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广州南沙,第四届中国水产种业博览会暨首届广东(国际)现代海洋牧场产业大会如期开幕。水产种业发展成果在此“大阅兵”,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纷纷“晒亮点”,作为支撑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建设的重要一环,广州也再次成为行业的焦点。
广州地处内海之滨,拥有独特的出海口地理优势,紧邻出海口世代定居的渔民们,至今保留着耕海牧渔的传统。加之成熟的水产品流通枢纽,在广州吃海鲜可谓十分方便。随着大食物观逐渐树立,为向海洋要食物,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号角在全国沿海地区吹响,广州提出全力建设海洋创新发展之都,唱好“海洋牧歌”。
只不过,拥有近400平方公里海域的广州,并无直接用于发展海洋牧场的海域,即无水产养殖区。面对广阔的“蓝色粮仓”,广州如何凝聚涉海力量“抱团出海”?
8月16日中午12时,南海伏季休渔正式结束,广州顺利开渔。
全力打造“两中心一高地”
在全球海洋经济加快发展的背景下,多个主要海洋国家均以建设海洋牧场为抓手,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拉开了海洋牧场建设的序幕,如今包括广东在内的多个沿海省份,海洋牧场已实现规模化产出。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远海养殖”。根据广东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1310”具体部署和广州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1312”思路举措,为助力加快建设海洋强省,广州要全力建设海洋创新发展之都,全面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海洋产业竞争力。
广州千年商港向海而生、向海而兴,正加快建设海洋强市,并积极谋划和推动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相关产业。只不过,地处珠江入海口的广州,目前并不具备直接用于发展海洋牧场的海域。
南都记者了解到,广州现有海域面积399.92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209.9公里,已划定港口航运区、旅游休闲娱乐区、海洋保护区和保留区4类一级类海洋基本功能区(无水产养殖区)。《广州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9-2030)》显示,广州将珠江口海域的港口、锚地、航道、通航密集区等区域划为禁养区,明确禁止从事经营性水产养殖活动。
就海洋生产而言,广州或许不具备优势,但在发展相关产业、延伸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建设方面,广州大有可为。业界普遍认为,广州在海洋牧场装备研发制造、海洋渔业种质育苗、海洋渔业交易和冷链物流,以及海洋自动观测、牧场智慧化保障支撑等方面具有很好的产业基础与优势。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广州正编制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建设实施方案,全力打造“两中心一高地”,即现代化海洋牧场装备制造中心、广州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全产业链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高地,并初选水产品流通、加工、渔港建设和水产种业等4类重点项目,总投资约57.3亿元。
可见,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链上的二、三产业,才是广州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重要战场”。拥有海域资源的南沙、番禺等区均明确,要发力现代化海洋牧场二、三产业建设。
集中了广州76%海域资源的南沙区在今年提出,要深入实施“1+2+2+7”海洋牧场建设战略。“1”是指以建设华南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总体发展目标,“2+2”是指打造现代海洋牧场装备技术研发制造示范基地、深蓝种业“育繁推”一体化产业基地、全省海洋牧场供应链综合服务中心和海洋牧场区域国际合作交流中心,“7”是指在海洋牧场装备设计、装备制造、融资租赁、种业、水产品深加工、冷链物流和交易、文旅七个赛道上发力。
合力推进智能化装备应用
育苗环节的高精度投料机、鱼类数苗机、鱼池清洗机器人,海上养殖环节的船用真空吸鱼泵、活鱼分级机、水下巡检机器人,水产品加工环节的微晶冻眠机、鱼虾加工生产线……当天大会开幕现场,位于广州的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带来了现代化海洋牧场育苗、海上养殖、水产加工三大场景的智能装备,令人目不暇接。
该所负责人表示,“这些装备很好体现了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陆海接力’的特点,为‘广东模式’的现代化海洋牧场装备体系建设提供了解决方案。”而在现代化海洋牧场展区,超50种现代化海洋牧场新型装备一字排开,参展的18家科研院所和企业不乏“广州力量”。
覆盖海陆领域的制造业是广州产业的鲜明底色。作为全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广州的船舶制造业实力雄厚,拥有广船国际、中船黄埔文冲、广东中远海重工等一批知名造船企业,在开发建造如大型养殖工船、桁架式养殖平台等海洋牧场配套设施设备方面,具有较强竞争力。
以广船国际为例,近年来,该公司利用海工装备技术研发和造修能力优势,积极投入养殖工船的研发工作,并协同具有相关技术和产业优势的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开展技术攻关。
“我们的使命就是走向深远海。” 广船国际海洋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饶春晓指出,当前,国内各型养殖装备大多布置在近海,且养殖密度大、装备承受台风能力弱,必须研制出安全、高效、经济性价比高的智能化养殖装备,并从育苗、养殖装备、饲料、仓储物流、交易各个环节做好全产业链协调发展的保障工作,才能支撑现代化海洋牧场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2022年3月、2023年1月,由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发设计,广船国际制造的两个半潜式深远海智能养殖旅游平台“普盛海洋牧场1号”“普盛海洋牧场3号”,在南沙区龙穴岛交付海南普盛海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海南投放使用,受到业界关注。“去年11月,‘普盛海洋牧场1号’就迎来了第一批渔获,效益非常可观”,饶春晓称。
中国船舶广船国际建造的海洋普盛牧场1号。
中国船舶广船国际建造的海洋普盛牧场1号。
与传统养殖平台相比,面向深远海的智能养殖平台要避开产业发展弊端,必须强化关键技术攻关。饶春晓以广船国际正在研发的桁架式创新型养殖工船为例指出,广船国际的技术攻关主要聚焦安全性、智能化、高产出、低能耗方面。
她介绍,通过仿真模拟计算,保证海洋牧场结构物有足够的安全余度和强度,提高装备的抗风浪等级,并配置自航功能,以躲避台风、赤潮等自然灾害,也可航行到近海、码头进行补给或运输渔获。
养殖工船一方面采用全开式桁架结构,发挥深远海洋的自净作用,最大限度利用海洋优质海水资源进行自然的水体交换,降低运营成本消耗。另一方面,采用游弋养殖模式,不受季节变化限制,获取最适宜养殖对象快速生长的环境条件,有效提高了养殖空间和时间利用率,实现工业化、规模化、连续稳定的生产。
此外,工船配置从养殖、监控到加工的自动化装备,实现科学均衡投喂,创造优良养殖环境以保障渔获品质,也提供人性化舒适的工作生活设施配套,有利于把人才吸引到高端养殖业。
基于上述两个养殖平台的成功建设,广船国际又承接了福建闽投“惠安1号”豪华文旅养殖平台和“普盛海洋牧场2号”养殖平台的建设任务。饶春晓透露,“惠安1号”在养殖基础上融入了文旅功能,预计白天能接纳游客约250人,晚上能容纳留宿旅客80人左右,可理解为“具有养殖功能的豪华邮轮”。
纵观行业发展,中国海洋大学向海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大海指出,“深远海养殖、配套产业均具有较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配套产业发展还滞后于深远海养殖发展需求。”他建议,地方在养殖装备管理等方面可探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打开海洋经济发展新空间。
育种技术要“下沉”也要“上升”
地处珠江入海口、广州最南端的南沙万顷沙,常年保持盐度在2‰-12‰的咸淡水,孕育了品质极佳的“南沙青蟹”以及更为珍贵的黄油蟹。去年,“南沙青蟹”先后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前在南沙养殖面积约1.3万亩,年产量约3900吨,产值达10亿元。在11月24日举办的2023水产种业高质量发展主题论坛上,中国渔业协会正式授予广州市南沙区“中国黄油蟹之乡”称号。
中国渔业协会正式授予广州市南沙区“中国黄油蟹之乡”称号。
南沙黄油蟹。
每当提及“南沙青蟹”,南沙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青峰总会为其种苗问题陷入思考。由于南沙青蟹蟹苗供应主要依赖野生捕捞,数量、品种不稳定。“目前,有30%的青蟹蟹苗能够人工孵化繁殖,但相比野生苗来说,抗病性、抗逆性还达不到要求。”他说。
被比作“芯片”的种业是现代渔业发展的基础,决定着渔业现代化的水平。尤其走向深远海,种苗品质欠佳,养殖装备再精良也差强人意。
“养什么样的鱼就建什么样的网箱和工船。没有优质的种苗,想去建设海洋牧场或开展深远海养殖,都不切实际。”在今年7月的2023海丝(南沙)论坛·海洋牧场发展论坛上,中国科学院海洋牧场工程实验室主任杨红生接受采访时指出,选种是关键,一系列配套设施装备、技术体系和管理模式都要围绕种苗展开。
广州拥有全省70%以上的农业科研院所和90%以上的农业专业人才,研究领域覆盖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目前,全市已建成1个国家级、6个省级、26个市级水产良种场的水产种业体系,并拥有一批国家级、省级渔业龙头企业,这使得渔业选育种成为广州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体系的一大优势。
科研院所推动现代育种与养殖技术进一步下沉,正在广州引起一场现代渔业“变革”。以南沙区为代表,“刘少军院士工作站”和“广州南沙华农渔业研究院”先后入驻南沙渔业产业园,为水产种业高质量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建在塘头的广州南沙华农渔业研究院于今年3月启用,是广州唯一一家渔业领域研究院。“在海洋牧场研究方面,我们可以提供适养品种筛选、抗病育种、精准营养及病害防控技术方面的支撑作用。”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赵会宏介绍,目前,研究院已培育出两个石斑鱼抗病毒新品系,石斑鱼虹彩病毒灭活疫苗也于不久前获得了农业农村部颁发的临床试验批件,是国家唯一一个海水鱼病毒的临床批件。
为探索开发南沙青蟹的人工育苗技术,“广州南沙拟穴青蟹人工育苗及标准化示范养殖基地项目”已于2021年供苗投产。如今,来自广州南沙华农渔业研究院的南沙青蟹科研技术指导陈绍坚表示,接下来,团队将开展青蟹种质资源调查,以此保护和开发利用南沙青蟹种质资源,争取早日实现南沙青蟹种苗繁育本地化。
南沙青蟹。
今年5月,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牵头,南沙区多家水产企业联合攻关的“斑节对虾”,被农业农村部列为第一批国家水产育种联合攻关品种,旨在培育具有生长快、耐低盐、耐氨氮或耐粗饲等多性状新品种。此外,南沙还在积极推进小虎麻虾、黄鳍鲷、石斑鱼、金鲳等海洋牧场适养品种的抗病育种、精准营养、疫苗研发等工作。
王青峰表示,南沙区实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商业化育种”,将龙穴岛片区和万顷沙镇沙尾垦区规划为国家级水产种业育繁推一体化核心引领区,打造一个“海洋牧场岸基种苗繁育与种质资源保护基地”。
让水产品“买卖全球”更顺畅
作为千年商都,商贸流通是广州响当当的“硬实力”,突出的水产品流通枢纽优势,为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积累了必不可少的一环。
据了解,广州是华南地区重要的水产品流通集散地,其中黄沙水产市场是全国三大鲜活水产批发市场之一,水产品年交易量超过30万吨,年交易额超200亿元,汇集全球20多个国家地区的中高端鲜活水产品200多个品种。
去年5月,建筑面积30.5平方米、总库容22.7万吨的广州港集团南沙冷链物流分拨基地(一期)正式投入运营,为水产品提供查验储存、保税、加工配送、展示交易、消杀检测、供应链及其他配套增值业务等一站式服务,也让水产品从广州“买卖全球”更加顺畅。
围绕推动水产品加速流通的一批重点项目也在稳步建设。例如,在建的黄沙水产新中心市场工程将于今年底建成,计划2024年投产;去年6月,番禺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揭牌启航,正在高标准打造集渔业生产、水产品加工、休闲渔业、滨海旅游等为特色的港产城融合发展渔港经济区;投资2.9亿元的南沙渔业产业园分拣加工中心项目也正在加快建设……
南沙现代渔业产业园。
南沙现代农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冲介绍,南沙渔业产业园分拣加工中心项目建有水产品分拣及精深加工车间、冷链仓储、水产品大宗交易平台、冷链配送设施及食品安全检测设施,每年水产品加工能力达22834吨,冷链仓储能力约1.2万吨/批。“项目今年年底竣工试运营,正式投产后,可满足南沙现代化海洋牧场网箱养殖产品的加工需求。”
不仅如此,为拓展海洋产品深加工发展出口贸易业务,南沙现代农业产业集团联合南沙省级预制菜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实施主体企业,发展海洋牧场产品深加工,充分利用南沙区内的冷库冷链资源,打造海洋牧场冷链枢纽中心。广州雪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煌表示,“我们的方案就是‘买全球卖全球’,用全球的消费需求反向带动我国海洋牧场的集约化、规模化大量生产。”
广州南沙RCEP预制菜展示体验中心。
“可以说,广州完全有条件、有基础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水产品集散地和华南渔获交易中心。”广州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进一步表示,这还需要不断做精水产品加工,做大水产品交易枢纽。
广州将继续推动上述重点项目建设,并支持在黄沙水产新中心市场成立水产品拍卖行和交易数据平台,集聚水产品全球资源,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水产品集散中心,形成辐射全球的集散能力。
同时,加快南沙区预制菜产业园建设,支持发展渔业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和批发交易。着力开展海洋牧场水产品预制菜、功能性食品、保健品等精深加工头部企业培育,提升海水产品附加值。擦亮一德路海味干货、广州鱼市场华南冰鲜、冷冻水产品专业批发集散地招牌,进一步延伸海洋牧场产业链。
“食在广州”的鲜明底色,或将成为广州海洋牧场全产业链的重要底色。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通讯员 穗农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