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志愿军180师的团长,为何被战士打黑枪?烈士长眠异国

0
分享至

作者:武陟东旭

1952年7月19日,志愿军司令部发布了《关于180师受损事件的通报》。

该通报说:“180师未经激烈战斗即遭全师歼灭……”

其实180师并未被全歼,至少有4000多人突围。

师长郑其贵和副师长段龙章也都全身而退,突出重围。

180师的3个团长,有两个突围(538团团长庞克昌和539团团长王至诚),一个牺牲。

牺牲的团长,是540团团长刘瑶虎,这位团长其实也有可能突围的,只不过被一名战士打了黑枪。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那个战士向自己的首长开枪?

郑其贵师长在朝鲜

说到180师的失利,很多人把原因归咎于它是新组建的部队,解放战争后期才成长起来,其实这并不符合事实。

180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抗战时期。

1938年2月,日军入侵山西晋南,进行疯狂“扫荡”,洪洞县的热血男儿自发拿起武器抗战,组织了一支自卫队。

后来,这支队伍编入我方领导的山西新军决死队,在抗战中屡立战功。

抗战胜利结束时,这支久经考验的部队,升格为八路军洪洞独立团,在解放战争中再立新功。

1945年11月,在跟晋军的战斗中,该团大放异彩,不但全歼长治保安司令部警卫营600余人,而且捣毁第19军军部,歼灭敌第68师警卫营千余人,生擒敌少将师长郭天兴。

一年后,该团兵强马壮,不但有3个满编营,还有特务连、机枪连、炮兵连,兵力1600余人,属于战斗力较强的甲种团。

1949年,该团正式改编为180师538团。

180师539团,也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部队,同样来自山西,从抗日游击队发展而来。

解放战争时期,该团曾协同友邻部队拿下闻喜县城,消灭胡宗南部的精锐第31旅。

180师540团,则来自于河南济原县的抗日游击大队,解放战争后期也升格为甲种团,有3个步兵营,一个炮兵连。

180师主要由这3个团组成,在著名的太原战役中大显神威,只用6个小时,就冲破太原守敌的外围防线,在总攻打响后,该师官兵协同179师等友邻部队协同作战,一举全歼太原守敌。

540团的底子来自河南,团长刘瑶虎却是山西人,他1918年生于山西阳城。

因为少时家贫,刘瑶虎没有上过学,不会写字,参加工作后也是如此,记事的时候只能画符号。

比如领导说“一点两面”的时候,他就在本子上点一个点,然后在两面画上两道。

他的笔记本被杠杠、圈圈填满,别人像看天书,但他自己能看懂,哪怕是时隔很久,他也能辨认。

没有文化并不妨碍刘瑶虎成为一名出色的战将,他的军事才能似乎是与生俱来的。

抗战爆发后,刘瑶虎参加了八路军晋豫游击支队,在战斗中成长,进步很快,解放战争期间担任540团参谋长,1949年任540团副团长。1951年3月,以代团长身份率部参加抗美援朝。

一般来说,担任过参谋长职务的人,都是军事行家,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刘瑶虎在军事指挥上不会是大老粗,因为马马虎虎、大大咧咧的人是不合适当参谋长的。

第539团的团长王至诚,比刘瑶虎大2岁,参加革命早2年。

王至诚是个地道的文化人,早年上过学,后来还在抗大学习过,抗战胜利时他是一名团长,比团参谋长职务高一级。

刘瑶虎进步快的主要原因,除了会打仗,还有敢拼命。

他身材高大,作战勇敢,军事生涯负伤16次,每次不等伤完全好,就偷偷归队。

1946年,在攻打垣曲的战斗中,他察看地形的时候被敌人发现,敌人机枪子弹像雨点一样泼来,他扑上前挡住了战友,腿上连中12弹,被送回阳城医院治疗。

伤好之后,上级决定让他在地方工作,担任阳城县县长,他死活不愿意。

刘瑶虎说:“等全国解放了,我再到地方上去工作,因为我已经听惯了战场的枪炮声,不听就睡不着。”

可是全国解放后,朝鲜战场燃起硝烟,刘瑶虎于1951年3月随180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开国中将韦杰

这一去,他再也没有回来,将热血洒在了异国他乡。

那么,180师是怎么走上险境的?

180师的这场战斗,发生在第五次战役后期,志愿军考虑打一个大胜仗,但由于后勤供应脱节,粮弹严重缺乏,不得不回撤休整。

但美军不给志愿军从容撤兵的机会,趁机发起全线反扑。

撤退的时候,有的部队掉以轻心,撤退行动“混乱、仓促、无序”,在战场上留下很多致命空隙,被机械化的敌军趁隙而入,部分部队被阻隔在了敌后。

1951年5月24日,志愿军部分部队被美军截断、分割包围在三八线南边,志愿军战线被撕裂成了一段一段。

险境之中,被包围的志愿军各部身处绝地,不得不想方设法突围。

为了掩护主力后撤,上级将重任交给了180师,要求他们在汉江南岸阻敌三至五天。

接到任务,师长郑其贵神情严峻。

这时候,180师已经是一支“残师”,因为在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的战斗中,全师已经减员2000多,此时全师只有9000来人,而且他们之前是当预备队使用的,携带的粮食和弹药不多。

而他们的对手,是装备先进、弹药充足的美军第10军,加上韩国军队,人数不低于10万。如果是60军3个师来迎战,还马马虎虎能抵挡一阵,要让1个残缺的师来牵制美军一个军,就勉为其难了。

3兵团和60军为何要将如此繁重艰险的任务交给180师?

事实上,命令是60军的军长韦杰下达的。60军的179和181师此前也经历了激烈的战斗,减员严重,这时候被调到了东边。

在撤退的时候,总要有部队担任掩护。

更严重的是,这时候两翼的兄弟部队都已经撤退,180师成了留在汉江南岸的一支孤军。

尽管如此,1929年就参加革命的老红军韦杰,担当起了重任,率领180师与当面之敌3个师血战两个昼夜。

这时候,韦杰又额外给180师一个任务,让他们把伤员也带走。

既要掩护主力,又要带走伤员,行军速度就大大放慢。

5月24日,城皇堂渡口被敌人占领,这意味着180师撤往北汉江的退路被切断。

5月25日凌晨,主力部队靠着前锋在江面上拉起来的三根电缆线,偷渡过了波涛汹涌的北汉江,算是暂时脱离了危险。

可是,敌人是机械化行军,一天行进150里,很快赶了上来,将180师包围在驾德山。有人说,郑其贵虽然很早就参加了革命,但长期从事政工,是“政委专业户”,军事指挥经验不足,其实这是没有依据的。

在我军,政委出身的名将多了去,比如开国上将宋任穷就当过十几年政委。

开国大将黄克诚,也很长时间担任政委。

能说他们不懂军事指挥?

如果郑其贵不懂军事,上级会任命他担任正职?那等于把全师人的性命交给一个军事外行,上级不可能这么做。

资料记载,180师的老师长是邓仕俊,他升任60军参谋长的时候,向志愿军司令部推荐了政治部主任郑其贵。

郑其贵(前排右一)

要注意,上级是任命郑其贵为师长而不是代师长。

问题是,敌人众多,机械化程度很高,上级要他们坚守五六天,还没有收到撤退命令的时候,擅自突围就是抗命。

为什么上级没有下令突围?原来,第3兵团的电台被炸毁(有一种说法是关了电台,此说法不可信),兵团和各军之间的联系被切断了。

是突围还是固守待援?郑其贵一时拿不定主意,也不敢冒抗命的风险,万一主力没有撤走怎么办?那可是要杀头的。

实事求是地说,在当时的情况下,即使决定突围,也无法改变结局。

由于上级没有明确指示,1951年5月26日中午,郑其贵只好召集团以上干部开会,商量一下是立即突围还是固守待援。

540团政委李懋召率先表态说:“师长,咱们突围吧,让538团和539团开路,我们团负责断后。”

看到师长犹豫,他又补充说:“担任阻击打援的任务,我们团是老本行了,当年打临汾前后打了72天,我们团就守了50多天,这次断后的任务,交给我们最合适!”

李懋召话音未落,刘瑶虎就站了起来,瓮声瓮气地说:“师长,让我们团断后吧,哪怕是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不会放弃!”

这时候,其他指战员也纷纷发言,主张立即突围。

郑其贵虽然决定突围,但还是没有下定决心,要等一等军长的命令。

在这之前,军长韦杰也在有所犹豫,他在等王近山副司令员的电话。

最终,他同意了180师突围的请求,并让该师到鹰峰山集合,说到时候会派部队接应。

1955年大授衔,郑其贵仅授上校

事后分析,180师失利,责任不光在师里,志司、兵团、军指,都有责任。

但是,郑其贵师长主动承担了责任。他认为,只有这样,才对得起180师的官兵。

26日18时30分左右,180师从驾德山开始突围。

前卫538团杀出一条血路,5连和7连指战员死死挡在路两边,与企图合拢口子的美军进行生死搏杀,掩护师主力通过,他们几乎全部牺牲。

师主力冲出去后,美军恼羞成怒,潮水一般扑向了540团。

刘瑶虎毫不畏惧,指挥后卫分队和尾追的敌人展开了生死较量。

漫山遍野都是敌人,枪炮声震耳欲聋,有的人经不起考验,产生了恐惧情绪。

这些人,主要是解放成都的时候起义的人员。

在正常情况下,起义战士还能正常战斗,一旦身处险境,就可能动摇。

他们本来军事素质就弱一些,没有经过惨烈的战斗,如今看到突围希望渺茫,吓出了一身冷汗,双腿抽筋,拿枪的手瑟瑟发抖。

“你们被包围了,快投降吧!”美军士兵拿着高音喇叭,用中文大声喊道。

不知道谁说了一句“到那边去吧”,十几个起义士兵拖着枪就想过去。

刘瑶虎见状,大喝一声:“混蛋,快回来,不然老子毙了你们!”

他一边说,一边持枪冲了过去。

这时候,只听“砰”的一声,从背后射来一颗子弹,刘瑶虎中弹倒地,殷红的鲜血汩汩流出,染红了军衣。

年仅33岁的刘瑶虎团长永远闭上眼睛,长眠在异国他乡。

在他背后打黑枪的,是一个起义士兵。他挥了挥冒烟的枪口,冷笑一声,向敌营冲了过去。

在付出重大伤亡代价后,180师终于按照军长的命令赶到了鹰峰山,但等待他们的不是战友,而是美军。

原来,韦杰军长派出的接应部队在途中与敌人遭遇,没有及时赶到鹰峰山,鹰峰山被敌人占领,刚逃出虎穴的180师再入狼窝。

郑其贵当机立断,下令再次突围,最终有4000多人冲出了包围圈。

需要指出的是,带枪投敌的起义人员只是极少数,多数解放战士表现勇敢,打出了军威国威,历史永远铭记他们的功绩。

参考文献:

1.《开国第一战》;

2.《百年红色记忆·晋城英烈谱》;

3.《历史的回音——180师实战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兵说
兵说
聚焦国际风云,深耕战争军事,获评“百名网络正能量榜样”
2799文章数 1062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