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这次,华师来到香港!

0
分享至

  10月21日

  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师德论坛

  走出广东 来到香港

  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下的教师专业操守”

  成为三地教育协同发展

  深度融合的一次创新尝试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青山连碧海,岛城聚远朋。10月21日,由华南师范大学与香港教育大学共同主办,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华南师范大学)承办的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师德论坛在香港开幕。这是论坛第一次走出广东、来到香港,成为粤港澳三地教育协同发展、推动教育深度融合的一次创新尝试。来自粤港澳三地以及全国各地的500多位教育工作者参与,同时有近20万人次通过线上直播同步观摩。

  聚力师德建设,倡议湾区行动

  今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号召。本届师德论坛正是从弘扬教育家精神出发,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下的教师专业操守”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教育家精神是所有教师都应追求的职业理想,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用教育家精神来指引自己的职业行为。”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在论坛上作《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主旨报告。他指出,教育家精神是对新时代中国教师群体精神特质的凝练升华,也是赋予新时代人民教师的更加崇高的使命。

  任友群介绍,自2018年以来,教育部先后制定出台一系列师德师风建设制度文件,并坚持正面引领与底线约束相结合。他指出,教育部推出主题鲜明、展现教师时代风貌的影视文学作品《大考》《追光的日子》等,社会反响良好。

  任友群强调,教师工作司将通过“三位一体”,推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教育家精神引领,引导广大教师将教育家精神作为共同的价值追求;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培养和制度建设,通过建立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提升中小学教师培养层次;三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教育引导、制度建设、师德考核、师德核处、警示教育等,强化底线约束,落实好师德师风第一标准。

  “已举办五届的粤港澳大湾区师德论坛,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我们鼓励三地围绕中国传统文化、师德师风共建、专业能力互认等方面积极探索交流,共同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任友群说道。

  香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对进一步推动粤港澳的教师交流,让三地校长和教师互学互鉴,提出建议: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守法守规,把教学、做事、做人统一起来,做好学生的榜样;二是努力装备自己,积极参与培训,更新专业知识;三是主动与同侪观摩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在教书育人的路上携手同心。

  “要坚持把教育家精神融入到立德树人的全过程,让看得见的教育家精神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散发出无限光芒。”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朱建华在论坛上致辞指出。他强调,粤港澳大湾区师德论坛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交流的特色品牌,对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共同推进湾区教师教育融合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华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王斌伟致辞指出,在全国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建设和弘扬教育家精神重要论述精神的时刻,由华南师范大学和香港教育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师德论坛在香港召开,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对如何协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师德师风建设,王斌伟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优化师德师风建设理念内涵,培养“心有大我”的新时代湾区“大先生”。二是深化三地教师之间交流合作,打造协同共育的湾区教师发展共同体。三是强化数字化与人工智能赋能,构建创新开放的湾区教师教育发展新格局。

  王斌伟介绍,11月5日华南师范大学将迎来建校90周年发展大会,本次论坛也是学校校庆系列活动之一。他诚邀各位专家领导和港澳教育界同仁在此期间莅临华南师大。

  香港教育大学校董会主席黄友嘉致辞指出,本届师德论坛以“教育高质量发展下的教师专业操守”为主题,引领大家探讨教师伦理、专业成长及信念、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建设及ChatGPT下的教育问题等,相信大家必定获益良多。

  名家大师论道,探究师德本原

  本届师德论坛上,当年逾90高龄的顾明远先生精神矍铄地站上演讲台,全场禁不住爆发出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在题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的主旨报告中,顾明远说,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也是最伟大、最神圣的职业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家精神”,是对中国知识分子和历代教育家的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是新时代对教育理想信念、人格品质、专业修养、教育态度、教育能力的全面要求。要弘扬教育家精神,教师应做好“五项修炼”:一是意愿。发自内心地愿意当老师,把教育当作一项事业,不能当作谋生的职业。二是锤炼。要成为一位好教师、好校长,要经得起磨练。三是学习。通过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深入领会教育真谛,把握教育规律。四是创新。在学习中不断反思,探究教育新理念、新方式、新方法。五是收获。要能够看到孩子的成长,感受立己达人的喜悦,不断沉淀自己、提高自己。

  香港教育大学校长李子建教授在《新时代教师专业信念及师德养成》的主题报告中指出,为提高教师师德水平,香港教育大学重视故事研修、案例探究及优秀教师示范,重视优化导师与学员关系、同事及学生关系等,并在现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推出关怀素养发展计划、关爱老师奖等。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石中英教授作《师道今释》的主题报告,辨析了师道、师德与师风的关系,阐释了中国传统的师道观和现代师道观,认为新时代的师道应包括文化理想、政治担当、道德情操、教育伦理、专业态度和教育规律等,对师道的追寻、体认和践行为师德师风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基础和内在精神动力。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荣休教授程介明认为,教师的专业性体现在以服务对象为重,要基于社会必需,有充实的知识和长期的培训,能够在多变的工作中有自主的判断和严格的操守,为此涵养师德应一切以学生为重,关心学生的未来、着眼于学生的成长、重视学生的学习,让每名学生充满希望,并以身作则做学生的“守护天使”。

  讲好师德故事,彰显以身示范

  在“师德故事演讲”环节,五位教育工作者从各自的教育工作经历出发,围绕师德建设分享了他们的教育故事。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南京浦口区行知教育集团总校长杨瑞清讲述了他40多年来坚持走在行知路上的动人故事。他们“大情怀育人:扎根乡村40年的行知教育实验”刚刚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校长张基广深情讲述了从“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校训出发,学校开发“20+20”亲近母语课程,启迪教师“心要善良,行要努力”,“教到深处是慈悲”,把为学、为事、为人融为一体的办学实践。

  香港行政长官卓越教学奖教师协会主席、五邑邹振猷学校校长郑丽娟,讲述了香港教师“立德树人,守护专业”的几个故事,彰显“维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以学生为先是教师的本能”的精神。

  澳门培正中学副校长杨珮欣博士阐述了对“教师的魅力”的理解。她在管理实践中深入关注员工的归属与福祉,通过教学设计奖励计划等努力满足教师自我超越的需求,办出了一所有信念的学校。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刘伯舟讲述了两次赴西藏林芝、西藏昌都支教的故事,带藏族孩子“完整地认识世界”,探索“知识改变命运”的各种可能,“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涵养专业精神,共话使命担当

  当天下午,25位嘉宾分为5个分论坛,围绕“专业信念与教师专业成长”“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ChatGPT背景下的教师伦理与教师道德”等师德热点话题展开研讨。本次论坛还在佛山市南海区同步设有西樵分论坛。

  “圆桌论坛”环节由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部长、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学院院长王红教授主持,围绕“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大湾区协同共育教育家精神”的论坛主题,香港教育大学学校协作及体验总监甘伟强博士、中国教育学会原副会长吴颖民教授、南京市浦口区行知教育集团杨瑞清总校长、上海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教授、澳门中华教育会副理事长陈志峰博士和香港教育大学何振声博士各抒己见、深入探讨。

  论坛开幕式由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杨中民教授和香港教育大学副校长郑美红教授联合主持。

  弘扬教育家精神

  携手推进湾区师德治理

  本届师德论坛

  既是一次意义非凡的新发展

  也是充满希望的新开始

  祝福征集

  华南师范大学全校师生、历届校友:

  九秩芳华,共续篇章。2023年11月,华南师范大学迎来建校90周年校庆,现面向全校师生、广大校友开展校庆祝福征集活动,活动具体事宜如下:

  一、征集对象

  华南师范大学历届校友以及与华师同一天生日、和家人成为华师校友、在华师找到人生伴侣、在华师找到人生挚友、从华师毕业后回到华师就职、曾与华师有合照并在长大后考入华师的师生。

  二、征集时间

  即日起至2023年10月30日

  三、祝福语形式

  (一)内容要求:简短讲述自己与华师的故事,并附上自己对学校的祝福,祝福语要求内容积极向上,表达对学校的热爱,对华师90周年校庆的祝福。

  (二)形式要求:祝福语主要以“口号标语”“诗词”“楹联”等形式体现,表达对学校的祝福,字数一般为50字-150字。

  (三)作者信息:祝福语请备注作者姓名、院系、专业、入学年份、工作单位等内容,并附上作者清晰单人照。

  四、祝福短视频形式

  (一)格式要求

  1.视频时长:视频内容请控制在15秒以内,突出特色重点。

  2.拍摄构图:拍摄画面要求清晰、平稳,构图时将人物居中,突出重点;建议横屏拍摄。

  3.视频声音:讲话声音需保证足够清晰,祝福内容句号后请稍作停顿,方便后期剪辑。

  4.视频打包:输出画质为1080P,格式为mp4的视频,视频作品无需剪辑、配乐和加字幕。

  (二)内容要求

  征集视频围绕祝福母校90周年校庆的主题进行拍摄,要求如下:

  a.开头:自我介绍(姓名,院系,专业,入学年份,现工作单位等);

  b.正文:在华南师范大学学习生活的感受,想对母校说的心里话,对母校90周年校庆的祝福、对学弟学妹的美好期盼,对学校栽培的感激和对母校的爱等;

  c.结尾:统一以“时值母校90岁生日之际,我在xxx,祝母校生日快乐!”结尾。

  五、报送方式和展播平台

  1.祝福语和祝福视频请发送至邮箱:20222833029@m.scnu.edu.cn,邮件主题备注为:“校庆祝福语(视频)+姓名”。

  2.本次征集到的祝福语和视频将于90周年校庆期间在华南师范大学官方媒体平台展示。

  3.各位师生、校友提交的视频作品,视为同意学校进行加工剪辑并通过校庆宣传各类渠道向公众公开。

  敬请广大师生、校友积极热情参与,在此谨向历来关心和支持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全体师生和广大校友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我们期待收到您的祝福,祝万事顺意!

  华南师大新闻社

  校史故事

  倒计时 15天

  历史的选择:入选广东省重点高等学校

  1978年,在党中央“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指引下,各级师范教育逐步恢复和发展起来。华南师范学院也终于迎来春天,积极恢复办学秩序,健全机构;加强思政教育,整顿校风、校容、校纪;分类分层培养师资,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发展成人高等教育,逐步扩宽招生专业;重视科研工作,开展学术交流。鉴于学院基本恢复了正常秩序,实现了工作重点转移,1978年2月,华南师范学院被列为省重点高等院校。这是对学院现有办学成绩的高度认可,也为后来学院响应改革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片丨教师教育学部

  文字丨白宏太 王清平

  校史故事丨陈素妍 潘小丹 郑淇匀

  责任编辑卢嘉裕 吴建国 陈婧

  初审郑宇云

  复审丨黄子响

  终审丨陈正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华南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官方网易号
1521文章数 380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