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商业界,一直都流传着一个这样的传说——90年代,有位艺高胆大之人,用500火车皮的肉罐头,换回来了4架当时最先进的苏联飞机,仅这一宗买卖,就让他狂赚了1个亿!
而这个故事的主角,就是曾经家喻户晓的、我国90年代首富——牟其中!
自打牟其中“罐头换飞机”的故事传开后,我国的企业家们纷纷效仿,一时间,牟其中竟成了许多年轻企业家的精神偶像!
毕竟,在牟其中登顶首富的时候,万达的王健林才刚刚鼓起勇气开公司,马云也还沉醉于自己的“英语角”,更别提新东方的俞敏洪、那时候还是个小小的英语老师、每月只能那点儿微薄的固定工资了!
不过,人生在世,哪能一直顺风顺水?牟其中也是如此。
他这个“商业鬼才”一生三度入狱,其中,又以1999年这第三次牢狱之灾最为严重,一顶硕大的“信用诈骗”帽子被扣到了他头上,曾经的“首富”转眼间沦落成“首骗”,被判无期徒刑。
树倒猢狲散,妻子和他离了婚,带着儿子出走美国,这时候,唯有他曾经的秘书、前小姨子夏宗伟对他不离不弃。
也正是这个小姨子,前前后后为他奔走了整整十八年,终于上诉成功,强行把即将淹没在时代长河里的牟其中,拉回到了世人眼前。
那么,牟其中到底是传奇的商业天才,还是黑心烂肺的诈骗犯?妻妹夏宗伟肯为他付出18年青春不恋爱、不嫁人,这对姐夫和小姨子之间,又是否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关系呢?
1、政治言论惹牢狱
1941年6月19日,在重庆万州,牟其中降生,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
可能天才生来就和普通人不一样,牟其中在上小学的时候,就表现得十分活跃,唯一的缺点,就是爱说大话,当年一位老师还曾劝告过他:如果能改掉说大话的习惯,将来肯定有大出息。
可惜的是,牟其中根本戒不掉说大话,果然,这张嘴在后来,给他招来了不少祸事。
1959年,牟其中高考失利,只能回县里做了一名玻璃厂的锅炉工人,还认识了自己的第一任妻子杜宗莲。
牟其中和杜宗莲夫妻俩感情不错,不过,他俩的性格却是大相径庭,杜宗莲性子温和,对物质和精神上没有什么追求,生下两个孩子后,杜宗莲就一门心思地扑到了家庭上,在外人看来贤惠的无可挑剔。
可牟其中不一样,他热情激进,且不甘于平庸,总是在工作的闲暇时间里,研读马列主义和毛主席的著作,在这样的熏陶下,牟其中的政治热情空前高涨,总是在公开场合侃侃而谈,很快,他就成了厂里的名人,工友们都对他十分佩服。
其实,就在这时候,巨大的性格差异,就已经成了两人婚姻中最大的隐患。
借着这股政治热情,牟其中在1974年写下了《中国向何处去》这篇文章,在当地引起了一阵不小的热潮,牟其中也随之声名鹊起。
不过,由于想法太过“激进”,刚尝到了出名甜头的牟其中,就因政治问题被逮捕了,丢进了监狱,还被判了死刑!
好在他运气不错,赶上了文革结束平反,最后只坐了4年零4个月的牢就出狱了。
这个时候的牟其中已经38岁了,可以说一个男人生命中最好的时光都被浪费了,要是一般人,恐怕就要一直颓废下去了,可牟其中不一样,他刚出狱就认清了国家的经济形式,和妻子提出要下海经商!
2、靠发妻300块嫁妆发家
牟其中想下海做生意,这对于杜宗莲而言,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因为在牟其中被判死刑、和死神擦肩而过的那段时间,整个家庭,包括两个孩子,双方年迈的父母,都靠杜宗莲一个人坚守。而且,那时候的政策对个人经商的规定还处于模糊地带,稍不留神,就会赔得倾家荡产。
所以,牟其中出狱后,杜宗莲什么都不求,只求他能老老实实过本本分分的日子,安稳上班,有事工作,没事回家,三年再生俩大胖小子,享受一下天伦之乐。
可牟其中绝不是池中之物,不会甘于平凡,任凭杜宗莲怎么强烈反对,他还是固执己见。
终于,杜宗莲让步了,她把自己仅有的陪嫁——一台缝纫机给卖了,换了300块钱,给牟其中做创业的“第一桶金”。
1982年4月,牟其中和人一起开办了“中德商店”,也是这家商店,开启了他作为商业奇才的传奇。
首先,牟其中做生意,有种常人没有的敏锐直觉,80年代信息交流不通畅,他总是能利用各地的信息差,购入便宜的小东西,然后在稀缺的地方高价卖出去。
其次,牟其中的脑子还特别活络,察觉到顾客害怕他们这种私企没有国企保靠,为了让顾客安心购入他们的产品,牟其中干脆推出了“包换卡”的业务:
出质量问题——包换!
东西坏了——包修!
不满意——包退!
这种勇于承担商品质量的做法,瞬间就吸引了一大批忠实顾客,牟其中的生意蒸蒸日上,资金流也充裕起来。
有了资金,牟其中又做起了跨地区的生意,推出了代购、代销、代组织、代托运这样的“四代”业务。
仅仅一年,中德商店就在牟其中天才商业理念的带领下,狂赚8万块!
那个年代,能做个万元户都已经算是富甲一方了,更何况还是一年赚8万!
取得了这样的成就,牟其中吃水不忘挖井人,非常感激妻子给他提供第一笔资金,多次在公开场合,对杜宗莲表示感谢。
然而,好景不长,1983年9月,牟其中就比冠上了“投机倒把”的罪名,再次锒铛入狱,直到11个月以后才被放出来。
看到这,你是不是以为经历了两次牢狱,牟其中该安分一些了?怎么可能!
出狱后的牟其中,依旧信心满满,直接跑去银行,贷款250万,中德商店摇身一变,成了中德实业开发有限公司。
之后,他又开始招兵买马,试图大展宏图,仅仅一个1984年,牟其中就注册了11家企业,因为扩张规模太快,除了最开始的中德实业,其他的企业都经营惨淡。
为了企业生存,牟其中壮士断腕,砍掉了其他企业,只留下了中德实业,改名“南德集团”,由于政策原因,当时国内的内贸生意不好做,牟其中直接鸟枪换炮,改行做外贸了。
3、罐头换飞机
可隔行如隔山,牟其中一开始就是外贸的门外汉,生意并不顺利,从美国进口了2万吨的白糖,却因为不符合国标,在国内卖不出去,最后只能含泪打骨折价,卖给了一家广西企业,连本都没回来。
为了赚钱补亏空,牟其中又在东南亚预定了一批海蜇皮,准备销往国内,可前脚刚付定金,卖家后脚就违约了,这么一来,几百万的定金打了水漂,公司运营直接陷入瘫痪。
祸不单行,这时候牟其中的发妻杜宗莲,再也受不了这样忽上忽下、一点儿都不安宁的日子了,带着孩子离了婚,牟其中也一直觉得对不起杜宗莲,他曾表示:"我与她离婚,不是不爱她,而是希望她能找一个安稳的爱人,不再过担惊受怕的日子。"
然而,这些突如其来的天降横祸并没有吓倒牟其中,他拿出了当初研读马列主义的劲头,天天仔细专研国家的进出口条款,终于,他发现了一丝商机——倒卖冰箱。
原来,那时候,我家为了保护国有企业的发展,禁止进口冰箱,但却没禁止进口冷冻机械,按照法律条文的规定,容量360升以上的冷冻器叫冷冻机械,360升以下的叫冰箱。
而他,正是利用了这个条款,找了一个有冷冻机进口资质的商人,跑去韩国购买了1万台361升规格的冷冻机,回国之后,全部按照冰箱卖出,就这一笔买卖,牟其中净赚了1500万!
这么大一笔钱,对于当时刚刚改革开放的国人来讲,实在是一笔巨大的天文数字,而牟其中却在事后毫不在意地笑称:“钱这东西,也太好赚了吧!”
然而,这还不是牟其中从商人生中最辉煌的战绩,1989年,牟其中迎来了自己的“封神”之战——用500火车皮的肉罐头,换了4架苏联当时最先进的飞机!
那时,正好是苏联即将解体,内部动荡不安的时期,国内物资非常的缺乏,连人民的基本生活都保证不了,无奈之下,苏联就想卖飞机、坦克,换钱来买生活必需品,但因为一直找不到买主,急得苏联像热锅上的蚂蚁。
说来也巧,当时四川航空公司刚成立不久,因为兜里钱不够,买不到飞机,只能拿着进口飞机的批文干瞪眼,无法正常运营。
在得到了苏联想卖飞机,川航想卖飞机这两条消息后,牟其中再一次出手了。
他进一步打听出,苏联准备出售的图-154飞机非常的先进,无论是军工企业还是航天公司,肯定都想买回来研究。
更重要的是,国内民用波音飞机一架的价格高达3个亿,而苏联因为急用钱,图-154只贱卖6000多万,性价比无敌!
在权衡了利弊之后,牟其中动起了要促成这笔买卖的心思,不过,想做这笔生意,难度非常的大,几乎是难于上青天。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牟其中肯定没有6000万,那如何才能把苏联的飞机,白嫖到手里呢?你们绝对想象不到,牟其中竟然胆大到敢空手套白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