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的南方战略:“隆中对”、“榻上策”,为何没能成功?

分享至

前言

曹操统一北方后,中原入主在望,荆州的战略地位凸显,成为各路势力必争之地。刘备、孙权、曹操你争我夺,终致蜀汉“隆中对”破灭。这场争夺究竟因何而起?又为何以刘备的失败而告终?

一、张纮的“江东对”,隐藏着什么野心?

天下大势,荆州为重。许多谋臣早已看清这一点,孙策幕僚张纮便在建安初年提出了占领江东、进取荆州的策略,称之为“江东对”。

张纮出身名门望族,得到过良好教育,见识也较为广博,这成为他提出远见卓识的“江东对”的重要基础。与其他人不同,张纮更加重视经济基础这一点。

他认为,占领并开发江东和江西的肥沃土地,就能打造出巨大的粮仓,足以满足日益扩大的军队的给养需求。这也是实行他的战略规划的先决条件。

那么,张纮的野心究竟有多大?是否真的只是“匡辅汉室”?

根据他“功业侔于桓、文”的表述判断,张纮似乎心怀复兴汉室、消灭曹操的宏图大志。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或许只是对主公孙策的嘴甜。真正的目的,则是在江东立足,通过战争积累实力,到最后斩立帝王,取而代之。

其实,张纮这样的心态和做法,也很符合当时的大环境。那个时代,忠君报国、匡扶汉室的人还有几个?司马懿、诸葛亮这样的聪明人都明白,汉室已然日薄西山。真正该考虑的,是如何在乱世求生存、开创属于自己的天下。

所以说,张纮提出的“江东对”很可能只是表面文章,真正的目的还是在积蓄力量,构筑自己一方的经济基础,以争夺未来的天下。

这种野心,也许连孙策本人都不曾察觉。而张纮这样的谋士,也正是因为有着野心和手腕,所以才会被重用。

无论张纮的本意为何,“江东对”在当时都是高瞻远虑的谋略,但最终也只能随着孙策的早逝而毁于荒谬。不过,我们仍能从中看到,许多人早已意识到,能够真正称王称霸的,必须先取得荆州为根基。

二、鲁肃的“榻上策”,公然谈何时称帝

与此同时,在江东一隅,东吴谋士鲁肃也递上了一份建议书,其内容与“江东对”类似,称之为“榻上策”。

鲁肃生于乱世,其家族也历经动荡,所以他对东汉帝国早已不抱任何感情。相比起张纮“匡辅汉室”的姿态,鲁肃公然讨论何时称帝的问题,可见心态的差异。

在荆州问题上,两人倒是意见一致:必须占领荆州,扩张势力,与北方对峙。据此判断,荆州之重要,想来众人皆知。

实际上,“榻上策”的要点也在于经济基础。鲁肃主张先稳固江东,再取长江以北的沃土,这样便可打造出连绵不绝的粮仓,做好与北方长期对抗的准备。此后,建造新的国家就水到渠成了。

可见,无论张纮还是鲁肃,都意识到经济是战争的基础。而获取经济基础的首要之举,则是取得荆州。这也激化了三国之间对荆州的竞争。

事实上,在那个时代,很多人其实已经看清了形势。汉室日益衰微,曹操虽然手握重兵,北方也难得永久稳定。真正能够长治久安的,还是在江东、荆州一带建立自己的经济体系,逐步积蓄实力,争取与北方鼎立。

鲁肃不仅看到这一点,而且已经在谋划建国称帝的事宜。这使得孙权也深受鼓舞。在那个年代,有广阔的视野和构想未来的眼光,就足以成为杰出的谋士。

而孙权聪明绝顶,也从不吝啬对心腹的嘉奖。这样的君臣搭配,想要一统江东,也就指日可待了。

三、三巨头鏖战,荆州群雄割据

赤壁之战结束后,局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刘备、孙权、曹操三家均获得了荆州的一部分。

在这其中,关羽的北伐堪称举世震动。他先破于禁,夺下襄阳,又围攻樊城,压制住北方大军。一时间,人们纷纷议论刘备有望南北对峙,重新跨据荆州和益州。

然而,正是在此时,东吴的大军偷袭了荆州。这对蜀汉势力无疑是当头一棒。失去了经济来源,关羽的北伐也无以为继,最终兵败被擒。而与此同时,刘备的义子刘封也在东线失利,未能打通荆益之间的联系。

刘备一朝之间,荆州失守,大好局面破灭。据说,当时的刘备痛心疾首,也深感时运不济。而对于孙权来说,这无疑是雪中送炭。只要荆州在手,东吴的前途就光明得多。这就是荆州的重要性。

其实,刘备一向重视荆州,但一不小心就让它失守实在太过遗憾。尤其是在关羽北伐如日中天之时。这无疑给了东吴以可乘之机,才导致了荆州的变故。

而孙权此举,也被许多人视为卑鄙无耻。毕竟两家还名义上的盟友。不过转念一想,在那个乱世,什么信义道德其实都不值钱。孙权的这一着,可以说既精准又狠辣,一举就击败了劲敌刘备。这样的主公,必然可以称霸一方。

四、孙刘决战,三国鼎立之局定型

刘备决心东征,意图重新夺回荆州。这场孙刘间的决战,足以改变三国的格局。

面对众将的劝阻,刘备不为所动。在他看来,荆州已经成为自己与天下的唯一纽带。一旦丧失,剩下的就只有蜀地一隅。所以这场战争,刘备是豁出去了。

然而,天不遂人愿。因为在部署和指挥上犯下了严重错误,刘备不仅失败而归,还丢掉了四万大军。从此刘备的野心破灭,任何夺回中原的可能也就不存在了。蜀汉回归西南一隅,与魏吴鼎立。这就是三国鼎立之势的缘由。

其实,刘备大军覆没的消息传来,全蜀汉都是震惊和悲痛。人们原本对此次东征寄予厚望,指望刘备帝王再次让荆州归属蜀汉。没想到大军竟然全军覆没。如此惨痛的结果,让许多人的信心也受到了动摇。

有人甚至在私下议论,是不是天意已然不在蜀汉一边。否则如何会连战连败,新帝登基才一年就失去四万大军。刘备也因此病重在床。直到去世,他都无法释怀夺回荆州的遗憾。这无疑成为刘备一生的心结。

而这一切的起因,还是在于争夺荆州的失败。正如有人指出的那样,荆州是连接蜀汉与天下的纽带,一旦失去,刘备的“隆中对”也就难以实现。这场败仗,直接导致了“跨有荆益”的战略瓦解。未来的五次北伐,也都无法改变这一局面。

五、铸成大错的五处失误

造成“隆中对”失败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五处失误尤为关键: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