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朝露,向阳而“升”!
文|妧晨
注:本文根据原著立论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叶逸凡为了换上大房子,给儿子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他忍痛割爱在儿子生日当天,送给儿子一块千层雪,并成功的收获了儿子委屈巴巴的痛哭流涕。
所有人都在指责他做得太过了,而他只觉得——自己是为了换大房子,不得不这样做。
所以,当看透这一切后,我才懂了:
叶逸凡凭借他的一己之力,用一块千层蛋糕,成功揭开了中国式父母最隐晦的遮羞布。
千层蛋糕
叶逸帆在蛋糕店逛了又逛,带着一块千层蛋糕回到家里,当礼盒被打开后,露出来的不是一整块蛋糕,而仅仅是一块更加便宜的千层雪。
叶逸帆对儿子说:
“乐乐你看什么呀?这不是你最喜欢的布司家的千层雪吗?媳妇,你不减肥吗?也不能吃,爸血糖高,也不能吃甜的,妈你说你要瘦身,跳广场舞……就乐乐一个人吃,你说他能吃多少?”
然后,看到如此真相的儿子,委屈巴巴的哭了起来。好好的一场生日宴,因为叶逸帆的做法闹得不愉快。
但是我想,这一个省不了多少钱的千层蛋糕,其实不过是编剧刻意为之,旨在用来说明角色面临的冲突。
所以,叶逸帆宁愿让儿子受委屈,也要来省下那份蛋糕钱,即使那些钱对于换房子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但是,当看到这一幕后,我突然发觉:
这一幕,太过稀疏平常了。
这种现状,比电视里乐乐的委屈更残酷——这份来自中国式的父母,让孩子经历的一次次期待,终究习得了得不到的、一无所有了的委屈。
叶逸帆的儿子为什么哭呢?
他仅仅是因为,没吃到喜欢的生日蛋糕吗?
不是的,他是从爸爸的嘴里,听到了这样的事实:
明明答应了自己要生日蛋糕,可是爸爸只买来了一块千层雪,明明今天是自己过生日,也不能用自己想要的方式度过。
他哭在于——父母承诺给予自己的,和自己真实的所得的,有如此大的落差。
虽然,这只是一块蛋糕的挫折,但是,当这一次次的挫折,最后堆叠且演变成了习以为常的,来自孩子的失望、甚至绝望后,那个受伤害的孩子,终究会习得一种观念和结论:
他是不被爱的,他的诉求是不被接受的,他是不重要的。
虽然,叶逸帆的做法并不会产生如此大的问题,但现实里的太多人,经受过这些伤了。
所以,一块蛋糕激发出来的、那份现实里的“不被爱”的剥夺感,才真的让人窒息!
真相
在《失控的自尊》里,作者克雷格.马尔金写过这样一句话:
我们偶尔需要一点特权感,就像我们偶尔需要自觉独特。
一个人的自尊和自信,是由他从最初的生命体验里习得的。
所以,为什么原生家庭能够影响人很多呢?
看透这些,我们也就可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了。
而在《小满生活》里,叶逸帆看似只是用一块千层蛋糕,打碎了儿子的期待和梦幻,其实,他在用这样的方式,剥夺儿子在生日当天最希望得到的特权感。
当一个人陷入重大危机、经历了创伤时,他会格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和自己的伤口说话——他会不停找人诉说自己的痛苦,让人不停的劝他走出来。
这就是——这个人拥有的特权感,他此刻眼中只有自己的感受,没力气再关注他人。
这份特权感,让他成功沉浸悲伤,也最终能让他重新站起来。
这既是他的自尊所需,也有他人格健全的证明。
所以,当一个人的特权感,能够被合理表达和被接纳时,他才更不容易陷入悲观的沉溺,反而,他能更好度过这一段特权感的时期。
所以,为什么叶逸帆的儿子会哭?
因为,生日当天本该属于自己的特权感没有了,爸爸剥夺自己特权感的原因,不在于爸爸负担不起金钱的无力感,而是他做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所以,儿子心里除了有委屈,还多了更多的愧疚和难过。
她从不觉得自己有特权,而是对自己拥有的所有东西都感到幸运。期待或要求更多让她充满羞耻感。她的父母灌输给她一种恐惧,这在处于分布谱3的群体里十分常见:认为自己独特总是可耻的。
这是《失控的自尊》里,一位不被允许使用特权的女士的心境,她被父母从小灌输了错误的价值和恐惧心理,以至于长大后,她习承了这份不配得的恐惧感,活得痛苦万分。
所以,如今再看:
叶逸帆不给儿子买约定好的生日蛋糕,不光在于他剥夺了儿子使用特权的机会。
还在于,他还把自己对换房子的焦虑,加注、甚至转嫁到了——给儿子过生日——这件事情上。
而现实里的中国式父母,不但压抑孩子的需求,更让他们觉得——自己不能提出自己的委屈和不满,并用这份隐忍来补偿父母——为了给自己更好生活,而付出的那些“牺牲”。
如果那些儿女不那么做,那么就会受到良心的谴责和得到不孝的头衔。
但电视里蛋糕事件的问题,只是因为叶逸帆本人,对换房的极度焦虑和危机感,但这却不是他的小儿子的课题,也不该用答应给儿子的期望来作承担。
也就是说,叶逸帆的儿子承接了来自父亲的焦虑感和压力,但这也本不该他来承受的问题。
但是现实里,不可避免的是:
叶逸帆的压力太大,他太焦虑了。
所以,他不惜用这种方式——甚至有点转嫁焦虑的方式,来排解他心中的危机感。
这实在是,可以感同身受的事。
而我想:
叶逸帆的儿子,只是偶尔经历这些问题,并且他从来没有觉得爸爸妈妈不喜欢他、他不是被父母讨厌的小孩,他依旧觉得爸爸妈妈对他充满爱,所以,这个问题就成了他人生里的一次小挫折。
但是,现实里的真相是:
当一个孩子心中的期待、需求,被父母一次次剥夺后,即使是块小小的蛋糕,都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孩子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爱的流动,他的价值感和被爱的感受,就会流失殆尽,最后走向灭亡。
没有爱的流露,没有责任的划分,孩子就会在父母一次次的转嫁责任里,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负累,终究他会陷入自我怀疑和绝望。
所以,中国式父母的教育是:
父母转嫁责任给孩子,指责他不听自己的话、愧对自己。
不信守对孩子的诺言,对孩子的需求选择忽视,甚至怪罪。
对于孩子开心的分享,不给予赞许和鼓励,而是用嫉妒孩子的心思,去指责他的无能和幼稚。
而父母对于自己犯下的错误,选择一言堂的回怼,反而指责孩子的不是和错误,用强硬的言行,掩盖自己做错后的恼羞成怒……
这些真相,才彻底揭开了中国式父母最隐晦的遮羞布。
一块蛋糕背后延伸出来的真相,往往格外扎心!
所以,如今我再看这一切才懂:
人生果然没有完美的境遇,唯一能够改变的变量,永远是不断强大的自己!
如此,为解!
感谢阅读,愿我们在文字里成长、充盈,活成各自想要的样子!
我是妧晨,专注撰写书影的“现实世界”。
欢迎关注,共同成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