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前提示:本故事为真实内容,请理性阅读
前言
2002年,成蕾开始在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9频道主持《财经回顾》、随后又主持了《中国财经》等多个栏目,成为了央视财经频道的当家主持人。
由于出色的业务能力,成蕾在2008年获得了纽约电视节的世界铜奖。此后,她采访了数百名政商界大人物,这其中包括比尔·盖茨、马云以及美国多位财政部要员。
成蕾一副亲和的面容、专业的态度在财经主持界享有盛誉,如果不是因为一次口误,或许很多人都想不到她是一头披着羊皮的狼。
作为一名中国人,她为美澳两国窃取中国机密多年,这中间究竟是迫不得已,还是她被巨大的利益冲昏了头呢?成蕾究竟为什么要出卖自己的国家?
一、与中国之间一厢情愿的“仇恨”
成蕾出生于1975年的湖南省岳阳市,那时候,中国刚刚实行改革开放,国内的经济形势也尚未发达,手头上有钱的人为了过上更富足的生活,会选择举家搬迁到经济条件较好的国外居住,出国定居一时成为时代热潮。
成蕾的父母也不例外,为了一家子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他们将十岁的成蕾带往澳大利亚,尽管他们并非富裕家庭,但他们一家坚信只要去了国外,他们离过上好日子就不远了。
为了能顺利出国,成蕾的父母卖掉了国内的房产,成为他们奔赴国外开展美好生活的启动资金。
然而砸锅卖铁跑到国外去的生活,却并不如他们想象的那般美好,因为到了这样一个陌生之地,他们除了要适应与中国截然不同的文化,还要解决工作问题。
彼时,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的确要比中国更好一些,可他们语言不通,又没有过人的学历水平,成蕾的父母为了养家糊口,只能在澳大利亚做最底层的工作,混得微薄收入维持生活。
当然,除了这些以外,他们一个外乡人还要克服语言障碍,同时他们与当地人不同的肤色也没少带给这家人生活上的麻烦。
因为他们并非白人,当地人总是对他们冷眼相待。
可既然漂洋过海地来到这里,受人白眼这样的事情,成蕾的父母也只能硬着头皮认了,毕竟开弓没有回头箭,只能既来之则安之。
然而年纪尚小的成蕾却无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她本身就家境不好,外加上并非本土居民,成蕾小时候上学就注定了备受同学们的欺辱。
她自卑孤僻、沉默不语,对于同学之间恶意的言语攻击也只能忍气吞声不敢发作,由于英语底子薄,就连在课堂上,成蕾也无法紧跟课程进度,成绩一直不好。
这样压抑的生活令还是小小女孩的成蕾十分受不了,她可怜兮兮地询问自己的父母可不可以带自己回去。
然而她的父母认为自己倾尽所有的来到这里,如果就这样灰头土脸的回去,不仅要面临大家的耻笑,从头开始亦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于是拒绝了女儿的请求,叫小小的成蕾自己想办法克服。
就这样,他们在澳大利亚的底层社会挣扎求存,这也让成蕾从心底里认为,是因为她出生中国才不得不遭受这样的对待,因而她深深恨上了自己的故土。
在长此以往的黑暗中,成蕾并不甘沦落为一直受人欺辱的对象,她深知改变现状的办法唯有靠自己不断学习,奋力读书,她成了一家人的希望。
果然,成蕾在不懈的努力之下成绩慢慢赶了上去,同时她的好成绩也为她带来了一些别人的好脸色。
日益长久之下,成蕾慢慢理解了父母的用心,开始认同父母将自己不远万里带到澳大利亚的这个决定,不过在她内心深处,她仍旧一直想要脱离中国这一标签。
最终,成蕾以优异的成绩如愿考上了名校昆士兰大学商学院。
大学毕业后,成蕾能力出众,职场之路倒也算一帆风顺,她先是在吉百利一家糖果公司任职。
工作两年后以自己累积的经验跳槽到了埃克森美孚公司担任过财政方面的要职,她用自己的收入带领家人脱离了生活的困苦,不过很快,成蕾对中国“复仇”的契机就来了。
由于成蕾出生中国,作为澳籍华人的她能说一口流利的中英双语,因而在美孚公司进军中国市场时,成蕾就成为公司项目负责人的第一人选。
时隔多年回到故国,成蕾心中并没有如其他人一般的归乡之情,她站在中国的土地上,看着儿时记忆中曾经又矮又破、满是泥泞的街道如今变成了高楼耸立的城市,成蕾并不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感到高兴,在她心中只有当年自己在澳洲因甩不掉中国这一标签而被欺辱的满腔愤恨。
回到中国的成蕾虽然打心底里看不起中国,但懂商业的她认识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能,时逢央视正在招聘财经频道主持,她决心一试,以外籍留学生的身份拿下这份高薪工作。
作为我国权威的电视频道,央视招聘主持人的标准可想而知该有多么严苛,可凭借着优秀的学历、落落大方的样貌以及名企的工作经验,成蕾不论是从外形还是从专业上来说都是面试者中的佼佼者。
脱颖而出后,成蕾成为了央视财经频道的重量级主持人,而与此同时,她曾经生活过的国家澳大利亚也注意到了成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