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你的风还是吹到了阮小的「土味情话」,举着手机甚至是电话手表直播现况的「老少校友」,从早上9点开始热闹到11点的「文艺汇演」。
阮涌小学120周年校庆,场面要素过多,人气居高不下,应该是今天莞城热力值最高的地点。
人们对庆典的热忱来自「与我有关」,作为东莞市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小学,这一切都有迹可循。
渊源于戊戌变法
东莞最老的小学
一位没留下姓名的法国传教士,1904年的某天站在东莞可园的湖心,按下相机快门。这张照片,后来成为目前能挖掘到的,东莞最早的照片。
离他脚下三百来米远的地方,有间大祠堂,盖有绿色琉璃瓦,足足五开间,匾额上写着「水北林公祠」。奇怪的是,祠堂里进出的并非前来祭拜的后人,而是一群「小学生」。
当时,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领导的戊戌变法,虽以失败告终,中国近代教育改革却迈出了重要的一步。1901年8月,光绪帝下令: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大学堂; 各府、厅、直隶州,均设中学堂; 各州县均设小学堂。
戊戌六君子,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 ©️阮涌小学
1903年,县立第三小学堂便在这一改革潮中诞生。(即东莞市莞城阮涌小学的前身,下称阮涌小学)
此时科举制度还未正式废除,大清虽已摇摇欲坠,很多人对走科举之路却还抱有幻想,觉得新式学堂没有出路。
这一年,留学日本的鲁迅剪掉了头上的辫子。也是这一年,公派到美国的清朝外交官谭锦镛,在大街上受到美国警察恶意侮辱,跳桥自尽。
内忧,外患,国弱,民穷。落后意味着挨打,思想的藩篱必须冲破。在犹疑观望和民族忧患之中,阮涌小学毅然办学,于那个年代有着特殊意义:点燃精神火种,不能落后于人。
东莞县志里的记录。经阮涌小学校友、东莞文史泰斗杨宝霖考证,创校校名应为:县立第三小学堂 ©️阮涌小学
学校所在处,是东莞县城城外的阮涌路,路上有民居、作坊、商铺、祠堂、警局等。周边商贸繁荣,水运发达。商品货物在这里快速流转,爱国情怀也在这里不断凝聚。
1925年,周恩来在学校附近的莞城商会发表革命演说,宣传东征。
1929年,县委青年委员兼共青团东莞县委书记李鹤年,在附近家中响应武装起义时,被捕牺牲。
1931年,「九一八」事变消息传到莞城,莞城各小学的教师们冒雨参加示威游行和集会。1935年,东莞学生响应「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示威游行以声援北平学生,并成立了学生救国会……
1938年日本占领莞城,东莞沦陷 ©️阮涌小学
还有东纵地下党联络站、中共县委机关交通站、东莞模范壮丁留城分队、原东莞县委总工会,都曾在阮涌小学附近。
阮涌小学见证着近代革命的传播与发展,有形与无形之中,培养了师生们的家国情怀。
教育是人影响人
明德至善为底蕴
在那个动荡年代,一所战争阴霾中的小学,应该给学生教些什么?除了课本里有限的知识,还应是对知识、对进步的无限渴求。
1949年7月,时任校长张耀宗给同学录作序,其中一段是这样写的:
一字一句皆是嘱咐叮咛。他还写道,你们不管升学还是就业,都要「鼓其朝气,勇往直前」。
曾在阮涌小学就读的胡守为、李衍达便是例证。
胡守为,生物学家胡适宜之弟、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弟子,一生探索史学,治学育人。在战争年代,胡守为与家人辗转香港、澳门、韶关、东莞等地,始终没有放下学业,一直读到抗战胜利。
他回忆童年经历时曾说,「我父亲比较重视子女教育,虽然家境一般,但他会尽力把子女送到最好的学校去读书。小学我读的是三小,在阮涌,就是今天的阮涌小学。」
1940年在香港全家合照;胡守为作为主编,编写与统筹的《中国历史大辞典》(魏晋南北朝史卷)©️文化莞城
李衍达,中国科学院院士、信号处理与智能控制专家,是中国第一批赴美访问学者。李衍达比胡守为小7岁,当时也是在祠堂里上学,学习条件艰苦。在他后来做科研的路上,不管是大学里赶上三年自然灾害,饿着肚子做实验;还是赴美在奥本海姆的考验下,加倍努力修完课程,获得了实验室做研究的资格,是好学笃行的品格一路支撑着他,永不止步。
李衍达在阮涌小学120年校庆时写来贺信,鼓励新一代的阮小学子,要勤奋努力地学习,争取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1978年,李衍达(后排右一)入选我国首批赴美访问学者,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习 ©️南海档案史志
胡守为是东莞莞城人,李衍达祖籍南海生于莞城,那个年代,交通没那么发达,老师和学生一般都住学校附近。因此师生关系很亲近,老师更像街道社区里的「长辈」,身上总自觉多出几分关怀。
1955届同学录,住址一栏均住在莞城 ©️阮涌小学
这份关怀,在1966届的校友何燕华看来,是一视同仁的。「我生活的年代,小时候家里穷,父亲早逝,母亲顾着稳食,哪里顾得上学业,所以基本都靠老师教导。老师从未因此苛待我,我也勤勤恳恳读书,后来考上东莞中学。」
1972届校友刘志雄回想起他的小学时光,令他至今印象深刻的,是当时班主任的温润性格和教学方式。老师教书不仅很有耐心,还会启发性教育,「她会用手遮住算数公式,让讲台下的我们猜应该填什么数字,循序渐进地教学。」
在他们的回忆里,过去日子虽苦,但校园里是一片清朗的风气。老师们品行端正、以身作则,所以教出来的学生即便没有大的成就,也会遵纪守法,做正风正气的人。
阮涌小学师生在校合影,林祠、袁祠、莫祠、谢祠等祠堂都曾作为阮涌小学的校园 ©️阮涌小学
随着时代发展,校园大门从宗祠的前堂变成了铁门,又在2023年改造成大气崭新的牌楼式木构大门。改造中,为了延续百年学风教化,从前水北林宗祠堂前悬挂的牌匾「明德堂」,被阮涌小学校友、建筑团队主创设计师尹烨敏重新提炼。
《礼记·大学》里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我们取明德二字的精髓用在新次校门牌匾上。与至善一词,合成『明德至善』,蕴意彰显光明的品德而恒久致远。虽阮涌小学是小学而非大学,但品德和志向从小养就,也是我读书时的深刻体会。」尹烨敏分享道。
改造后的次校门 ©️一时半刻
守三尺巷陌,育万千真人。
成立120年,扩建数次,至今也不过7846平方米的阮涌小学,一个从物理空间上看简简单单的地方,却把真诚而朴实的教育理念坚持至今。
那便是「用伟大的心做好细小的事」,让人去自然影响人,让一群人的品德影响成千上万的人。
百廿年薪火相传
离不开街区兴旺
各个历史阶段,阮涌一带都是兴旺之地。从地理位置上看,阮涌附近有珊洲河、中兴路、大兴路、振华路、旨亭街等重要地标。
莞城城外街道图,红色框线为阮涌小学 ©️阮涌小学
其中,旨亭街是自古迎接皇帝圣旨的地方。明清时期,珊洲河承担省城外贸商港的功能,阮涌口则是疍民载货聚集的贸易港。
依托阮涌和珊洲河的水运优势,明洪武时期迎恩门外逐渐形成多处墟市,至清中后期开始成行成市,形成「城外十二坊」。到了民国,骑楼街兴建,这里宛如「十里洋场」,是市民生活最热闹的舞台。
莞城骑楼 ©️东莞记忆项目指挥部
从古代的历史坐标,到近现代的经济中心,街区的兴旺,为阮涌小学一直保留在原址奠定根基。
而阮涌小学源源不断的朝气,日渐完善的办学条件,也对街区发展提供着新生动力。
空间上,阮涌小学经历了2016年扩建工程和2023年校园改造。后者作为「东莞记忆」项目第一个改造落成项目,由莞城街道党工委、政府拨专款对学校教学楼进行翻新。改造后的校园焕然一新,同时又保留了百廿老校的历史韵味。
改造后的校园 ©️以见文化
办学方面,自2021年起,阮涌小学归属到步步高小学教育集团,正式启动集团化办学。这对阮涌小学在提升本校师资素养、教学教研等方面,带来很大助力。
「近几年,学校教师荣获『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荣誉的人数,从过去的一根独苗,到目前已经有6位,师资力量稳步提升。」
「同时学校大量吸收引进青年教师,新教师入职后,集团便安排有经验的骨干老师进行一对一师徒结对,通过以老带新,教学相长,既能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又能助力骨干教师向名师行列迈进,为原先平均年龄偏大的师资队伍增添了不少活力。」阮涌小学执行校长范少夫向一时半刻介绍道。
身处老街区,阮涌小学在教育方面抓住「老」字做文章。学校小,校内没有劳动实践基地,他们就带孩子去可园、去骑楼街下、去老莞城饭店,以街区为场景。
阮涌小学的劳动实践课程:拜访手工匠人、学做传统小吃、制作非遗千角灯等,丰富多彩 ©️阮涌小学
「我们『千角千灯,匠人匠心』的劳动课程今年去了广东省里交流,能去这么高的一个平台,得益于我们牢牢抓住街区文化,把历史人文、传统工艺、美食文化、匠人作坊等设为课程内容,让阮小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对街区更熟悉,对莞城缔结更深刻的情感。」阮涌小学副校长卢玉华说。
无论是组织小小讲解员,讲述所在街区历史;还是通过纸艺课程让学生们观察振华路、创作纸艺骑楼街;亦或者是走进百年饭店,学做东莞名小吃麻葛。学校与街区的联系,穿越百余年,依旧坚韧。
一如老校长张耀宗在同学录里所写:以社会为学校,以生活为教本,以群众为师友。
阮涌小学120周年校庆现场 ©️一时半刻
「『博物馆式学校』其实是阮涌小学逐渐推行的一个方向。『博物』为『通晓、辨识万物』的意思。不光是书上的知识,老城的非遗手工、建筑园林、民俗文化等等都是『博物』的内容。因此不是说要把校园建得像个博物馆,而是可以结合整个社区,从教室里走出去,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学习知识。」尹烨敏对此补充。
未来,阮涌小学的学子们还会拥有更丰富的、焕然一新的「街区学校」——东莞记忆项目。政府筹备多年,老城等待多年,这个莞城历史资源最丰富、历史价值最高的片区,终于在2023年6月6日,其首开区建设正式动工,迎来老城更新的关键一步。
莞城迎恩门城楼 ©️一时半刻
其中阮涌路的改造,归纳在F型街区改造中。振华路、大西路、中兴路、阮涌路等几条骑楼街「主干道」,计划打造六大业态功能:老城烟火区、艺术创意区、品质生活区、中心广场区、潮流活力区、慢调水岸区。
还有迎恩门城墙纪念公园,莞城桥-振华路步行综合提升,珊洲河滨水文化带活化,和园文化展示区建设以及整体环境、交通、市政等综合提升,可以预见,未来整个片区的发展,阮涌小学的发展,一定都会越来越好。
结语
阮涌小学,今年120岁了。
它是东莞市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小学,学校经历了百廿年的兴衰起落、困难曲折,办学地址却从未变迁。如今,阮涌小学以崭新的校园开启新程,延续先辈的足迹,坚守质朴诚挚的育人初心。
阮涌小学的办学理念,是「立坚卓之品,尚日新之学」。他们坚信,学校教育的哲学,一是在于培养完整的人格,二是在于促生命以日新。
保有这种「日新又新」的精神,既是对生命基因里冲决旧制、勇开新篇的致敬,也是一所百廿老校不惧自我革新、一直坚韧前行的永恒决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