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越国的衰败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分封制国家的权力体系下,天子、诸侯、卿大夫都拥有实力派的权力。周礼规定了诸侯国的地位和权力,使得每个国家都拥有兵、钱和地盘。在这种体系下,想要维持长期稳定,秩序的重要性就远高于明君。因此,自西周至春秋以来,嫡长子继承制成为盛行的根本原因。越国的前身是南方的散沙部落,春秋后期通过学习分封制逐渐转型为国家。然而,由于地处偏远,他们保留了较多的旧时代习俗,嫡长子继承制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因此,在强人勾践死后,诸王子和卿大夫很快开始自相残杀。
同时,中原诸国开始任用贤才组织变法,向郡县制转型,而越国则连原有的分封体系都难以维持,与中原诸国之间的差距也因此拉开。即便如此,越国并非从此一蹶不振,彻底沉沦下去。楚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说明这并非越国独有的困境。楚国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贯彻嫡长子继承制,恢复了稳定,而越国也有这个趋势。根据《竹书纪年》记载,经过长期内乱后,越王无颛继位,他是越国第一位善终的国君。接下来继位的是无疆,越国好像突然找回了勾践时期的霸主状态,开始对外发动战争。这表明只有内部稳定了,才有大规模对外用兵的基础。越国局面确实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越国崛起时已是春秋末期,很多国家的变法已经取得成果。例如吴起变法,虽然不彻底,但楚国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郡县制动员体系。之后楚越交战,越国在前线惨败,国君被杀,导致内部崩溃。各级贵族自立山头,越国陷入混乱,各族子争权夺利,滨于江南海上。越国在历史上如同微缩版的东周一样,基本上已经解体。虽然楚国在江东地区建立了统治,但很多越国的小势力仍然存在,并在史料上留下了一些零散的记录。尽管这对于越国来说是一件不幸的事情,但从整个华夏的角度来看,反而是一件好事。因为这种解体为秩序的建立创造了机会。为了更好地理解接下来发生的历史事件,我们需要先引入一个新的话题。
孔子在《论语·八佾》篇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虽然这句话出现在与礼乐制度相关的话题中,但其背后所蕴含的真正意思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才能弄明白。孔子所处的时代,分封制仍然是一种主流的权力结构体系。天子把土地分给诸侯,诸侯需要再次分封给卿大夫。这种分封原则是“嫡长子继承”,每代人由长子继承原爵位,小儿子们则降一级,到地方上封邦建国。因此,当时的“家国天下”概念即起源于此。在先秦时代,家和国的界限是很模糊的,家不是现在常见的小家庭,而是人数众多的宗族。国也不是后来郡县制那种选拔人才,由皇帝任免的流官模式。
当时天子和诸侯,诸侯与卿大夫,即是朝堂中的上下级关系,也往往是宗族里的亲戚关系。周王室为核心,大宗不断分出小宗,小宗服从于大宗,无论大宗、小宗,都有很强的自主性。因此,整个周朝可以被视为一个血脉相连的超级宗族,而周朝内部的诸侯或者卿大夫则可以无限细分,看成一个个独立性很强的小宗。明白了这点,我们就能理解孔子的话了,他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是,蛮夷就算偶尔出现一些明君强人,也不如诸夏一片混乱,没有君主来得好。因为番邦小国没有礼乐制度,哪怕天降猛男,突然崛起,也不会有秩序的建立。
作为一个资深媒体编辑员,我们需要对用户发来的文章进行伪原创,重新叙述文章,让中心思想不变,字数与原文差不多,并且通顺易读,让读者能够理解,产生共鸣。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探讨越国的分封制和东越与闽越的关系。越国是一个分封制国家,它的行政班子和军事动员体系都是由宗族来维持的。这种制度的优点是一个宗族被摧毁后,地方上的小宗还可以自我维持。相比之下,猛人一死,宏图霸业也就随之烟消云散,因此不可持续。汉末的鲜卑、羌人和明朝的瓦剌都是如此。分封制则不会这样,因为一个宗族就是一套行政班子,一套军事动员体系。
越国被打垮后,史书上虽然记载其“一盘散沙”,但地方上实际还是有秩序的。战国时期,越国不断溃败。作为分封制国家,《越绝书》记载了许多人物名字和他们的封邑、军队和税收。东瓯王这一支系,其统治区大约在浙江南部。《越绝书》提到:“东瓯,越王所立,元王四年,范蠡筑。”。时间换算下,越国人已经开始沿着浙闽丘陵南下了。东瓯就是东越,虽然因为地处偏远,现存的文献记载极少,但可以肯定,这就是越人分支建立的功业,其在楚国的打击下存活了下来,后来国运一直延续到汉武帝时期。从浙江南部继续迁移,就是福建了,当地慢慢建立起了一个叫闽越的国家。
司马迁在《史记》中明确记载:“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者,其先皆越王勾践之后也。”。虽然越人南迁福建的时间、人物、经历等信息已经全部湮灭在了历史长河中。不过《史记》、《汉书》里有一些零碎字句,例如:“东越将多军。”。还有闽越发动战争时:“三王之众相与攻之。越衍候吴阳以其邑七百人反于汉阳。”。都从侧面证明了,闽越和东越一样,是一个实行先秦分封制的国家。楚国击溃越国后大约百年,秦国消灭了楚国,然后东越和闽越正式出现在了中原典籍之上。在此期间,越人仅仅通过几代人,就实现了浙南和福建的华夏化。吴国被勾践吞并后,其实也出现过地方小宗传承香火的现象。
例如吴芮是吴王夫差的后裔,也是江西历史上最早有记载的名人之一。先祖逃难至此地,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推动了当地的华夏化。所以当天下诸侯反秦时,可以发现,不管是吴芮、闽越还是于越,态度都很积极。他们立国于边缘地区,本来完全可以偏安一隅。但是《史记》曰:“吴芮率百越佐诸侯。”。共同消灭秦国后,可能是考虑到楚、越世仇,项羽没有给他们任何名号,于是:“弗王,以故不附楚,汉击项籍,无诸、摇率越人佐汉。”。由此可见,吴芮、闽越和于越,在意识形态上,是完全将自己当做“诸夏”一员的。否则有兵、有钱、有地盘,根本不用在乎刘邦或者项羽给的虚名。
只有真正贯彻了周礼精神的诸侯,才会将天子的分封视为自身合法性的来源。讲到这里,越国的历史暂时要告一段落了,因为百越不止他们一家。福建往西,还有广东、广西地区,这里尚未来得及被分封制开发,就迎来了秦国的郡县体系。下一篇涉及到的历史人物,许多人可能都听说过,即建立了南越国的秦人赵佗。那么在两广地区,百越的历史又会如何发展呢?我们下一篇再讲。参考资料:“史记”、“汉书”、“论语”、“越绝书”、“竹书纪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