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平台、二手交易平台、短视频平台、租房平台……这些都是租客们在找房时会用到的渠道。
然而时下,网上虚假房源信息扰乱市场、诱骗租房者的例子层出不穷。甚至有中介坦言,“平台上基本都是假房源”。
虚假房源都有哪些“套路”?如何拆穿这些“伪装”和“花招”?针对此类乱象,相关部门是否有出台政策进行整治?
四大套路
假房源令人咋舌
许多租房者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某房产中介平台看中一处房源,详细资料和介绍令人心动。然而,联系中介后却被告知,该房源其实并不存在,但他们可以提供其它同等条件的优质房源。一番折腾,不仅无法租到心仪的房子,严重的甚至会因此泄漏联系方式,之后被骚扰电话持续轰炸......
不存在的房源为何还会被挂出来?这正是虚假房源的一大套路。
房产市场上,部分中介会通过捏造信息、隐瞒事实、夸大宣传等“假房源”套路,诱租房者“上钩”,当消费者深入了解后才发现货不对板,已然上当受骗。
假房源套路一:无中生有
小区是真实的,但是房源并未求租或者根本不存在,中介只是想要以此吸引客户,把对方引诱至其它房源。
假房源套路二:移花接木
附带独立阳台、懒人沙发、绿植......当租房者以为自己发现了宝藏房源,满心期待幸福的租房生活。然而看房时却发现,线上光鲜亮丽的宣传资料只是不实的“照骗”,相关房源图片都是由百度图片、样板间图片,“转移”拼凑而成。
假房源套路三:鱼目混珠
发布房源信息时,刻意隐瞒房屋缺点,只展示优势从而吸引客户尽快成交。然而,那些负面信息会真真实实的影响到租房者的生活,有些甚至是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隐患。
假房源套路四:暗渡陈仓
先挂出一套好房源吸引客户,待对方“上钩”后便开始以各种理由推脱看房,转而推荐其它房源。“忘带钥匙”、“业主暂时不在家”,中介总有理由让客户看不了房。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许多人一不小心就会掉入“假房源”陷阱。那么,租房时如何才能有效的辨别房源真假,节省自身时间与精力呢?
1、看价格
通过价格辨别房源信息真假是非常直接的一个方法。首先需大致了解当前租房市场的整体租金情况,同时,需了解心仪房源所在小区的租金均价,之后进行对比,若看中的房源的价格明显低于同区域的其它房源,则该房源极大可能存在问题。
2、看图片
许多租房者会因为房源图片而对房子“一见钟情”,再配合价格,可能就立即决定要看房、甚至租房。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图片也不乏作假。
如果房源图片显示房子内部装修精致豪华,且完全感受不出有人居住过的痕迹,那么该房源很有可能为假房源。此外,还可通过房屋空间格局来判断房屋面积是否与描述相吻合,比如一套50平米的房子却放着一张看上去有60平米大的客厅照片,那明显就是为了吸引客户注意,这样的房源同样很有可能是假的。
3、看录入时间
互联网时代,信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因此,较之时间久远的房源,近期录入的房源的真实性会强许多。如果你看中了一套房子,但是信息发布的时间超过三个月或者动态一直没有更新,那么多半可能存在问题。
4、看平台资质
租房时,绝大多数人会选择通过中介完成交易。请务必选用信誉良好、正规知名的中介公司和平台。这样不仅能保护个人信息,也能有效减少遇到虚假房源的风险。当然,若与业主直接交易或许有不同的情况,但也需慎重对待。
成因多样
滋生假房源“温床”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虚假房源一直是广为诟病的市场现象。
它为何会在租房市场中泛滥横行?成因有许多。中介、平台或是其中两大主要“推手”。
行业竞争激烈
中介企图掌握客流、独霸房源
房产中介行业竞争激烈,如何吸引客流、手握客源,是许多租房中介做成生意的“第一步”。
上海规模最大的集中式长租公寓运营商V领地首席执行官周君强表示,“先挂出价格超低的房子,吸引客户‘上钩’,再推荐其它房子”的套路,已经存在多年。
对于租房中介来说,发布虚假房源的核心目的就是将客户资源“引流”到自己手中,进而积极推动成交。
同时,易居中国董事局主席周忻还认为,不少房产中介不愿上架真实房源是为了垄断房源,怕手上的房源被其他中介争抢,从而导致被“飞单”。他表示,房产中介行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争抢房源也是中介机构的重要工作内容,甚至不少热门小区的房源是靠业务员蹲守出来的。一旦一家机构发布了真房源,就会被其他中介盯上,通过价格战、服务战甚至不正当手段把房源抢过来,力争在自家平台成交。
监管规范不力
平台设计机制、商业模式亟待优化
中介能够发布虚假房源信息,房产互联网平台难逃干系。
早在2018年,北京市住建委就通报过多家房源信息网站的问题,主要包括:仍然存在部分房源信息未公示营业执照及经纪人员信息卡的问题,特别是品牌公寓栏目下所有房源信息均未公示营业执照。
对于自家APP上的假房源,平台清楚吗?每家平台的审核机制,到底有几分效力?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假房源之所以这么多,平台责任更大。一方面平台通过假房源来显示实力,房源多吸引购房者关注;另一方面则是通过一些低价项目,来体现平台的认购优势。除了加大对违法中介的处罚力度外,对于平台是否履行了审核义务、是否有完善的发布管理机制也应是整治的重点。
政府加持
“行业惯例”何时休
事实上,自2016年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一直在采取相关举措,数次出手整治租房市场中存在的“虚假房源”问题,不断加强对行业违法乱象的监管力度。
201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7部委就曾下发《关于加强房地产中介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对房源真实性提出了相关要求。
2019年9月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专项整治住房租赁中介机构乱象实施方案》,并于9月19日和27日两次召开整治住房租赁中介机构乱象工作推进会。
据统计,2019年6月1日至10月15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排查住房租赁中介机构27140家,查处违法违规住房租赁中介机构1853家。
2020年底,上海市房地产交易中心发布二手房交易新规,在交易里新增二手房房源核验环节,文件要求所有房产中介从2020年2月15日起不得挂售虚假房源,必须明码售房,否则就会暂停网签密钥。
不过由于种种客观原因,“租房假房源”现象至今仍难以根治。当前,房产中介在网络上发布假房源的形式依然奇招百出,然而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其目的就是为了通过“钓鱼”招徕顾客,或直接以诈骗形式来达到交易的目的。总之,整治虚假房源乱象,需要民众的警醒检举和政府部门的有效监管,任重道远。
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是中国构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的核心内容之一。
租赁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中介不发布虚假信息,平台规范落实审核机制与运作方式,政府层面正确引导市场走向,同时明确对于违法违规市场主体的惩戒措施。多管齐下,推动市场良性进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