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怎么发展到今天的?
自从1962年Lesher等人分离出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合物并进行修饰,得到了萘啶酸,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就开始了半个多世纪的长足发展史。从抗菌谱仅限于部分革兰阴性菌(G-),且血药浓度低、组织穿透力差的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萘啶酸等),到适用于G-及部分革兰阳性菌(G+),不良反应也更少的第二代药物(吡哌酸等),再到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第三代药物相继问世,喹诺酮类抗菌药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
发展到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谱进一步扩大到了G+、非典型病原体及分枝杆菌等,同时抗菌活性明显增强,组织渗透性也更好,临床适用范围包括了呼吸系统在内的全身各系统感染。1984年后,氟喹诺酮类抗菌药以4-喹诺酮为母核并在6位碳引入了氟原子,组织细胞穿透力进一步增强,半衰期延长,抗菌谱和抗菌活性更优。
20世纪末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吉米沙星、奈诺沙星、西他沙星等第四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相继投入临床应用。这类药物增强了对G-、G+、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的抗菌活性,更覆盖了厌氧菌,陆续广泛应用至临床。
想了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构效关系、喹诺酮类药物应用于抗感染治疗又有怎样的表现优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