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15个年头,“双11”兜兜转转又回到了低价。
10月24-25日,“京东采销喊话李佳琦”,“京东高管回应采销喊话李佳琦”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再次将“最低价”的潜规则摆上台面。
玉碗面不同,虽然2023年各大电商平台促销细节各不相同,但都不约而同喊出“最低价”的口号,并且删繁就简,讲话优惠规则,以求直接击中消费者心坎。
京东将今年双十一直接定为“真便宜”;抖音舍弃跨店满减,配合平台出资大额消费券等形式进行升级;快手则拿出20亿红利补贴…
但从预售开场,今年的双十一就有不绝于耳的叹息声。已经被拉长成为20多天的连续剧的双十一,是否能勾起用户的消费冲动。
15年前,我国网购的用户还只有8788万。首届“淘宝商城”双十一仅仅只有27个品牌参与,却得到了数百万用户积极响应,成了让国人认识网购、让商家接纳电商的标杆性事件。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双11”已经从最初的直接优惠,到现在的“明降暗涨”、“凑单满减”等等诸多套路,水越来越深,规则越来越复杂,许多消费者和品牌直呼大促变味。
如今“双11”对消费者已然没有特别的吸引力。再加上“双11”战线越来越长,套路越来越多,消费者仪式感越来越少,大大削弱了消费者对大促的耐心。
再者,消费者清醒了,资本创造的消费陷阱被揭穿了。过去惯用的成套收割、创造伪需求、打造价格鄙视链、搞信息渗透等,正在被年轻一代消费群体甩在身后。
今年回归“低价”的电商平台,归根结底在于消费者“双十一”早已去魅,归于平淡。
作为广告领域“创意营销”头部自媒体——首席营销门,其专注品牌研究、案例分析并深耕自媒体行业多年。
凭借着多年的经验积累,首席营销们也表示:双十一的不断发展,消费者的兴趣逐渐降低。双十一的营销模式与商业模式应该注重创新,提高性价比,少些套路多些诚意,给消费者带来实惠和丰富的商品及服务;同时亦希望商家和平台也能够在大促中获得相应的回报,别赔本赚吆喝。
本质上,电商造节就是一场规模化的流量聚合和再分发。大商家、大主播吃肉,小商家、小主播喝汤,偶尔还有幸运儿能一飞冲天。
但现在,低价促销不再那么奏效。对于商家来说,频繁低价开始打破原本的价格体系,让部分商家无钱可赚:要么直接退场;要么劣货撑场,口碑崩掉后再退场。对于消费者来说,日常化的低价则让他们开始脱敏,最终选择“不买等于最大的优惠。”
过完这个双十一,还会惦念明年的双十一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