
三楼呢属于娱乐,有桑拿浴王,酒足半饱正好可以来放松放松。赖昌星当年从全国各地网罗了数十名美貌女子在这里提供按摩,而在每个按摩房间还有一个很稀罕的玩意儿,双人按摩冲浪浴缸。
四楼是唱歌跳舞厅,共有三个KTV包间,每个包房,都有一个舞池,这里面的设备,全部都是国外进口。
五楼是客房,谁要是在这三楼和四楼玩得还不尽兴,就可以到这五楼来享受进一步的服务。
六楼呢是上档次的客房——总统套房,只有那些地位很高,不方便抛头露面的人才会到这儿,享受那些见不得光的服务。
七楼呢,整整一层楼都是赖昌星的办公室,赖昌星和很多人的这个肮脏交易,都是在这里完成。
有人就曾经说过,谁要是经历了红楼的一楼,到六楼享受了那一条龙的服务,那上七楼跟赖成新交易,那就是理所当然的事儿。
红楼的作用实际上跟夜总会是一样的,只不过这里属于私人会所,并不对外开放。
但后来由于去红楼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去的都是政府高官,这个红楼实际上就成为了一个权贵俱乐部,赖昌星也在私下被称为组织部部长。
除了楼层的等级服务不一样,人群也分为不同的等级。
他把自己放在第三等级,其他三个等级在他心中又是如何分布?
红楼的人群四个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