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迹象表明,近年来,中国当代工业文学创作正突破瓶颈,进入一个从体量到质量均获得更高发展水平的新阶段。这首先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战线经历了重大转型和浴火重生的变迁,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新时代工业题材写作的雄厚资源。现在我们看到,李健伟、朱六轩著长篇纪实小说《痴心三部曲》成为又一部工业史诗类创作的代表作品。
这是一部具有显著硬核内容的长篇著作,主要指,它虽然仍属于虚构类创作,具有虚构作品曲折跌宕、引人入胜的张力,但同时具有“纪实小说”的强大优势,就是说,其叙事中主要故事情节、时间节点、环境背景等都出自真实生活,大量具体事件及专业过程皆有据可查,遂使作品带来丰富的现实信息量,天然产生浓郁的可信任感。此即小说的硬核质地,而硬核文学创作,正是当下的一类创作时尚,拥有众多读者。
作品记叙了地处国家级贫困县的河南鲁阳炭材厂的发展历程。起初,它只是一家建在山沟里的国营中小型企业,后来奇迹般地生产出中国第一批新型炭砖,填补了国家在炭质耐火材料方面一项空白,成功成为北方钢铁公司大型炼铁高炉内衬材料的供货商。以后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勇于进行拍卖改制,成立集团公司,使产品打入国际市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全国最大的炉用炭砖生产基地——这一切都是真实的传奇,并不来自小说的编造。颇为难得的,是小说的第一作者便是这段历史最重要的见证者之一,他从工人做到厂长、 总经理、董事长、高级工程师和集团党委书记,至今仍忙碌于企业。是在疫情期间,他闲下来,开始与第二作者合作,尝试在自己经历基础上创作这部长篇。当然,在小说技巧上,他无疑是缺少经验的,但在第二作者的协助下,还是获得可喜的成绩,而他的亲身见识,构成了这部作品坚硬的内核。
这也是一部文学上较为少见的中小型企业发展史,起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收笔于新世纪初期,因而成为展示我国中小型企业开创不寻常业绩的难得作品。它揭示出一家不起眼厂家如何能够在激烈竞争中几起几落、奋发图强、锲而不舍、终成大业的秘密。据说,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3年,许多经不起市场经济的考验和淘汰,而鲁阳炭材厂能够逆流而上,愈做愈强,攀登顶峰,对于广大同类企业无疑具有鲜明启示意义,有心阅读此书者,必开卷有益。
《痴心三部曲》中主要情节很是曲折,冲突激烈,这种曲折与激烈并非来自写作设计,完全来自实际生活和企业实践的自身发展逻辑。譬如,小说中写,在主人公季健中厂长等人不懈努力下,鲁阳炭材厂的产品终于破天荒第一次被国家大型企业北方钢铁厂所接受,改变了长达六个多月发不出工资的窘境,但在全厂热火朝天投入生产后不久,季厂长却忽然被对方隔离审查。原来,这是由北钢收到了诬告信所致——恰恰由于合作方北钢为大型国企,办事也格外严肃,立刻派出纪检组来到鲁阳。这一情节便是业外专业作家凭想象难以想到的。此外又如,炭材厂转亏为盈后本迎来好形势,但由于处在贫困县,立刻遇到县里方方面面的索取,疲于应对,成了一块“唐僧肉”,很快又被上级要求兼并下九死一生的耐火材料厂,令人哭笑不得。再以后,虽然厂里接到订单不断,发出货物量庞大,却想不到又遇金融危机,陷于“三角债”收不回货款,一度使季健中四处躲藏,甚至被检方关押,这也是意外。小说中最难被业外专业作家设置的情节是:在重大关头,经过深思熟虑,季健中做出了对工厂进行破产重组的惊人决定,这一决定大大出乎读者的预料,也使读者难于做出价值判断,但内行人知道,它是明智的,符合国家政策,乃面对体制弊端的壮士断腕之举。此后,炭材厂转化为群星炭材集团,涅槃重生,焕发出蓬勃生机,不仅反过头清偿了前身工厂所有债务,并且打开了广阔的国际国内市场,成为中国最大的炉用炭砖生产基地。这些情节架构都充满新鲜感,刺激感,使小说悬念丛生。
当然,在情节过程中,还需要铺垫大量有质感的具体的细部描写,方能使作品层次丰满、扎实有力,在这一点上,作品凭借有由作者实际经历转化来的丰富能量。譬如,小说对炭材厂如何能争取到北方钢铁厂订单一节的写照,就相当抓人。当时,北方钢铁厂能考虑到鲁阳炭材厂的产品,一方面固然出于对产品质量和特色的一定了解,一方面也由于自身承受着经济压力,被对方较为优惠的出价所吸引,但此事非同小可,无论由何人做出决定,都责任重大,弄不好会获牢狱之灾,这当口直使北钢总工程师、副厂长张铁山绞尽脑汁、浑身冒汗,而炭材厂代表季健中等也同样不思茶饭、愁肠百结。书里写,亲赴东北的季健中既不敢太打扰张铁山,又想亲自把补充样品送到张的手中,在北钢厂和家属院附近候了六日,于严冬露天里冻得全身发肿起疱,后被北钢派出所认为形迹可疑带走询问,张铁山闻讯赶来目睹,不禁长叹。经过详尽考察,张铁山终于出以公心,承担下一切,在推荐书上签署下自己的名字,而他的夫人却不能安眠,冒昧夜访季健中等,恳求炭材厂务必保证产品质量,不出差错,使初识的季健中等泪水盈眶。这一段文字,是全书最精彩部分之一,读来感人至深。倘若作者未有过亲历,大约很难将此段内容写得如此环环入扣、合情入理。如今时代,随之全民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文学创作早已不为专门家所垄断,各行各业中不断涌现出兼职写作的才华作者,他们中佼佼者必会以其独特优势引领风骚。
《痴心三部曲》所书写的三十年,正是自1978年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寓意深厚。我们看到,鲁阳炭材厂从濒临倒闭到起死回生到几起几落到做大做强,历经难以形容的艰难险阻,但终于实现了“痴心”所念,这痴心象征着生产力的解放,也象征着人的解放,使受众分外感受到改革开放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作品并未将主人公绘写成无往不胜的孤胆英雄,在最困难的时候,季健中甚至有过辞职的举动、寻死的念头。他能够坚持下去,还是依靠党的领导、政策的开明和群众的支持。县委书记刘振国曾果断拍板,强令县财政筹措一百万打进炭材厂账户,解救厂里燃眉之急;县经贸委主任赵亮曾动员县机关所有人,全力以赴,协助炭材厂完成合同。在炭材厂提出破产申请引起轩然大波之际,县委、县政府力挽狂澜,坚决贯彻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给予支持和批准。市工商银行行长李祥瑞也曾网开一面,根据当时的行业规定和市行权限,对炭材厂实行“鼓肚贷”操作法,改善厂家状况。炭材厂、南方院的许多职工,则自愿集资,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总之,作品准确表达出,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大环境,为季健中等施展抱负提供了最佳契机。另一方面,作品也通过对主人公季健中的倾力刻画,尝试塑造出改革时代里大写的人。小说比较重视写到季健中的身世,他小时受过屈辱,父亲遭到批斗,自己被人歧视,后成为下放知青。正由于如此,他不敢蔑视任何人,宠辱不惊,也沉淀下韧性和意志,以后才能在一个高歌猛进的时代脱颖而出,焕发出令人诧异的光彩。作者也花费很大努力,描画季健中个性的各个侧面。写他面相上就给人以好感,挂职锻炼时就仗义为职工争取索赔,曾为职工抬棺葬母,所以职工们集体请愿要求调他来厂担任领导。他敢作敢为,在人身安全没有保障的境况下换手机号、隔绝外界,仍能指挥运作办起五家新企业,保住了“鲁阳炭材”金字招牌。也曾主动要求“双规”,以人大代表名义拒绝回答朱检察官的无理审问,顶过了一道道难关。他最挂念的是拖欠群众的债款,也终于在形势好转后带给大家一个意外的惊喜。总之,作者对他的塑写是可圈可点的,而这个人物具有重要的代表性,无愧为时代的弄潮儿。在现实生活中,当社会上涌现出一大批这样有声有色的人物时,哪怕几起几落,也是整个国家生气勃勃充满希望的表征。合上作品,回想一下,这部小说留给读者最深长的印象,便是一个改革开放时代的璀璨夺目。
为着托衬主人公,小说为季健中安排了一个知青时期的结拜兄弟、绰号“黑蝎子”的云霄翔。他不断出场,与季健中争夺高下,形成对手戏,但大概由于他主要出自虚构,描写得并不如季健中那般结实生动。不过他走上的的确是一条与季健中相反的道路,百般勾结权贵,力图吞并国有资产,借市场经济大发横财,最后落得可悲下场。他与封春发、刘文革、严瑾梅等,都属于“反派”,也都属于在这个历史时期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角色。
小说中有些人物出场不多,但给人印象格外深刻。如青峰钢铁耐火材料公司总经理助理司马跃,他作为青峰专家组二号人物来鲁阳考察,备受礼遇,也摆足了架子。下车后,他一抖肩膀就有秘书帮他脱下风衣,折叠后板板正正搭在臂上。开会时,请他发言,他先是耸了耸肩,又干咳两声,吸引人们注意。当大家屏息聆听时,他却不忙开腔,先伸手拿起盘中消毒毛巾,却并不擦手,只是将茶几边框蹭上两下,便投朝一旁。谈判中双方陷于僵局时,他能摔下本子就走,但季健中不吃他那套,迫使他妥协后,他又立刻换成和蔼面孔,要求对方送两套水曲柳沙发到自己家中——这样人物的举止,作者一定见过不少,不然不会形容得如此传神。再如卢森堡保尔斯特耐材专家白瑞博士,他来鲁阳验砖时,挑剔态度令炭材集团难以接受。他不以检查炭砖质量为满足,还要查看整个生产过程记录,说“我们不要你们最好的产品,而是要质量最稳定的产品”,后认为鲁阳的砖存在注重整体组装质量、忽视单块砖精度要求、不考虑炭砖间互换性等问题。接待人员认为他吹毛求疵,他争执得涨红着脸毫不退让。他听不懂什么叫“多多谅解”,激动气愤地指出对方的“荒唐”,然后果断宣布验收停止。显然,这是一个在场中国工程师们从未见过、也无法理解的人,但季健中从他身上看出欧洲工程技术人员独有的敬业精神,表示了理解,宣布产品返工,并聘请他为炭材集团名誉技术顾问。这种外国专家,毫无疑问也是作者亲身接触过的,被绘写得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一句话,凡小说中真正的纪实人物都容易成为硬朗的文学人物,取得读者欣赏。
小说叙事跨度大,分历史与现实两条线索进行,重在现实。作者不想一切从头说起,也不想生硬插入历史叙述,尽量采取灵活方式处理。如关于季健中为何与妻子天天长期分居,天天如何到海外发展,大都选择在适当时机倒叙。季建中有个傻弟弟,他为什么会失去正常智力,文中并不忙交代,直到季建中去炭材厂任职,不愿眼看厂里职工们穷得过不起年,硬着头皮向妹妹借用家里为弟弟存下的“活命钱”时,才写出弟弟在运动中被人殴打致残的往事。这些都属于巧妙的讲述策略,有利于实现整体叙事内容,也有利于形成平易流畅的叙事风格,说明作者在创作上的追求是比较自觉和全面的。有些历史内容,如鲁阳炭材厂与南方院的关系,放在普通作家手里,会略去不表,因为新型炭材历史上首先是由南方钢铁设计研究院设计出来的,普通作家大半会把它转写成鲁阳炭材厂的发明创造。但李健伟、朱六轩不肯,他们不但在作品里保留了关于炭素厂与南方院的长期合作情节,也写到南方院驻炭材厂工作组组长刘文革对厂里工作的干扰,以及南方院研究新型炉衬材料的首席专家杨逸菡、工作组成员唐运生等对炭材厂工作的关键性支持,两人也在帮助争取北方钢铁厂项目上立下很大功劳。当然,文本中不断插入南方院的人与事,增加了叙事的难度,但作者处理得很好,转换自然,并未影响到作品结构的整体性。并且,反而可以认为,这部分内容形成了这部作品与众不同的嶙峋、硬朗之处,使读者大为增加对小说原生态风格特色的认同。
此作的语言不能称作华丽,保持有质朴的平实,包括对人物对话语言,也不作特别修饰,但时有光彩处闪现。如形容技术人员李德昌是个不声响能成事的“闷不扽儿”,写老主任杨长根嘴里念叨的“宁吃过天饭,不说过天话”,写季健中感叹的“指水水跑,指山山倒”等,都属于惹人咂味之处。特别是对职场上语言运用,有时看似平常,却可能藏有潜台词。如写刘振国要求季健中兼并冶炼厂,遭到季的拒绝,刘并未勉强他。后季遇到厂里人才流失困难,打报告申请转干政策,没想到真的获得刘的批准,十分高兴,正准备走,却被刘振国拉住,问他:“人才给你留下了,兼并的事你打算怎么办?”季健中便颓然,说:“我就知道没有这么便宜”,回身坐下考虑了一阵,松口同意了——在这里,对话中每个字都看上去无奇,背后却跟着一套双方心照不宣的官场规则,有趣地呈现出“公事公办”的戏剧性。整部作品,如果有更多这样的描写,还会提高一个层次。
《痴心三部曲》所纪实的一家中小企业凤凰涅槃、创造辉煌的事迹,结构上显得非常完整,像一部长篇小说那样完整,又被幸运地写为一部长篇小说,这样的前例并不多。虽然它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已经格外值得赞许,给予充分评价。今日的中国工业文学,当刮目相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