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64年孔继宁看望外公被吓哭,李敏拿糖哄逗,毛主席:小孩子不要惯

0
分享至

前言:

1962年,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中南海丰泽园多了一个新生命,他就是毛主席的外孙。

这个孩子的到来,给丰泽园带来了无限欢乐,可取什么名字好呢?作为孩子的外公和爷爷,两位老人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马、恩、列、斯,因为孩子出生在10月,又都想到了革命。

所以,毛主席最后提出:“就让他长大后继承我们的事业,就叫继宁吧!”

“我70岁官升一级”

毛主席的一生有过十个子女,但最终绕其膝下的只有4个,其中毛岸英也在1950年的战场上不幸牺牲了,而毛岸英离开人世前未曾拥有儿女,因此,孔继宁其实是毛家第三代最年长者。

孔继宁出生这年,毛主席虚岁已经70,普通人家这个年纪当上外公确实有些晚,因此孔继宁一出生,毛主席就调侃说:“我70岁官升一级。”由父亲升为了外公。

毛家已经很多年没有新生命诞生了,对于这个外孙,毛主席极为喜欢。据李敏讲述,孔继宁刚出生那会儿,毛主席只要工作累了,顺脚就去看看小外孙,一会儿抱抱,一会儿亲亲。

毛主席本身就非常喜欢孩子,看到虎头虎脑的外孙,心里更是欢喜,就像普通老人一样,毛主席也会隔代亲。

可这样温馨的日子随着李敏夫妇搬出中南海而很快结束了。

李敏和孔令华当时在上大学,还没有参加工作,当然也没有经济来源,一家三口的生活费用全部靠父亲毛主席的资助。为了能够学会独立,李敏和孔令华决定脱离父亲的帮助,搬出中南海。

1963年的一个早上,李敏和丈夫用一辆平板车拉着一家三口家当,离开了中南海,孔继宁离开了外公。

一家三口搬到了兵马司胡同的一所普通民居里,开始过上了真正意义的民间生活。看着陌生的环境,已经在父亲生活了十四个年头的李敏忍不住哭了,年幼的孔继宁看到母亲落泪,也忍不住大哭起来。

离开中南海的日子并不好过,他们没有经济来源,连最基本的饭菜也不会做,因为他们过去都是在大食堂吃饭,不像穷人家的孩子从小就受到历练。

李敏首先第一件事就是把儿子安顿好,然后学习做饭。在一次次烟熏火燎的考验下,李敏逐渐掌握了做饭的基本要领,做好第一顿饭后,她迫不及待地来到中南海让父亲品尝。

看到女儿有了很大的进步,毛主席非常欣慰。

李敏太想念父亲了,这次回到中南海她久久不愿离开。毛主席也想留住她,可尽管心中有万般不舍,李敏还是向父亲辞了行。

“娇娃,你要常来看我啊!”毛主席不舍。

“我会的,过两天就是爸爸的七十大寿,到时我一定来。”李敏也向父亲作出约定。

“小孩子不要惯”

没有了父亲的资助,李敏一家的生活过得很艰难,他们夫妻两人不仅要上学,还要照顾孩子,常常忙得焦头烂额。于是,在孔继宁6个月大的时候,李敏把他送到了上海贺子珍身边,由外婆照顾他。

从此,孔继宁开始了他整个童年时期不曾中断过的北京——上海之间的来回奔波。

1964年的夏天,大学终于毕业的李敏走进了国防科委的大门,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军人。见习参谋的工资虽然不高,但至少生活不再窘迫。

从这个时候起,李敏不再接受父亲给她的补贴,开始过着一种独立的、普通干部那样的俭朴生活。

刚到工作岗位,李敏多少有些不适应,毕竟书本上的知识比不上实践的丰富。可李敏不服输,她像一个小学生那样不懂就请教,从头学起。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努力,她能看懂资料了,工作做起来顺手多了。

一个下午,李敏带着刚刚从上海接到北京的孔继宁看望父亲。到了菊香书屋,毛主席正在休息,李敏只好在院子里一边陪孩子玩耍,一边等待。

院子里面有一个小巧玲珑的养鱼池,里面养着一些小金鱼,这是工作人员为了让毛主席散步时放松心情精心喂养的。

孔继宁看着来回游动的金鱼,也高兴得手舞足蹈,他看到一只摆尾的金鱼吐着泡泡,说道:“妈妈,小金鱼哭了。”

“小金鱼不会哭。”

“它听话吗?”说着,孔继宁就要伸手抓,李敏赶紧制止:“宁宁听话,小金鱼离开水是要死的,妈妈带你去见姥爷。”

李敏抱着孔继宁来到父亲卧室,不料孔继宁哇地一声大哭起来。李敏被儿子弄得莫名其妙,她只顾着哄孩子,等她一回头,也被吓了一跳。

只见毛主席身上盖着一个雪白的单子,只把晒得黑黑的脸露在外面,这种形象确实让孩子害怕。

李敏为了不让孩子继续哭闹唯一的方法就是给他点吃的。“爸爸,您这儿有点心吗,给宁宁点,逗逗他,他就不哭了。”李敏说。

“没有点心,只有糖。”毛主席说道,但并不起身拿糖,李敏只好自己给孩子找了两块糖。

“莫得如此惯着孩子。”毛主席说。

李敏说:“只拿一块,就一块。爸爸过去对我都不这样,对宁宁怎么这样?”

毛主席没有解释,又说了一句:“小孩子不要惯。”

一直到离开中南海,李敏也没能明白,父亲为何对宁宁要求如此严格。不过,当她看到宁宁手中那颗不舍得吃的糖果时,似乎又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但在孔继宁的童年记忆中,他对外公依然很陌生,对外公对他的教育浑然不觉。他对外公的感受和其他老百姓一样,觉得毛主席是一位伟大的领袖。

孔继宁长大后,毛主席已经去世。人们出于对毛主席的思念,也会将一些情绪释放在毛主席的后人中,因此,孔继宁也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中。

当看到孔继宁那张酷似毛主席的脸时,人们总会热泪盈眶。不过,孔继宁一直保持低调,他说:“我是长得像外公,可我从来不打外公的旗号,凡事都要靠自己,父母一直这样告诫我。”

如果毛主席听到这些话,应当会感到欣慰的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奇葩历史观
奇葩历史观
奇葩的历史奇葩说
1068文章数 2823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