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双十一”网络购物节刚刚过去。截至11月11日零时,天猫上共有402个品牌成交破亿元,其中有243个是国货品牌,天津郁美净、鸵鸟等老品牌热销,抢抓线上全年最大一次促销点。
9月中旬“连夜通网”注册抖音、小红书等平台,1天时间涨粉至61.3万,津门老字号郁美净——这个曾陪伴了4代中国妈妈的津门老字号,在经历了44年坎坷道路,走过多次“创业”之路后,如今是否真的迎来了春天?
曾经的郁美净标志性包装图案
“郁美净还有吗?还有人用吗?”
时间拉回到44年前。
作为土生土长的天津品牌,1979年,在河西区琼州道一个200平米的小厂房内,天津市第二日用化学厂成立了,这就是郁美净生产厂的前身。
国产护肤品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家化生产的雅霜,是中国最早有规模生产的化妆品之一,俗称"雪花膏",后来还有百雀羚、友谊牌、蛤蜊油等,可以说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生活记忆。但专门面对儿童护肤市场的,还要数改革开放后从天津涌现出的国货品牌郁美净。
当年第一批员工、如今60多岁的梅芳曾在采访时告诉记者:“好像那阵儿只有北京有家做儿童产品的,我们也是把握住这个市场了。就考虑到小孩们,皮肤特别娇嫩,打那阵就是拿鲜牛奶作为营养源,开始研制儿童霜。”
上世纪80年代初,郁美净儿童霜正式问世。它的出现,填补了国内儿童护肤品市场的空白。投产当年,销量就达到61吨,一举占领了市场。那时,只有300多人的企业,年销售额就达到了320万元,成为天津的代表性企业之一。
时代的列车一路向前。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1987年,郁美净与红旗搪瓷厂在上级单位安排下合并,从琼州道迁到南开区红旗路新址,也就是现在的企业所在地。然而这次迁址,竟也是企业走入下坡路的开始。改为郁美净厂区后,原搪瓷厂600多名员工也一同留给郁美净。“这一下,地方大了,但是人来了也变成负担了,小马拉不动大车。”时任郁美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金奎曾表示。与此同时,以宝洁、强生等为代表的护肤品行业国际品牌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本土品牌与国际品牌旷日持久的激烈竞争拉开了帷幕。同一阶段,随着市场经济大潮涌来,当时郁美净的主要销售渠道——国营商场和百货站也陆续倒闭。
郁美净老厂房
订单减少、渠道变少、竞争者变多……更为困难的是,当时普遍的“三角债”也让郁美净不堪重负。李东旭曾是郁美净的一名催款员,最难时遇到的帐能欠10年、8年,“我们把货赊给百货站,百货站赊给底下供销社、大商场……一层一层赊,有些不良单位,钱回来以后可能去干别的生意,就不还你。”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郁美净固定资产只有700、800万元,贷款却高达5000多万元。
风雨飘摇下,1994年,曾任企业党委书记的张金奎临危受命,被任命为郁美净厂长。军人出身的他,被不少人评价为“杀伐果断”、“敢拼敢闯”。上任厂长伊始,为了给员工打气,张金奎写了一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文章,“做人不能霸道,但是绝不能没有霸气。要敢于面临现实,敢于为竞争的惨烈而喝彩。”
时任郁美净厂长张金奎(已故)
同时,张金奎做出了“走出天津,布局全国”的决策,与业务员一同走出去,成为了郁美净的第一代销售员。“你就是卖雪花膏的,老实巴交去干老本行吧。”
只要是卖日化的商场,包括一些日杂店、夫妻店,业务员都会进去推销。“求人家,卖点我们货吧。就是坐那等着人家见面。”如今已经退休的原郁美净集团昆明销售有限公司经理翟桂林记得,一次和张金奎,背着五箱儿童香皂,在云南河口坐卧铺汽车去推销。“大热天,身上都臭了,就一个客户、一块香皂、一张名片地送。我说这是郁美净董事长,人都不相信。”每到这时,张金奎都会“嘎笑”,管自己叫做“卖货郎”。
有一度,外界流传“郁美净完了”。
“没办法,就得撑着!”为了提高品牌声势,张金奎要求,每次业务团队去外地参加订购会,必须精心打扮。“穿皮尔卡丹西服、坐飞机、住香格里拉”,对于90年代的国企职工,很多人都是一次坐飞机。但其实,郁美净只租了香格里拉酒店的两个房间招待客户,其余20多人都是挤在招待所甚至地下室。而张金奎与员工同吃同住,从来没有架子,就像一位老大哥。
在开通市场的同时,他亲自指挥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0条全自动包装生产线,结束了郁美净手工包装的历史,更为企业节省了上千万元的设备引进资金。
2002年,张金奎发现患上肿瘤。但他术后不久还去了西安开会。因为化疗、手术,张金奎头发几乎掉光,腿肿得厉害。为了减轻他的心理压力,几位老员工相约一起理发,安慰他。“也心疼他,说实话,我们陪着张总也理了个光头,确实因为他打动我,我敬佩他。”翟桂林回忆。
到1997年,郁美净年销售额突破一亿元,并逐渐还清所有债务。此后,郁美净迎来一段快速增长期。2000年,郁美净在全国设立了二十多个分公司,2万多个销售网点。
郁美净的成功,引起一些跨国公司的关注,许多猎头公司和跨国集团纷纷提出高薪聘请张金奎,都被他婉言谢绝。张金奎的办公室里,毛泽东塑像常年摆放在显眼位置。“振兴民族工业是我一生的追求。”张金奎一直坚持两点:绝不让员工下岗、绝不把品牌卖给国外。“我最起码对中国的民族工业有个交代!”。
2002年,经上级主管单位天津市一轻总公司批准,郁美净从集体所有制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为调动员工积极性,公司启动员工入股计划。2015年,郁美净的年销售额达到了10亿元。2018年,张金奎再次对郁美净进行股权改制。天津海胜御美出资3600万元参股郁美净,持股87.76%。
4年后,曾获得过“天津特等劳模”“全国劳模”等称号的张金奎因病去世。
国内的儿童化妆品市场也相比过去竞争更加复杂和激烈。强生、青蛙王子、皮皮狗、小浣熊等新老品牌频现,2020年8月至2021年9月宝宝护肤排行榜显示,郁美净以2.06%的市场占有率排在第12名。
“郁美净还有吗?还有人用吗?”一些人甚至发出这样的疑问。
2021年“双十一”前,郁美净门店前排队购物的市民。
“我们要解决宝宝的哪些核心问题?”
今年9月中旬,一次偶然的网络事件,让自嘲“才通网没多久”的津门老字号郁美净,获得了一次全网曝光的“巨大流量”。
史滨在短视频直播间亮相
近年来持续上升的“国潮风”与广大消费者与日俱增的国货情怀,让这次国货热潮在互联网的热度加持之下,连续数日登上热搜。
今年整50岁的史滨,去年刚刚接任天津郁美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一职。平日里,金丝眼镜、深色夹克衫、举止端庄的他,在远程与郁美净深圳电商团队策划、沟通直播事项时,听到电商团队建议,“直播时如果粉丝量过了44万,董事长就要到直播间跳舞感谢。”二话没说,史滨就同意了。
9月14日晚上,眼看短视频直播间粉丝量不断上升,史滨在天津的直播间“换上一件T恤就上了”。不过,第一次走入直播环境,尤其是年轻人聚集的平台,史滨首先是紧张,“感觉全场最‘盲目’的就是我了。”直播时,很多网友在向主播提出要福利,史滨特别想去诚恳的进行互动,“但是越想说,好像越说不出来,我脑子都是比较乱的。”
如同邻家“掰掰”,史滨跳着略显笨拙的舞蹈,卖力学着主播的样子代货、介绍产品,尤其说到“网友才是自己的‘贵人’”时触动了大家,获得网友好评——
“怎么能不心动呢,董事长喊我贵人耶”
“人家大老板那都这么客气”
“喜欢朴实无华”
几天时间,“郁美净全网话题内容曝光度达到了5个亿以上,全渠道销售增长了800%!”深圳郁美净电商团队市场负责人张雅兰惊叹。
而对于当天一直举着手机刷视频、紧张观看郁美净直播间的企业生产主管于颖生来说,董事长进直播间跳舞让他对郁美净那份感情更浓厚了:“就觉得我们郁美净人为了郁美净做任何事情,都是豁得出去的,只要为了公司好!”
2022年,天津医药集团收购郁美净的绝对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天津医药集团,旗下拥有中美史克、和平、京万红等医药品牌。而曾经在津酒集团、海鸥手表等津门老字号品牌任职过的史滨接任郁美净掌门人,成为新一任董事长。
作为土生土长的天津人,又任职过多个本土老品牌企业,史滨对国货、对老字号的复兴,更多一份责任心:“不能透支老百姓的情怀,要有自己奋发图强的骨气,每天我会说郁美净如何在这个赛道上头,从中国的第一进入世界的第一阵营?”
于颖生有时会在厂区的“吸烟室”遇到史滨。趁抽烟工夫,不管是管理层还是普通员工,史滨都会和大家拉几句家常。“特别接地气、亲民”于颖生感觉,“像我父亲最近生病了,史总也会记心上,问问情况怎么样。”。但挂在史滨嘴边最多的,还是关于企业的战略规划,“史总经常跟我们说‘做儿童护肤品领军品牌’的战略方向,公司的发展,我们每个人基本都知道。”
“做梳理,确实是偏向于35岁以上的宝妈人群。”近年来,郁美净面临客户偏大龄、市场被挤压等问题,另外,儿童护肤品行业的监管也越来越严格。去年4月,儿童化妆品也迎来被视为“最严新规”的《儿童化妆品技术指导原则》,遵循安全优先原则,包括可能不用或者少用香精或者香料等。
一系列新挑战来临之际,郁美净开始了再一次“创业”。
“我们要解决宝宝的哪些核心问题?”
“天津的品牌怎么能在全国有知名度?”
“怎么能推动整体国产儿童化妆品的整体发展?”
从上任伊始,出差开订货会、洽谈会几乎成了史滨的工作常态。“全国几百家代理商,几千家分销商、终端,几十万家零售终端,包括现在的社群,每周都会有几十场活动分布在全国。”史滨感叹于郁美净如此庞大的销售体系,但同时,身边另一种声音却不绝于耳,“80年代,抹郁美净,宝妈觉得是个非常好的选择,但如今95后的宝妈还给孩子用,可能老公就会说‘瞧瞧你用的1000多块钱一瓶,你给孩子用两块钱的?’。”甚至价廉物美成了贬义词。
于是,史滨首先提出来要“品牌唤醒”。上世纪80年代以来,郁美净研制出第一代儿童霜时,以其“鲜奶添加、调香技术”,创造了平均每秒销售5袋的成绩。但更为广为人知的是一句“经验之谈”,“当小宝宝得湿疹之后,很多儿科医生皮肤科医生会建议,回去抹点郁美净。”
“这可能是我们的一个方向。”不过,由于我国现行《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规定,化妆品不得注有适应症,不得宣传疗效。即使郁美净几十年来已经在研发领域获得218项国家级专利,但对儿童湿疹的一定效果是不能广告宣传的。
对此,史滨决定“弯道超车”。
今年,在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的指导下,郁美净与一家机构举办了“儿童皮肤健康及湿疹问题研讨会”,5月25日“国际爱肤日”,郁美净又发布了“儿童湿疹家庭护理指南”,从近3000名消费者的调研数据出发,向消费者详细介绍了湿疹的成因、分类和预防、护理方法等。
“我们是做儿童护肤的,对儿童护肤要有一个清醒的、量化的认识。这既体现了我们的社会责任,也对于品牌的促进,产品功效的背书是有加持的。”史滨解释。
儿童湿疹家庭护理指南封面
史滨来到郁美净之时,也是众多国货探索数字化转型,与年轻消费者建立更紧密联系和互动的时代。去年底,一次偶然机会,史滨听说了“飞书”,惊叹于其电子化协作与管理企业的能力,史滨立马请教一位专业人士,听了两个小时的介绍。随后,回公司开会,一个月内就完成了与飞书的签约,据说是郁美净上线数字化产品中流程走的最快的一个。“如果以前的办公设备是绿皮车,现在飞书就是动车。”
一直以来,郁美净覆盖全国5000多家的门店,销售部100多人,全部是靠人工填表格,总部汇总数据至少要两周。现在,业务员打开手机里的飞书,无论在哪,统计全国销售数据,仅用半天时间。
郁美净在天津红旗路的厂区和长江道金融街的商贸公司,工作人员经常要穿梭办公。尤其要找史滨签字时,又要赶他有限的、不出差的日子。为了提高效率,方便员工,史滨决定将这类事情在飞书上办理。
在郁美净进行战略升级的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江苏常熟也“同频共振”,抛来了橄榄枝。年过千亿销售额的纺织服装产业曾是常熟的名片。过去几年,借助直播电商,又完成了从传统服装批发市场到全国直播电商高地的进化。眼下,“品牌化”则是新的目标。
常熟市莫城街道(服装城)党工委书记许晓挺:“我们一定要引进大的品牌,郁美净,尽管不是服装品牌,却是一个最恰当的合作对象。”另一方面,对于郁美净来说,也正看中了常熟正在飞速发展的直播电商产业。史滨表示,“我相信,这些网红,或者说整个直播电商产业,不仅能赋能服装业,同样能赋能美业。”郁美净与其达成战略合作,加强品牌线上渠道运营环节,并正式推出了《中国儿童湿疹白皮书》。
与此同时,天津医药集团收购郁美净后,将其作为津药集团大健康板块的成员,也为郁美净进行赋能。“非常好的合作对接,一个中药研究院,一个化药研究院。”史滨说,在引入医药集团资源后,“儿童类产品无法找受众做临床测试,有伦理问题,而对于做医药的,临床试验是必须的,我们就有了医研共创。”
一次,郁美净一款新品研发立项时,请到了天津医药集团的首席战略官徐晓阳、科研管理部副总经理任戎等专家,“这在以前都是不可想象的。产品里有很多植物成分,在研发要规避哪些在过程中的风险?给了很多好的建议。人家检测设备都对我们全部开放了。”史滨兴奋地说。
更为直接的是,今年4月份,郁美净成立了自己的“郁美净皮肤研究院”。9月,在这一系列医药赋能下,郁美净推出了两款新产品,上市以来,已经销售约1万瓶,进入了全国前三名。
而为了适应国家对于化妆品领域越来越高的生产要求,今年,郁美净对老厂房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改造提升,内部组织架构也进行了调整,“部门从23个减少到14个,春节后管理层的人员重新聘任上岗。”9月份的网络热点事件中,决策速度不到48小时完成,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
改造后的车间焕然一新
如今,一些老客户,再到公司来之后,第一印象是“变化这么大?!”“气场变了,人的精气神是不一样的。”
不同于曾经被外资品牌围追堵截,现在,国货品牌纷纷崛起,华为、格力、飞鹤等涅槃重生的国货品牌,已经成为史滨学习的榜样:“我还是要坚守郁美净做中国品质、中国品牌,要通过不懈的创新,实现在这个板块的发展。”
如今,深入人心的郁美净小女孩的新形象也在重新设计中,“让我们的郁宝宝更加青春”。接下来,史滨已经订好了明年的目标:“我们继续实现超50%的增长,实现14个亿的销售收入,1.5亿的利润,同时提高纳税。”
记者 | 刘克琦
编辑 | 马媛
综合 | 新华网 孔夫子旧书网 昊摄影 郁美净官方网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