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不太了解人体的自愈机能,认为疾病都是治好的。这是因为人们不太了解治疗疾病的医经圣典《伤寒论》。《伤寒论》对人体的自愈机能论述的很透彻。如58条曰“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凡病”,是指一切疾病。
“若发汗,若吐,若下,亡血,亡津液”,是治疗失误。一切疾病,在治疗失误后,仍然能自愈,这就是人体自愈机能的作用。发生疾病的根本因素是阴阳不和,因为阴阳谐和者必自愈。如46条曰“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46条阐释了“阳气重,衄乃解”的病理机制。阳气重则阴阳不和,衄则阳气得泄,阴阳得和,故衄乃解。衄乃解就是人体自愈机能的作用。
47条:
“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进一步论述了阳气重则自衄者愈的自愈机能。
59条:
“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太阳表实证,大下是误治;大下之后,复发汗,是误之又误。接连误治出现了小便不利,这是大下伤里,复发汗又伤表,表里两伤而津液亡失,故小便不利。这种由大下之后复发汗而亡津液导致的小便不利,不要治之,人体津液自能得和,津液自和则必自愈。
192条
“阳明病,初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调,其人骨节疼,翕翕如有热状,奄然发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脉紧则愈。”此水不胜谷气,是说邪气不胜胃气。胃气胜则自愈。胃气是后天生命之本,也是防治疾病之本。
271条:
“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少阳脉小是邪气衰,邪气衰则为正气胜,正气胜而邪气衰者必自愈。
《伤寒论》的所有治病方法,都是顺应人体的自愈机能,协助人体自愈机能发挥较佳作用,从而使疾病较快得愈。如394条曰“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 脉浮,是邪气在人体表部,浮是人体气血集中于表部抗邪,故当以汗法解之。如45条曰“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脉沉实,是邪气在人体里部,沉实是人体气血集中于里部抗邪,故当以下法解之。如218条曰“脉沉而喘满。沉为在里,而反发其汗,津液越出,大便为难”。
抗御疾病的根本能量是人体内的正气。
人体内的正气是谐和的阴阳气。阴阳气谐和,是阴阳气不盛也不衰,无有余和不足,处于平和的状态。阴阳气盛则为有余,阴阳气衰则为不足,有余和不足都是病态。如《黄帝内经》曰“诸过者,切之,涩者阳气有余也,滑者阴气有余也。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阴气有余,为多汗身寒,阴阳有余,则无汗而寒。”《黄帝内经》又曰“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伤寒论》曰“阳盛则欲衄”,阳盛就是阳气有余,阳气有余则欲衄血。“阳盛则欲衄”和“阳气重,衄乃解”,是一个意思。
总之,阴阳气为人体内的正气。
阴阳气是养护生命,抗御疾病的根本能量。但是正气有余便是邪气,是病态;正气不足则不能养护生命,更不能抗御疾病,也是病态。所以养护生命,抗御疾病的是人体内谐和的阴阳气。因而《伤寒论》曰:阴阳自和者必自愈。由此可知,调理和维护阴阳气为谐和的状态,是治愈疾病和维护健康的根本大法。而人体自身就具有调理阴阳气至谐和状态的机能,只要病人不是阴阳气严重虚竭,就有自愈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疾病都是自愈的。病人康复的根本因素是自愈机能。
下面是李辛医生谈身体对疾病防御:
以上是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说明我们人体是有自己的防御模式和反应过程的。
在瑞士针灸无国界主席雅克爷爷的著作《古典针灸入门》里,根据他的老师贾克马丁哈慈在其著作《玉龙针灸》(Le Dragon de Jade Atlas d’Acupuncture)中结合张仲景的伤寒论六经学说和德国芮克伟医生(Dr Reckeweg)的“同类毒学”(Homotoxicology)对人体的这一功能进行了六经防御层次的专业的现代解释。
1、人体的第一层防御系统:太阳经
太阳经(小肠经-膀胱经)的防御功能是排泄。机体的吸收、濡养、血液的能量供应以及有毒液体、尿、汗的正常排泄,都是由小肠和膀胱完成的。
这一阶段往往发生在体质很好的人体,比如说青少年,这个阶段的主要症状“发热,恶寒,寒战,咳嗽,身体痛”等等,都不是简单的病毒或细菌引起的,需要对治消灭的“症状”,而是人体为了消除治病因素,恢复平衡的“反应”。
医生和病人需要考虑的重点是帮助排泄,通过发汗是最重要的一个方法。
2、人体的第二层防御系统:阳明经
阳明经(大肠经-胃经)的防御功能是反应。通过发热,肿痛,炎症,腹泻来完成必要的抗病、排泄功能。
这一阶段往往发生在体质较好的人体,因为这个阶段人体有足够的反应力,医生所要考虑的是控制反应度,免得太强烈了,损伤自身。
所以在必要时使用西医的方法,比如消炎,镇痛,抗感染,退热,偶尔一用,控制症状也未尝不可,但不能长期,大剂量,中医所谓“急则治标,中病即止”。
3、人体的第三层防御系统:少阳经
少阳经(三焦经-胆经)的防御功能是抗沉积。此功能可防止在机体内沉积各种形式的结石:唾液道结石,肾结石,胆结石、囊肿或良性肿瘤。
这个阶段是人体正面防御的最后一个层次,继续失守,机体的能量水平就从正向转向负向。
这就是张仲景划分三阴和三阳的依据。太阳-阳明-少阳是人体积极防御的三个正面战略。
下面的太阴-少阴-厥阴是人体体质不良,能量下降,反应无力,病情层层深入的消极防御战略。
4、人体的第四层防御系统:太阴经
太阴经(肺经-脾经)的防御功能是防浸润。此功能可以防止毒素在器官和组织内积聚。毒素积聚可导致溃疡、偏头痛、哮喘、湿疹、风湿、肺结核或淋巴系统疾病等。
5、人体的第五层防御系统:少阴经
少阴经(心经-肾经)的防御功能是防退化,即避免各种器官退化,尤其是心肾器官退化。心肾器官退化通常表现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低血压等。
6、人体的最后一层防御系统:厥阴经
厥阴经(心包经-肝经)的防御功能是抗肿瘤。此经脉阻止激增细胞的扩散,并以此构成维护机体的完整统一的最后防线。
作为中医,我们通常会告诉病人,只有当过敏、感染、炎症,高热非常严重,对机体很大的损害,导致生命体征出现危险成为主要矛盾时,可以使用西医西药暂时地、辅助性地的治疗,不可以盲目地把西医的治疗方式作为从头到尾的第一选择。
打喷嚏、咳嗽、发烧、炎症、感染,是人体的正常反应,这个观点,不仅是中医的观点,也是中西医院校在学习西医时的教材内容,医学百科全书里也有详细的相关介绍。
西医学也是把这些病理过程作为人体的反应,比如说发烧,专业的西医教材也指出这是人体的调整、修复反应,发烧不一定都和具体的细菌、病毒或感染有关,当人体内部功能失调时,或者精神心理失调,社会适应障碍,作为调整反应,可能表现为发烧。
按照严格的西医诊疗常规,在疾病的初期阶段,比如感冒,或者原因不明的发热,如果没有确实的用药指征,随意使用抗生素和输液,常常会发生治疗不当或者过度治疗。更重要的是,这将导致体质的退化,人体天然的防御工程被一层层破坏,为之后的健康埋下重大隐患。
但是,请不要就此对任何一种治疗方法、任何一种药物产生偏见和给予绝对否定。只要在合适的时间,用在合适的对象上,它可以起到恰当的治疗作用,为健康带来好处。
这需要我们花点时间去学习、了解人体这个系统运作的规律,提高辨别力,帮助自己和家人在需要的时候选择合理的治疗手段,来保持长久的健康。当然,平时适当的饮食作息、自我调适,比病后治疗更为重要。西医方法,或是中医的“清热、解毒、攻下”,都可能降低人体的防御能力。
当这一层次能量不足,反应能力下降,人体看似痛苦的发热,肿痛,炎症就会消失,看起来症状好转,其实机体防御已经下滑至“少阳”阶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