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店星级标准评定开始于1988年,迄今已经有35年的历史。评星标准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旅游饭店的发展走向,也决定了中国酒店的产品形态,对中国酒店业的发展尤其是高端酒店具有巨大的推动和参照作用。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行业进入品牌化时代,新的行业标准和新消费产品模型不断革新,影响老一代酒店业的评星制度越来越受到行业质疑,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内酒店业的创新和人才的进化, 所以在30多年后的今天,评星制度还是不是我们所依赖的法宝,需要酒店业重新思考。
图片来源:网络
01
星级标准的时代性
目前市场上通用的依据是GB/T 14308—2010 《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
这是国家旅游局在2010年出台的关于酒店等级评定的新标准,从2011年正式施行。目前行业内绝大多数的星级酒店都是按照这个标准评定,这个标准有一个评分表,由各地旅游饭店主管单位及协会成员等组成的评星员在一定规则下进行评分认定。粗略内容如下图:
星级标准的出台,给当时还处于探索与模仿阶段的中国酒店业提供了一套理论依据,并开始指导和影响酒店产业的发展,尤其是高端酒店投资领域。
众多的酒店在投资标准上参照的就是星级标准,在地方政府和开发商的共同推动下,各地星级饭店如雨后春笋般建设。星级标准影响的更多的是高等级酒店,据携程数据,目前国内拥有近一万家的三四五星酒店产品,这些酒店大部分为单体,分布在全国大小城市。
星级等级法是世界比较普遍的一种做法,一些地区和国家还有数字表示法和字母表示法等。等级评定级别相同,但标准内容则是根据各国情况自定。
而人为主导评定的背景下,会导致国内星级酒店发展走向一个畸形胡同,一些不切合市场实际发展的产品陆续面世,导致国内高星级酒店无法按照运营思维来实现合理回报。
星级标准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在一定时期内造成的酒店资源浪费,中国高星级酒店普遍公区巨大,配套臃肿,一些配套华而不实,全是为了评星而设置,使得酒店资产过重,投资回报不合理。无法实现酒店资产的“融”与“退”,这部分酒店在失去时代红利后,迅速失去了竞争力,成为一个败落的大象,横在了大街小巷。
国内首家五星级酒店:广州白天鹅宾馆
02
打破标准,寻找新思路
在近些年,连锁酒店的崛起,让酒店有了新的自定义标准,如经济型酒店、中档酒店、高端酒店、奢华酒店等笼统的标准。这些标准的取定更多的是基于市场需求。
一些高端品牌酒店的投资,会进行运营前置做可研分析,根据市场需求配套产品。而大多数的酒店是根据开发商的容积率和星级标准而配建,仅需要一个餐厅的酒店为了评上四五星而设置了三个餐厅,不需要游泳池为了评星而必须配置,行政酒廊一年接待不了两个人却重金装饰豪华...
这些都是早期高星级酒店的规则,当然一些地区的酒店是有一定的需求,而有些酒店可能就不需要,或者说两个酒店之间的配置需求都有可能不同,但用同一套标准造出的产品就显的与市场不同轨。
其实进入到多品牌、更细分化的酒店市场今天,星级标准更多的像是锦上添花,一些酒店不再追求评星而投资装饰酒店,新增市场的结束也让评星制度变的越来越鸡肋。
在这种背景下,评星制度的消亡或许是时间问题,也会悄无声息的退出历史舞台。但评星制度下遗留的大量老星级饭店,却很难迎来他们的转机,这些老星级饭店价格卖不过一些中档连锁。而其庞大的体量也无法有人通过租赁或者购买来实现新生,因其无财务模型可依据。
图片来源:网络
03
星级制度可能会进入历史尘埃
在当今产品需求有限或者叫精选而服务需要五星的时代,消费者更需求精准服务的产品。在一些度假酒店体系内,则需要更多的配套和服务内容,但不是之前的标准,也需要因地制宜的设计设置消费者喜好的产品。
新的酒店评定标准更需要地域化、差异化设置。而酒店标准的评定标准应该交还消费者手里,而非在评星员手上,让市场来验证产品的好坏与真假,才是未来酒店的发展方式。
星级标准的败落不可避免,但也可审时度势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接地气,适应市场规律。当生活方式酒店崛起的时代,新的酒店应该是更自由,更宽泛,更多元,所谓的标准、规则、要求都将成为可摒弃的时代产物,跟随趋势,才能赢得市场空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