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晴 气温3~18℃
新闻报料电话:0715—8128787
新鲜事、稀奇事、开心事、麻烦事,欢迎拨打热线电话,我们愿意和您分享,帮您跑腿...
文明,是一座城市永恒的追求。
2022年10月1日,《咸宁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市文明行为促进工作进入法制化、规范化的新阶段。
干净整洁的街道、忙而有序的交通、热情洋溢的志愿服务、崇德向善的精神风貌……一年来,《条例》给咸宁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变化,为香城泉都增添了靓丽的文明底色。
这一年,《条例》宣传渐入人心
11月13日晚,咸安浮山街道银泉社区鄂棉小区,由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做文明有礼咸宁人”文艺演出活动精彩上演。
活动现场,除了歌舞文艺演出之外,还开展了《条例》知识有奖互动,现场观众踊跃参与。
公共场所文明礼貌、乘车礼仪、旅游观光礼仪等知识,通过宣讲和互动游戏的形式,潜移默化中在居民心中扎根。
“本次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文明理念送到百姓身边,激发群众参与创文的积极性。”银泉社区党委书记李芳表示。
市民是城市的主人,文明之风、文明之城,都始于市民文明习惯的养成。
一年来,我市持续深入做好《条例》宣传,进一步调动市民的自觉性、参与性,多措并举、多方发力,不断掀起学习宣传的高潮。
市委文明办、市政府办联合印发了《<咸宁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贯彻实施工作方案》,贯彻以党委领导、政府实施、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原则,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文明建设长效机制,推动文明从“软要求”变成“硬约束”。
充分发挥传统载体和新媒体矩阵作用,对《条例》进行条款解读、法律释义等宣传的同时,开展《条例》知识线上有奖问答、文明宣传动画、主题歌曲、MV等多形式宣传,发布的相关报道累计浏览量达6000多万。
各地各单位延伸宣传触角,利用LED显示屏、T型广告牌、小型提示牌、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刊载或展示《条例》宣传标语、海报、视频等,采用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将《条例》宣传到市民群众的心间。
坚持小手拉大手,发挥家庭作用,让文明相互“传递”。市教育局把《条例》宣传纳入到团课、思政课和道德讲堂,利用国旗下演讲、主题班会等载体,把文明的种子种在中小学生的心里。
开展《条例》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网络活动,组织唐光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各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在城区44个社区广泛开展《条例》知识宣传,面向市民发放宣传折页10万余册。
这一年,城乡环境明显改善
11月14日,走进浮山街道水榭花都小区,一台挖掘机正在小区后山实施作业,现场工作人员正使用铁锹等工具,对违规菜地进行清理规整。
日前,浮山街道接到居民反映,水榭花都小区后山有居民违规种菜,破坏了城区山体不说,周围遍布垃圾杂物、粪水施肥带来的臭气,也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和周边人居环境。
浮山街道综合执法中心联合市城管执法委二支队,根据《条例》有关规定,对破坏山体、违规种菜等行为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对违规菜地进行了清理规整。
市城管执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条例》的实施,对城市管理有很大的帮助,让执法部门腰杆更硬。
“大到城区‘脏乱差’地块的综合整治,小到小区乱晾晒的劝导,都能找到执法依据,工作更好开展了。”市城管执法委综合执法一支队三中队中队长熊群雄说。
一年来,我市围绕《条例》的贯彻实施,既突出配套方案的“软环境”建设,又突出基础设施的“硬环境”搭建,“软硬”并重,保障《条例》落地生效。
出台配套方案,保障机制不断健全。市司法局、市公安局对照《条例》职责任务,分别制定了《咸宁市轻微违法行为社会服务实施办法(试行)》和《咸宁市养犬管理办法》,积极推进《条例》的贯彻实施。
开展专项整治,推进服务提档升级。例如针对交通不文明行为,采取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柔性执法方式,市、区两级聘请248名文明交通劝导员,持续深入开展“路口革命”,推进市民素质与交通环境的双改善、双提升。
此外,面对群众反响强烈的交通拥堵、停车难等突出问题,一年来已增设1.8万个停车位,加强智慧停车系统建设,打造“全城一个停车场”,目前该系统已接入停车泊位3.8万个,平台注册用户20.8万人。
在全市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市公安、城管、教育、市场监管、消防救援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及时纠正不文明行为,执法刚性及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城乡环境明显改善。
这一年,文明有礼成为时尚
“现在路上车比以前多了,但交通秩序却好了很多,最明显的感受是司机都会主动礼让行人。”11月15日,家住书台街的市民吴小茹对城市交通的变化赞不绝口。
吴小茹是一名二胎妈妈,常带着两个孩子去十六潭公园东入口游玩,途中需要过两次马路。“牵着两个孩子,走得不快,那些车子就静静地等着,也不催促。”吴小茹笑着说,以前走在斑马线上时,总是提心吊胆紧赶慢赶,生怕走得不够快,现在越来越从容了。
在咸宁,不管是有监控抓拍的路口,还是没有监控抓拍的路口,“礼让斑马线”已成大部分司机的行为自觉。
市民王瑶是一名有着5年驾龄的司机。她坦言,之前是因为有监控抓拍,在规则的约束下才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如今,随着对文明的认识加深,只要看到斑马线,她就会注意礼让。
经过斑马线、路口时主动减速行驶,车辆礼让行人,不争道强行,乱闯红灯、乱穿马路现象明显减少……文明交通新风尚流行的背后,是市民一次次文明行为的践行。
《条例》实施一周年来,看得见的改变在眼里,在群众的生活周边;看不见的改变在心里,在市民举手投足之间。
文明餐桌成为一道风景。“你好,请注意文明用餐”“光盘光荣,浪费可耻”……一系列的文明用餐标语在酒店、食堂等地随处可见。
“现在点餐,大家都是量力而行,不多点不浪费,多点了我们也会提醒。”永安府店铺经理廖琴告诉记者,如今大家都秉承“吃好不浪费”观念用餐。
一年来,通过持续加强文明引导,在党员领导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带头示范下,文明有礼成为市民间流行的时尚。
市民之家内,等待办事的市民自觉排队、有序排队;银行柜台前,工作人员面带笑容、热情耐心;小区中,居民将垃圾自觉分类、定点定时分类投放;十六潭公园里,游玩的市民自觉维护环境,不乱丢不乱扔;市人民广场上,遛狗的市民牵着狗绳,带着垃圾袋……如今,“做文明有礼咸宁人”已成为300万咸宁人的共识。
这一年,志愿之光更加闪耀
10月26日,咸安区外国语实验小学学生李嘉怡和70余名同学一起,穿梭在小区楼道间,化身为“小小楼栋长”,上门入户开展文明劝导、寻找并铲除“牛皮癣”、清理卫生死角、宣传文明城市创建知识。
孩子们诚挚的劝说、诚恳的态度,深深打动了小区居民。除了积极配合做好楼道杂物清理,不少居民还自发加入铲除“牛皮癣”、清理卫生死角志愿服务活动中。
这段时间,全市各个社区里,不时能看到一群佩戴红领巾、身穿红马甲的小志愿者的身影。参与楼道管理、监督垃圾分类、维护楼道卫生、劝导不文明行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小小楼栋长”。
据悉,“小小楼栋长”志愿服务活动是我市“小手拉大手 共创文明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截至11月上旬,“小小楼栋长”志愿服务活动共开展375次,参与人数47723人。
这是我市志愿之光更加闪耀的一个缩影。我市持续探索志愿服务工作的新路径、新模式和新内容,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积极践行志愿服务理念,持续打造志愿服务品牌。
医疗巡诊、政策宣讲、助学兴教、科普教育、卫生清理、法律援助、文艺下乡……来自118支分队的4800余名“唐光友”们,通过一场场接地气、暖人心的志愿服务活动,为民做好事、办实事,不断扩大志愿服务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鼓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支持建立开展志愿服务的保障、激励制度。”我市将《条例》贯彻实施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过程、各环节,推动全市建成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7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07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从扶贫助困到邻里守望,从交通引导到心理疏导……如今的咸宁,处处都可以见到闪耀的“志愿红”。
如今,在《条例》的引领下,文明的种子已经播撒在城市的每个角落,文明之花已盛开在每一名市民的日常行为之中,山水宜居、和谐有序、欣欣向荣的咸宁未来可期!
全媒体记者:张敏通讯员:冯磊
编辑:聂莹颖
监制:向东宁
出品:新媒体中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