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项目名称
大连市轨道交通网络专项规划(2021-2035年)
二、 规划范围
大连市行政辖区,包括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金州区、普兰店区7个市辖区,瓦房店市、庄河市2个县级市,长海县1个县。
三、 规划背景
本规划与《大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及《大连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21-2035年)》同步编制,致力于谋划大连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长远蓝图,引领大连市城市空间的有序发展。随着城市规模的增长及空间结构的不断优化,大连市需加快发展公共交通,积极推进轨道交通系统建设,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安全、更加高效、更加舒适的绿色交通出行服务。
四、 规划期限
2021-203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五、 目标定位
以构建高效、快速的轨道交通服务圈层、强化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中的主导地位、增加轨道交通的覆盖面与服务范围为目标,形成“站城一体、交通融合”的轨道交通线网体系,助力大连建设为“廊道生长、沿湾集聚”的轨道与城市融合发展的典范城市。
六、 规划战略
1)聚焦城市核心功能,中心城区“沿湾集聚”强化轨道交通覆盖,市域范围内城市沿轨道交通“廊道生长”;
2)构建四网融合的轨道交通网络,实现更大范围资源要素流动;
3)支撑东北亚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建设,以枢纽及重点功能区锚固节点,支撑大连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4)支撑城市创新策源地建设,实现轨道交通与产业的联动;
5)重塑快线网络,提升乘客全程出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6)轨道交通高效集约有序发展。
七、 规划思路及布局
市域(郊)线以“放射快速”为原则,由中心城区廊道式放射,实现中心城区、都市新区、都市组团的快速联系。城区快线以“中心融合”为原则,在中心城区内建立“两纵一横一联”的轨道快线网络,将临空经济区-金州老城区-金州开发区与市内五区有效融合起来;城区普线“广覆盖”为原则,加密中心城区的中山广场、青泥洼桥、周水子、大连站等公共服务中心和枢纽的覆盖;
本次规划轨道交通线路总长度约585.4公里,形成“网格+放射”状的线网结构。
(一)市域(郊)线规划
市域(郊)线服务中心城区与市域主要都市新区及都市组团的快速直达需求,线路以服务商务通勤客流为主。规划市域(郊)线4条线路,总长度约208公里。
(二)城区快线规划
城区快线是服务金州老城区-临空经济区-金州开发区与市内五区之间快速联系的主导轨道交通方式,线路以服务通勤客流为主。规划城区快线4条,总长度约143.5公里。
(三)城区普线规划
城区普线强调尽可能覆盖市内五区主要功能区,满足多样化出行需求,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规划城区普线6条,总长度约233.9公里。
一、 项目名称
大连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21-2035年)
二、 规划范围
大连市行政辖区,包括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金州区、普兰店区7个市辖区,瓦房店市、庄河市2个县级市,长海县1个县。
三、 规划背景
为保障城市的宜居与可持续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履行“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职责,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等国家战略和省市规划的相关要求,推动城乡综合交通体系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满意、有力保障城市经济运行,依据《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等标准政策,编制《大连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21-2035年)》。
四、 规划期限
2021-2035年,近期至2025年,远期至203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五、 目标定位
深度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积极共建“一带一路”对外开放网络,切实落实“双碳”战略,推动以大连、沈阳为双核的辽中南城市群发展,构建“多网融合、智慧高效、绿色安全、协同共享”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体系;打造高效集约的货运物流圈,实现“人便其行、货畅其流”,高质量服务大连“三中心”、“两先区”发展战略,引领大连海洋强市建设,全方位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加快建成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六、 发展模式
1)“枢纽强化、陆海联动”的综合立体发展模式
2)“多网融合、一体衔接”的公交导向发展模式
3)“多能互补、集约优化”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
4)“数字赋能、创新共享”的智慧引领发展模式
七、 规划思路及布局
本规划充分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网规划纲要战略要求,根据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和技术标准,结合大连城市交通现状和发展需求,对大连市域范围内的公路、铁路、港口、航空和中心城区道路、停车、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管理、环境影响及近期建设等内容进行了统筹部署和规划安排。
1)市域交通系统规划
客运方面:构筑陆海空“三位一体”的对外开放通道,旅客联程运输便捷顺畅,实现辽中南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到达。
货运方面:加速发展多式联运,实现快货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1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打造东北亚地区具有竞争力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航空枢纽和邮政快递核心枢纽。
本规划对大连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长远规划控制提出了引导:
机场方面:加快金州湾国际机场建设,机场飞行区等级按4F类规划;加强通用航空体系布局,在太平湾、金普、三涧堡、登沙河等地区选址建设通用机场。形成“1个枢纽机场+1支线机场+多点通用航空机场”的航空体系。
港口方面:形成以“两岛三湾”(大孤山半岛、长兴岛、大窑湾、鲇鱼湾、太平湾)为重点,大港、大连湾、旅顺新港、普湾、庄河、皮口等港区为补充的总体发展格局。
铁路方面:规划建设沈大城际铁路、庄营高速铁路,升级改造庄岫铁路,瓦长铁路,提升大连对外铁路服务效能;新建西中岛、太平湾、庄河港、大窑湾北等疏港铁路,加强海铁联运。至2035年,市域范围内新增铁路设施约290公里,铁路总规模超过1160公里,升级改造超过110公里。
公路方面:市域范围内规划形成“Y字型骨架+两横三纵四联”的高速公路网络,总规模850公里以上;形成“一环两翼七横八纵六联”的干线公路网络,总规模2000公里以上。
2)中心城区交通系统规划
按照“窄马路、密路网”的理念,优化中心城区城市道路网结构和布局,构筑由“快速干线网、畅通集散网和织密基础网”组成的层级鲜明、客货分离、功能有序、韧性可靠的城市道路体系。
道路方面:中心城区范围内规划“四纵一联”的高快速交通廊道,实现“组团贯通、两翼通达”。在高快速交通廊道基础上,结合城市交通出行需求,规划“八纵四横”加密快速路网,实现城市主要功能区15分钟进入快速路网络。中心城区规划路网综合密度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以上。
枢纽方面: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各种运输方式集中布局,实现空间共享、立体或同台换乘,打造全天候、一体化换乘环境。
停车方面:以“结构合理、智慧共享”为目标,构筑以配建停车设施为主、路外公共停车设施为辅、路内停车设施为补充的停车设施供应结构,并采取分区分类差别化供给的策略,鼓励和引导市民合理使用小汽车,有限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信源:大连市自然资源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