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寻找“林仰峥”(上) | 沈芸

0
分享至

一、木刻

2023,癸卯年。

一只热情的兔子被黄永玉先生画成了奔放的蓝。

烈日当头、骄阳似火的6月,提前到来的酷暑,炎热的天气更加漫长了。

6月13日这一天,我按计划如约来到"微言"出版工作室,要跟编辑们开定稿的最后一次会。喝着一杯泡好的香茶,把室外的热浪抛在脑后。

到了书的封面,这一极为重要的环节,我已经想了很久。缘起于黄永玉近期的画展《入木》,在黑白木刻的世界里,徘徊得越久越能感受到刻刀下百转千回的力量和柔情,我认为这正是《一个人和一群人》(增订本)所要表达的。

于是,大家的目光都锁定在了林仰峥1995年5月创作的《夏衍像》上。我祖父是那年春节后去世的,林仰峥从1939年起就跟随着他,刻在木板上力透纸背的每一刀,千言万语,情深意重。这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的同时,也入藏了上海图书馆"名人手稿馆"。

"我们的父亲黄永玉因病于2023年6月13日3时43分离去。我们尊重他的意愿:不举行任何告别、追悼仪式……"这条讣告在社交媒体上出现时,我们仍在开会,黄先生那幅1962年的《夏衍像》版画作品要放在书的首页。而我是坐在回程的车上,才看到这条消息的,瞬间,我整个人都怔住了……姜德明和袁鹰两位老人相继离去,我爷爷的那一时代渐行渐远,最后的几个背影也追随而去了。

出生于1924年的黄永玉称自己是"左翼的末梢",林仰峥比他长一年,1923年生人,他是《救亡日报》《华商报》时代"文艺的小兵",今年正好是百年诞辰。

二、"夏公"

"夏公",这一称谓是从什么时候叫起来的?

当时的夏衍,其实刚刚进入中年,但是,由于他在文化界(特别是戏剧、电影界)深得众望,在他身边团结了相当一批文化界的朋友。这些活跃的、充满朝气的朋友们,在一起研究了一个有趣的问题:究竟应该如何称谓这位兼备着师友、兄长之风的"带头人"?大家商量来商量去,叫"老夏",似乎不足以表达众人敬爱之情;称"夏老",他距离"花甲"之年还很遥远;于是,一个聪明的提议出现了。称之为"夏公"!这样,既表示了大家对他的崇敬,又避免了过早以"老人"相视。这个称号被广泛应用起来,以后一直沿用下去,直到八十年代。(会林、绍武:《夏衍传》,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6月)

这部第一本《夏衍传》出版时,我祖父正值85岁,渡尽劫波,枯木逢春,身边聚集、围绕着相濡以沫的老朋友们,吴祖光当然是其中重要的一位。以上这段话表述的背景是在1944年冬,抗战即将胜利,在重庆和大后方颇有影响力的民营报纸《新民报》的经理陈铭德找到吴祖光,请他带话,借重夏衍的名声,邀请其为重庆版的《新民报晚刊》助力文艺副刊《西方夜谭》。吴祖光与我祖父的相识是在重庆北碚1942年的六七月间,吴祖光带着自己的第三个话剧剧本《风雪夜归人》来了,"大约在三两天之后,就和我做了一次长谈,在北温泉淙淙流水、竹林旁边的石凳上,我得到长者、知音人的鼓励和指点是终生难忘的。转眼半个世纪过去了,那年我25岁,夏衍先生42岁,正在壮年。那时候文艺界朋友们都称他做‘老夏’,到了五十年代,改称‘夏公’,直到现在"(吴祖光:《永别夏公》)。

而《救亡日报》的同人们则众说纷纭,普遍认为是在桂林时代。

当年的记者戈今在一篇《〈救亡日报〉在桂林》的文章中说,老夏,是同志们对他的昵称。华嘉的回忆是夏衍同志办报十分重视言论和副刊,"报社的同志闲谈起来,都这么说:‘夏公真是有用不完的精力。’我们当时都习惯称他做‘夏公’,直至现在见了面也仍然是这样称呼,已很难改。其实,夏衍同志那一年才不过40岁,准确地说,应该说是一个精力充沛的中年人"。

流亡学生高灏、高汾姐妹俩和她们的母亲,是1938年春天,从长沙逃难到广州的。据高汾回忆,某一天,在街上看到报童卖报,报头是郭沫若题写的"救亡日报"四个抢眼的大字,高灏立即买了一份。她们从紧张的生活费里挤出钱来,"订阅了《救亡日报》,每天不忘从住处的三楼下来取报,一字不漏地将它读完,从此好像得了很好的朋友,不断获得正确的指示"(高灏:《在广州的时候》,《救亡日报》1940年8月24日)。后来,她们循着报上的地址找到了报社,姚潜修、叶文津接待了她们,在夏衍的关照、安排下留了下来,从此不再流浪和失业,先后成为了报社正式的记者,她们的母亲则在报社里操持内务。留下来的高汾特别想见见大家称呼的"夏公",而他正在外地出差。

二版的编辑彭启一问了姐妹俩一连串的问题:"‘你可知道翻译高尔基的《母亲》的沈端先是谁?’‘电影《春蚕》《上海二十四小时》《风云儿女》的编剧是谁?’‘你知道谁叫黄子布、蔡叔声、韦彧?’……他得意地说:‘告诉你们吧,沈端先、黄子布、蔡叔声,都是夏先生的化名……’"高汾曾经在《记者生涯纪事二则》中这样描述第一次见面:"不多天,夏先生出差回来了。这位大文豪完全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威严。他中等身材,前额宽阔,高高的鼻梁上架着金丝边眼镜,风度潇洒,脸上总是漾着和蔼的笑容,他原来是这么平易近人,谈话也非常幽默,爱和青年人开玩笑。"她将"夏公"称谓的记忆前移到了《救亡日报》的广州时代。1938年11月后,随范长江从长沙到桂林,给《救亡日报》投稿的于友,同样说"我们都叫他‘夏公’"。

10月广州沦陷后,《救亡日报》撤到了桂林。林仰峥正好是在1939年《救亡日报》桂林复刊时参加进来的,"我们在太平路十二号找到了一所办公的地方,后来又在桂西路二十六号租借了一间很小的‘营业部’,工作人员除了从广州撤退来的十二个人之外,逐渐吸收了不少从内地流亡到西南来的文化界人士和‘救亡青年’,当时在一起工作的,我记得起来的有周钢鸣(他从创办时就是采访主任)、谢加因、华嘉、冯晖、乔章棣、萧聪、王仿子、薛传谋、林仰峥、高静、水声宏等等"(夏衍:《懒寻旧梦录》)。

在桂林生活书店的王仿子,1940年加入《救亡日报》。王仿子说:"自1942年和夏公在香港分手,到1955年又在文化部共事,虽然其间1946年他从重庆到上海,1947年从南洋到香港,都有见面的机会,然而这十多年间毕竟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我听到别人一口一个夏部长,我始终叫不出口,因为我看到的夏公还是和桂林时代一样,保持着文化人的质朴,新闻工作者的机敏,明快果断,平易近人,丝毫没有官员的架子,我觉得还是夏公这个称呼最为贴切。"

三、南国

我开始通过各条线索找寻林仰峥的消息——我爷爷1995年去世,2000年,我们家又搬出了大六部口街14号的老院子,从此音讯全无。我爸爸与林林同志有联系,林林赠予的一张本人近照及一份由他保存完好的我祖父的"生平讣告"还在,但也都是林林去世前的事情,他是2011年去世的,享年101岁。

林仰峥木刻作品:作家·诗人林林(1998)

我向郭沫若的女儿郭平英打听,她的回复是没有联系,谈到林仰峥的木刻,她说,林仰峥创作过一幅关于郭老的木刻作品。

我辗转联系上了著名漫画家廖冰兄的女儿廖陵儿,她回复:"我知道林仰峥,父亲在时有来往,晚年没有来往了,也不知道他后人的情况。"此外,她很有兴致地讲起,"我1992年陪父亲上京,探望了大家都爱戴的夏公,夏公很高兴,题写了众友人写冰兄的文集书名:我看冰兄。"热情地寄了一本给我。

我也找到高汾的女儿高宁,她的回答是一样的。

我向花城出版社的朋友询问,同样没有了下文。

无奈之下,我开始求助于流媒体,希望能够在广东的美术界和出版界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没想到,我的一位单位同事和一位电影学院校友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她们完全不了解林仰峥和他的木刻,却热心关注那一段烽火连天的岁月,分别帮我找在广东的美术界朋友询问。从她们传达过来的信息中,我得知林仰峥已经离世了,具体情况不详。其中,我的校友联系了她认识的当代画家曹斐,曹斐再托不同的人各处打听。曹斐的父亲是雕塑家曹崇恩,1996年的雕塑作品《夏衍》(下图),入藏中国美术馆。

很遗憾,曹斐所联系的渠道到了《羊城晚报》这一环节就中止了。我不甘心于此,想到了上海图书馆"名人手稿馆"黄显功主任。他是木刻版画研究专家,也是我的老朋友。他帮我请到了广州美院的郑星球老师帮忙,郑老师问了很多人均无果,最后问到了林仰峥是在《羊城晚报》退休的,并给了一个老干办主任的号码。我拨通了电话,对方说,她在这个部门13年,从未听说过这个人……我仍然要坚持,脑子里飞速搜索着,急转弯一下子想到了我爷爷的一个老朋友的名字:胡希明!马上问对方:胡希明同志的女儿胡区区是《羊城晚报》的吧?能不能联系上?对方很快答复:胡区区是有的……

我跟胡区区顺利地通上了话,她很惊奇最近为什么总有人要找林仰峥,并且告诉我,他已经去世了,具体的时间不太清楚。

我们一起回忆了往事,她的父亲与我祖父相识于广州西关长寿路的《救亡日报》,共事于香港的《华商报》。

胡希明在《天南地北忆夏公》一文中写道:"直至今天,‘华商报史学会’仍把夏衍同志作为老领导看待。而他却谦虚地说,他自己当年不过‘是一个随传随到或不传自到的撰稿者’。"为了怀旧,胡希明在1988年还曾去香港找一家简陋的北方小饭馆"海景楼",那是当年在《华商报》附近,他们经常聚会喝酒的地方,得知早已拆掉了,"如今高楼林立的香港,当然不可能再存在那么一间薄利的北方小饭馆"。"其实,我们不过是找个地方坐下来聚一聚,聊聊天,而好喝酒的,有乔冠华、聂绀弩和我。夏公是不喝酒的,他是一个很理性的人,自制力非常强,在我心目中,他永远地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非常年代,当胡希明听到熟人偷偷地传言,"夏公被押到山西临汾,腿也被打折了",心里郁闷至极,写诗一首以寄托远念:"梦里年华却倒流,觉来雁唳汾河秋。江东子弟知无几,南国佳人已白头。"

胡区区印象最深的是1986年2月,我爷爷去深圳开会,特意在广州停留几日,住在解放北路迎宾馆。她父亲患脑血栓后,不良于行,"夏公的腿也不好,他竟拄着拐杖,由女儿沈宁陪着,登上三楼我的住所来看我。我们眼里盈着泪水,相对无言地坐着。我的心头很激动,半个世纪的人事沧桑,千头万绪,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过后,我爷爷对胡区区说:"我们不用说话,互相看看对方,身体还好,就有了安慰。"爷爷每次去广东,都会带烧鹅和叉烧回来,那一次,姑姑也是忙着跑菜市场采购烧鹅、荷兰豆,准备乘飞机带回北京,当胡区区告诉她爸爸,这些都是夏公爱吃的广东菜时,胡希明写道:"我忽而感到时光倒流,似乎回到了当年在香港那段令人兴奋而难忘的日子。"

很快,胡区区帮我问来了林仰峥儿子的电话,可是我拨过去,始终无人接听,留了信息也没有回复,这条线索又断了。

四、文化城

王仿子说,《救亡日报》报社实行的是"原始共产主义",工作人员一律不支薪水,写文章不付稿费,每月只有5元零花钱(也有说是3元),这个"原始共产主义"大家庭的家长是夏公。夏公是桂林这座文化城的大忙人,社长郭沫若远在重庆,这副担子全部压在了他一个人的身上,"《救亡日报》当时销售8000份,这个数字在抗战时期的桂林是很可观的了。然而报社的经济依然非常困难,依旧不发薪水,不付稿费,吃低水平的大锅饭(主菜经常是一盆黄豆芽)。夏公和大家一起过着艰苦的生活,和我们一样端着饭碗站在楼道上吃饭。这是一天中难得大家叙在一起的时刻,边吃边谈……无所不谈。这是我们年青人受教于夏公精辟见解和丰富学识的一个绝好机会"(王仿子:《言传身教半世纪》)。

我祖父的这一《救亡日报》总编辑职务,是1937年郭沫若回国前,七七事变后的第三天,在上海由周恩来亲自任命的,并且与潘汉年一起谈话的。所以,救亡日报社的党组织按照周恩来的指示,从广州到桂林都不和当地党组织发生关系,在广州,有事由夏衍与十八集团军驻广州办事处主任云广英单线联系,有困难向潘汉年或廖承志汇报。到桂林后,直接受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李克农领导。

杜宣曾说起,1939年,他因上了国民党反共黑名单从江西仓皇出走,浪迹至长沙,后来到桂林后"即去找夏公。……大约在1940年夏天,有次夏公通知我说,我的党的关系已由江西转来了,现在由他来管,这以后,我们之间就多了一层关系,来往比以前更多了"。

从广州撤到桂林以后,我祖父赶去长沙向周恩来和郭沫若汇报,正逢长沙大火前坚壁清野的大撤退。周恩来布置了两项具体的任务,其中一项是战事紧张,分散在各地的救亡演剧队已不能和三厅取得联系,而《救亡日报》在桂林是合法公开的报纸,因此,今后一段时期内,由夏衍与各演剧队保持联系,帮助解决困难。另外一项任务是,周恩来调派了一辆小汽车,让夏衍等护送于立群和池田幸子两人迅速撤离,"立群:你和池田仍坐5292车至桂林,午后出发,一切准备,请予以料理。因火车只能有篷车及敞车也。"(郭沫若致于立群)这辆"老爷"汽车是张云乔送给周恩来调度使用的,车上坐了五个人,夏衍、孙师毅、马彦祥和两位孕妇,还带上了池田幸子的一只花猫。张云乔是红色资本家,接受周恩来的单线领导。《救亡日报》的经费筹措、购买印刷机等事宜,都是通过张云乔的公司运作的。皖南事变后,我祖父上了白崇禧的逮捕名单,李克农传达周恩来指示,要他马上转移去香港,也是张云乔用汽车送他去机场的。

为帮助《救亡日报》经济解困,中共南方局决定动员重庆戏剧家们举行一次公演。为此,由郭沫若、阳翰笙等发起,于1939年4月12日到14日,公演夏衍的剧作《一年间》,整个重庆的戏剧名家都被发动起来了,郭沫若携于立群,阳翰笙带着女儿欧阳小华也登了台,是一段佳话。这之后,桂林在10月也搞了一场轰动整个山城的《一年间》义演,周伟在普通话和桂林话的两种语言的三个剧组担任角色,高汾、高灏姐妹被推上了舞台。那次震动了广西全省的公演,揭开了桂林抗战话剧运动的序幕。

演出结束正是重阳节过后,《救亡日报》上登载了田汉诗一首《过桂杂咏:寿夏衍四十生日》。周伟记得,《救亡日报》邀请部分演职员和桂林文化界人士聚餐,欢庆夏公四十大寿和义演成功,聚餐地点设在南环路张云乔家中,张云乔的汽车修理厂和三中烟草公司,并不都是他私人的,是周恩来直接领导的地下党秘密联络点。那天中午,在张家客厅摆了几张圆桌,孙师毅纵情豪饮,喝得酩酊大醉。他跌跌撞撞地大叫:祝老夏四十大寿,祝演出成功,抗战胜利!说完噗通跪在演员面前,又哭又笑。高汾说,那天戈今表演了一段猪被屠宰前狂叫的口技,夏衍当场给他取了"屠公"的外号。

其实,祝寿与义演一样,都是南方局在当时的国统区部署的文化统战策略。我祖父在《懒寻旧梦录》中,是这样分析当时桂林各派系的:"周恩来同志要我办《救亡日报》的时候,就决定了我的工作重点是宣传和统战,因此,当报纸复刊之后,我就得分出一部分(或许可以说是大部分)时间去做统战工作。当时的桂林,在大后方被叫作‘文化城’。由于那时的桂系在政治上还算比较开明,所以蒋介石的复兴社,陈立夫、陈果夫兄弟的CC,孙科的‘太子派’,宋美龄的‘夫人派’……当然还有坚持与中共合作的进步组织,都要在这个地方建立据点。于是有人说,当时的桂林(乃至广西)是一个‘群雄割据’的局面。"

在如此复杂的格局中,以《救亡日报》为首的宣传路线和抗战文艺的左翼导向,始终把控、占据了大后方的舆论方向与制高点。对此,左洪涛有过很清晰的论述:在文艺战线,我们党和国民党在力量对比上,我们历来占优势。就是三十年代国民党反动派在实行"军事围剿"的同时实行"文化围剿",都没有改变这种状况。抗战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诸如重庆、桂林、柳州等地,那就更不消说了。

半个世纪过后,1991年5月的一天,周伟陪着国民党左派、广西民主爱国人士陈此生的夫人盛此君,来到大六部口14号,她请我祖父为《陈此生诗文选》作序。周伟回忆说,一见面,夏公就高兴地说,他非常怀念桂林的那段生活,"陈此公做了很多好事,八路军办事处没有遇到什么障碍,《救亡日报》在桂林得以立足,都与陈此公替我们铺路搭桥,沟通广西地方势力有关。陈此公为我们所做的这些好事,我是不会忘记的"。

五、足迹

书的印制已经进入了倒计时,看来找到林仰峥后人的事情只能留待后面解决了,我特地在"后记"中加了一段"补记"作出说明。

我决定暂时放下追踪线索,去查查文献。

很快,在旧书网上有了意外的收获。我托朋友买到了一本"林仰峥木刻版画60年"作品集,书名是我祖父题写的"黑白足迹",印数是1000册,2000年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那一年,林仰峥77岁。

我祖父总是叫他"小林",这个最为人熟知的称呼也是他的笔名之一。

林仰峥的美术足迹起步于桂林的《救亡日报》,经过《华商报》《新华日报》,从1939年到1944年,尤其与我祖父息息相关。他由担任美术编辑入门,设计木刻刊头画和杂志、书籍封面,如夏衍著《水乡吟》、戈宝权译《在北冰洋》,秦似主编的杂志《野草》及潘梓年主编、乔冠华副主编的《群众》周刊。

《救亡日报》停刊后,他与报社部分同人逃亡香港,参加《华商报》创刊。得到了叶灵凤的照顾,借阅叶家大量的美术藏书,在绘画上开阔了视野,叶灵凤还送给他一套难得的日本刻刀。其间创作的《渔人之子》木刻组画,茅盾大为赞赏,将之发表在其主编的《笔谈》期刊上。

林仰峥木刻作品:爸爸出海捕鱼去了(木刻组画"渔人之子"之一,1941)

香港沦陷后,林仰峥参加"香港大营救"的行动,与陈秋帆一起掩护茅盾夫妇、宋之的夫妇、乔冠华等内撤,由东江纵队安全接送回来。在桂林等候回重庆期间,他为胡仲持翻译的《森林里的悲喜剧》刻了十几幅插图和封面画。

1942年以后,在重庆《新华日报》时期的工作,是林仰峥一生创作中的黄金时代。1943年4月,筹备于桂林的"香港的受难"画展转至重庆展出,由原来的作者6人,盛此君、杨秋人、温涛、黄新波、郁风、特伟,增加了3人——叶浅予、丁聪和林仰峥。林仰峥的五幅作品中,反映香港18天之战的《码头》和《神圣的教堂》引人瞩目。

林仰峥木刻作品:神圣的教堂("香港的受难"画展作品之二,1942)

我祖父对林仰峥说:"今后能开这样激动人心的画展就好了……周恩来同志很忙,他也很想光临。"10月2日这天,周恩来致电时任总编辑的章汉夫,指示"《新华日报》发表威尔基(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到渝的消息,要特别隆重突出,压倒所有国民党的报纸"。林仰峥在深夜花了半个小时速刻出威尔基的木刻像上机付印。次日一早,周恩来见报后非常满意,即来电给作者传令嘉奖。

1944年,国民党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为保存力量,报社人员进行疏散隐蔽,林仰峥以教师的身份回乡教书,创作了《军民一家》《谁能帮我们重建家园》等。

林仰峥木刻作品:军民一家(1944)

1949年5月间,林仰峥接到通知前往香港,进入东江游击区,参加广州的解放接管工作。同时,林仰峥的木刻版画也迎来了丰硕的成熟期,1953年的《这是我们工作的意义》《试机》,1954年《爸爸在工作》,1955年的《蔗渣造纸成功的时候》,这一系列大工业背景的作品,时代特点突出生动,尤其是《爸爸在工作》,获得了一致的高度评价。

林仰峥木刻作品:试机(1953)

可惜好景不长,林仰峥在1956年以后受到冲击,不再被组织信任。他的创作陷入了低迷,1962年的《屹立在加勒比海》注了一行字:多年不动刀,怕丢荒,这是试刀之作。

林仰峥木刻作品:屹立在加勒比海(1962)

林仰峥有五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均为他的精品:《神圣的教堂》《这是我们工作的意义》《试机》《爸爸在工作》及《夏衍像》。他创作过一系列的人物木刻像,只有《夏衍像》这幅作品入藏。他在刻画像时,我祖父刚刚去世,不需要应景,也不需要逢迎,林仰峥把这半个世纪风风雨雨的思绪和怀念都留在了每一笔的刀痕里。与以往的画像追求形似相比,《夏衍像》的现代性更为显著,超越形似,直达神似。画面里还蕴藏着一种对父辈的丰富而厚重的情感——他们有过《救亡日报》《华商报》的广州、桂林、香港经历,同人们朝斯夕斯,念兹在兹。这段经历的深意,旁人很难抵达。

1998年,林仰峥刻了一幅兄长林林的画像。1999年,他为自己作了一幅自刻像,落刀如封笔。

(未完待续)

  作者:沈芸

文:沈 芸 编辑:钱雨彤 责任编辑:舒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6月28日,谢霆锋,被经纪人爆料!

6月28日,谢霆锋,被经纪人爆料!

仙人掌说娱乐
2024-06-28 11:08:19
瑞士VS意大利;德国VS丹麦;欧洲杯2.3+8.6倍

瑞士VS意大利;德国VS丹麦;欧洲杯2.3+8.6倍

妖刀出鞘
2024-06-29 11:06:12
乌克兰满血复活,炮弹管够锤爆俄罗斯!

乌克兰满血复活,炮弹管够锤爆俄罗斯!

凡事一定有办法13119
2024-06-26 08:54:36
以财长:每多1个国家承认巴勒斯坦,以色列就多批准1个定居点

以财长:每多1个国家承认巴勒斯坦,以色列就多批准1个定居点

新时光点滴
2024-06-29 05:48:46
贵州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原局长施长征受贿、贪污、非法持有弹药案一审开庭

贵州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原局长施长征受贿、贪污、非法持有弹药案一审开庭

界面新闻
2024-06-28 16:22:00
万茜好刚一女的!老公前脚被爆出轨!她后脚就把头发染绿了!真猛

万茜好刚一女的!老公前脚被爆出轨!她后脚就把头发染绿了!真猛

小娱乐悠悠
2024-06-29 15:56:1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原副书记李鹏新被决定逮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原副书记李鹏新被决定逮捕

新京报
2024-06-28 15:10:30
问界转让给华为 赛力斯申请赛界商标

问界转让给华为 赛力斯申请赛界商标

蓝色海边
2024-06-29 10:31:34
喜讯!上港主力阵容将迎来新大鱼强援,曾是尤文名帅的嫡系爱将

喜讯!上港主力阵容将迎来新大鱼强援,曾是尤文名帅的嫡系爱将

罗掌柜体育
2024-06-29 17:05:57
人民日报给孩子的《暑假作息时间表》,太详细!太及时了(可打印)

人民日报给孩子的《暑假作息时间表》,太详细!太及时了(可打印)

宁夏女儿
2024-06-29 10:34:21
再见国足!再见伊万!亚足联送国足“一程”,出线几率几乎为零!

再见国足!再见伊万!亚足联送国足“一程”,出线几率几乎为零!

阿绐谈历史
2024-06-29 09:47:55
求求你们别用健身房的吹风机“吹鸟”了!

求求你们别用健身房的吹风机“吹鸟”了!

世界脊柱健康联盟
2024-06-28 13:24:39
美媒:马斯克又要头疼,中国将于八月发射首批“巨型星座”卫星

美媒:马斯克又要头疼,中国将于八月发射首批“巨型星座”卫星

天机调茶局
2024-06-27 23:04:26
副国级首长:我的大学

副国级首长:我的大学

诗词中国
2024-06-29 06:02:33
月销量涨到13359台!本田雅阁降幅达5万,事实证明:降价确实有效

月销量涨到13359台!本田雅阁降幅达5万,事实证明:降价确实有效

户外小阿隋
2024-06-29 13:20:43
85花格局真的彻底变了:唐嫣咖位坐火箭蹿升,直接对标刘亦菲

85花格局真的彻底变了:唐嫣咖位坐火箭蹿升,直接对标刘亦菲

冥王星与一只碗
2024-06-27 23:57:42
14年内战何时休?叙利亚高官坦言: 如果解放军参战 战争早已完结

14年内战何时休?叙利亚高官坦言: 如果解放军参战 战争早已完结

小猫猫爱体育
2024-06-27 18:55:10
林彪与叶群合影,两人笑容满面,最后一张江青站在两人中间

林彪与叶群合影,两人笑容满面,最后一张江青站在两人中间

历史控
2024-06-22 18:30:09
中雨大雨暴雨马上到!青岛人注意!

中雨大雨暴雨马上到!青岛人注意!

鲁中晨报
2024-06-29 09:47:03
新任安徽省委书记梁言顺:能够到安徽工作,倍感荣幸、倍加珍惜

新任安徽省委书记梁言顺:能够到安徽工作,倍感荣幸、倍加珍惜

新京报政事儿
2024-06-29 11:30:56
2024-06-30 02:40:49
文汇报
文汇报
华语世界高品质人文阅读平台
221771文章数 30864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头条要闻

欧洲杯:瑞士2-0淘汰卫冕冠军意大利 巴尔加斯传射

头条要闻

欧洲杯:瑞士2-0淘汰卫冕冠军意大利 巴尔加斯传射

体育要闻

老鹰“贱卖”穆雷,独行侠有意汤神

娱乐要闻

白玉兰明星反应精彩 胡歌获奖唐嫣激动

财经要闻

A股上半年人均亏损1.2万 你亏了多少?

科技要闻

比亚迪引发了一场"战争"

汽车要闻

你没看错!广汽丰田今天秀了一把智电技术

态度原创

家居
本地
教育
旅游
艺术

家居要闻

美式风格 呈现田园风格

本地新闻

冷知识:东北雪糕才是最早的网红雪糕

教育要闻

志愿填报明天截止!成都各区(市)县中考分数线汇总

旅游要闻

来中国旅游,成了老外的新流量密码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