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苏省民政厅公示
2023年江苏省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单
相城区的凤凰桥入选其中
这座近千年的古老桥梁
见证了怎样的历史?
一起来了解它的故事吧
凤凰桥
凤凰桥位于
相城区太平街道旺巷村
旺巷村旧称荻扁
位于阳澄湖西湖畔
南宋名臣王皋曾定居于此
遂称王巷,后日渐富庶兴旺起来
故又称旺巷
至明代渐成富裕一方的荻扁小镇
到民国时期
旺巷是太平地区石桥最多的村落小镇
据民国十九年编纂的《相城小志》记
太平地区有石桥十四座
凤凰桥便是其中之一
且保留至今
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
和龙一样为汉族的民族图腾
它集鸟类的一切美好于一身
是现实世界中见不到的一种富贵吉祥的瑞鸟
取名凤凰桥
便是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凤凰桥是一座单孔石梁式古桥,石桥紧扣南北小巷,呈南北走向,全长17.2米,宽2.4米,高3.4米,跨径7米,桥孔长4.5米,为武康石、青石、花岗石混建而成。
其桥石构件多为武康石,是苏州地区最早(宋元前)用来造桥的石材。石梁两端各雕有一组精美的卷草纹饰,线条流畅,刀法娴熟,中间雕有圆形的凤凰图饰,西侧石梁上刻“太原王氏近溪策立”八个字,东侧石梁因石质风化,字迹漫漶,细辨为“末岁建凤凰桥”,南桥墩内侧有一块碑刻,当中有“凤凰桥”三字,上款为“乾隆四十年”,下款为“……重修”。北桥墩内侧抹着一块水泥,上面写:“一九六四年五月”,证明该年曾修过一次。
凤凰桥的石料、结构及雕刻饰物均为宋代桥梁建筑风格,始建年代大致在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虽在历代多有重修,但其遗存完好,对研究古代桥梁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1986年3月公布为吴县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9月1日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并立石保护。
而现今的凤凰桥是在什么时候重建
并由谁主持建造的呢?
石梁西侧的铭文“太原王氏近溪策立”
揭晓了答案
并引出一段古老的佳话
根据清光绪五年(1879)王锺等编纂的《王氏三沙纺谱》第三部分(中沙支)荻溪老基支载:“三子,王策,字君谟,号近溪……”,可断定现存凤凰桥的建桥人为当地人王策。据《王氏三沙纺谱》和民国十九年编纂的《相城小志》卷四人物记,王策为太平荻扁人,系南宋名臣王皋第十五世孙。
说到王皋
太平老街几乎是人尽皆知
他官至南宋殿帅府太尉、柱国太傅
后辞官隐居荻溪
后代世居于此
走在老街上
随处可见一座座老宅门上
挂着“王皋后裔故居”的门牌
而建桥人王策便是王皋第十五世孙,其九岁亡父,后依于湘城观桥叶氏姑母家生活,长大后务农耕作,勤奋持业,并成为太平荻扁之首富,被荐为太平地区征收赋税的主管。
据《相城小志》记载,王策为人正直,每次征收和布施都要当场亲自查看,陈述变故原由,使差役遮盖田赋之事有所约束,也避免了敲诈勒索乡民之事,从此乡民没有不念其恩德的。
民间传言,他见凤凰古桥久历风化,年久失修,已成危桥,便主动出资,并带动乡民捐款筹资,主持重建凤凰桥。他把原石桥从荻溪东段西移至100余米处的王皋故第阁老厅(民国十年后为净土庵)前,也是当时荻扁小镇的商贸中心区域,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见的凤凰桥。
虽经历代多次修建
饱经风霜的凤凰桥
依旧静静地横立于此
为匆匆往来的游子
留住一片乡愁
如今,建桥已成往事
相城大地上
一处处美丽乡村正开启新篇章
乡韵悠悠、村风融融
屋舍俨然、和谐安然
欢迎关注今日相城视频号
(①进入视频②点击账号头像③加关注)
相城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太平街道、相城区民政局、苏州图书馆
撰稿:葛轩琪
图片:徐鹏、叶方超
编辑:杜淑黾
分享给更多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