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哈德·约翰·大卫·维特兹·冯·沙恩霍斯特是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军事改革家。1755年12月2日,他出生于汉诺威附近、今下萨克森州的吕本贝格新城的一个地主家庭,后通过自学,成功考入位于文斯托夫的威廉军事学院;1778年进入汉诺威王国军队服役,利用在军队服役的间隙继续自学,并从事文学创作;1783年转入炮兵部队,在汉诺威的炮兵学校任教。在此期间,他创建了一个军事期刊,该期刊一直持续出版到1805年;1788年,他撰写并出版了《军官手册》;1792年,他撰写并出版了《战地实用军事手册》。
沙恩霍斯特与柏林大学第一任校长的妹妹克拉拉·施迈茨结婚,尽管他在吕本贝格新城农场每年有一定的收入,但从事写作的收入仍是他的主要经济来源。1793年,在约克公爵的带领下,沙恩霍斯特参加了荷兰战争。这是他参加的第一场战争。1794年,他加入梅嫩防卫部队,不久晋升为少校,然后进入汉诺威王国参谋部工作。
1795年,《巴塞尔协议》签订之后,沙恩霍斯特返回汉诺威。此时,他在反法联军中名声大噪,接到各国邀请,邀其效力。后来,他接受了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的邀请,于1801年加入普鲁士军队,担任陆军中校,收入比在汉诺威翻了一番。他被派往军事学院任教,成立了柏林军事协会。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是他的学生。在1804至1805年的动员及安全防卫阶段以及1806年的耶拿-奥尔施泰特战役中,他担任布吕歇尔的参谋长,并在战斗中负伤。在普鲁士军队撤退的过程中,他表现得十分果断。在耶拿-奥尔施泰特战役的最后阶段,普鲁士军队伤亡惨重,布吕歇尔与沙恩霍斯特向法国军队投降,签订《拉特考投降协议》。由于在埃劳战役中的出色表现,沙恩霍斯被授予普鲁士最高军事勋章——蓝马克斯勋章。
显然,沙恩霍斯特的军事才能远远超越了一名优秀的参谋。经过七年的战争磨炼,他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放弃了采用陈旧的战争形式的思想,认为只有建立全民皆兵的预备役制度并且进行决战才能缓解法国大革命给普鲁士带来的政治、军事威胁。1807年,普俄联军与法国签订《提尔西特条约》之后,沙恩霍斯特晋升为少将,领导军事改革委员会,进行军事改革。委员会中有诸多优秀的年轻军官,如奥古斯特·奈哈特·冯·格奈瑟瑙、卡尔·冯·格罗曼、赫尔曼·冯·博恩等,海因里希·弗里德里希·卡尔·冯·施泰因也是军事改革委员会的成员。但拿破仑很快对普鲁士的军事改革起了疑心,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不得不搁置甚至取消沙恩霍斯特的军事改革提议。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沙恩霍斯特对单一的正规军制度进行改革,提出全民预备役制度。虽然全民预备役制度直到他死后才得以实施,但他为预备役制度定下了原则,为其实施铺平了道路。他主张在军队中慎用酷刑,确立军官依靠战功晋升军衔的制度,废除了外国人服军役的制度,简化了军事行政机构。
1811年至1812年,法国迫使普鲁士与其结盟,共同对抗俄国,普鲁士向法国派遣了一支部队,听命于拿破仑,沙恩霍斯特也跟随这支部队离开了柏林。1813年,沙恩霍斯特撰写并出版了《炮兵研究指南》。
沙恩霍斯特回国后,拒绝接受更高的职位,出任布吕歇尔的参谋长。俄国维特根斯坦亲王十分欣赏沙恩霍斯特的才华,请求布吕歇尔暂时将沙恩霍斯特借给他,做他的参谋长,布吕歇尔同意了。1813年的吕岑战役的第一次战斗中,普鲁士遭遇失败,这次失败与以往不同,法军虽然取得胜利,但由于严重缺乏骑兵,同样伤亡惨重。在这次战斗中,沙恩霍斯特的脚受伤,加上向德累斯顿撤退的过程中疲劳过度,伤势恶化。1813年6月28日,在前往布拉格与施瓦岑贝格和拉得茨基协商武装干涉奥地利时,沙恩霍斯特不幸逝世。就在他逝世前不久,他刚刚晋升为中将。为了纪念他,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在柏林为沙恩霍斯特竖立了雕像,沙恩霍斯特被葬于柏林伤残军人公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