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是变革力量,校长从三个方面汇报信息技术与课堂的融合

分享至

信息技术是教育发展的变革性力量,校长从三个方面汇报信息技术与课堂的融合!

如何依托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进行变革?这位校长谈了三点!

点击右上角关注【教育好文】,遇见更多教育类文章和材料

全文2760字,阅读需要5分钟,汇报大约15分钟左右

主题:

用好信息技术 提升课堂效益

——一所学校以技术推动课堂变革的实践探索

正文:

各位领导、专家、同行:

大家好!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影响教育发展的变革性力量。我校依托教育技术对课堂带来的变革,深入开展信息技术与课堂的适度融合下的课堂改革。主要以改革备课方式、增强技术运用能力、推动技术与课堂融合、推进教学结构变革、改革议课方式为改革措施,促进了信息技术与课堂适度融合。现从认识、行动和成效三个方面展开汇报:

一、追问中探寻方向

追问一:课堂去哪儿?

信息技术所带来的直观效果,让很多生涩的问题“一目了然”,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以画面代替学生思考的过程,以直观锁闭学生想象的空间,以及以现成牵制学生思考的深度。

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丝绸之路》时,播放了《张骞出使西域》的视频画面,画面震撼、场面宏大,学生从视频中领略了其中的豪迈与使命,却未能从语文学科的“品读”中去领略语言文字的表现力。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课堂应该呈现什么样的样态?什么样的品质是好品质?是我们的第一次追问?

追问二:学生在哪儿?

教师往往在课前做大量工作,让资源完美地呈现,让课堂的每个环节串成形成一条“完美”的链,可是这条链的背后有个极大地漏洞,那就是整个课堂成为老师展示的舞台,学生成为“饭来张口”被动接受知识的载体。

学生在哪儿?如何让学生真的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我们的第二次追问。

追问三:技术哪儿?

在几年前,“信息技术不会用、用不好”是多数老师的苦恼,“信息技术用的越多越好”是多数老师的感受,而当问到“为什么要用信息技术?为了谁用?信息技术解决什么问题?”这些成为了技术运用背后的盲区。“技术助哪儿”也成为了我们的第三次追问。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探索与办学理念一脉相承的“信息适融”理念下的品质课堂,追问技术运用目的、服务对象,探寻技术的适时、适度、适量运用,以信息技术的运用与课堂融合,着力发展学生内隐的学科思维过程和外显的学科行为,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

二、课改中稳步推进

我校以软硬件建设为平台建设,以推进课堂与技术融合为抓手,分三步逐步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适度融合,实现“推进教学结构变革、建设品质课堂”的目标。

在推进技术与课堂适度融合上主要有以下五条措施:

【需要完整电子版请先关注“教育好文”,购买后可获取本专栏全部材料的电子文档(都是结构漂亮、娓娓道来、金句不断的精彩讲话稿),您还可以在本号遇见更多学校教育管理的公文材料、汇报材料、校长讲话、计划总结、管理制度等学校公文类文章和学校管理能力提升课程】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