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要介绍成都一些偏向体验的打卡项目,毕竟说了吃喝玩乐,玩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当然说玩不仅仅是在说街拍,更重要的是一些比较有意思的打卡点——对于初来乍到的冒险者们来讲,也是一种了解这座城市的最好方式。
四川科技馆:
来成都后去的第一个像是旅游景点的地方,位置在成都的中心地段。
不能说很好拍,但绝对很好玩,玩了很久感觉自己其实还是跟小孩一样,让我成功找回了童心。
属实是有点蚌埠住了
其实可以理解为一个免费的游乐场所,每层楼的主题不一样,平时都是带孩子来玩的多,里面有一楼这种偏向航天科技介绍的。
二楼还有很多体感跟VR游戏,捕鱼达人,水果忍者之类的上古游戏,虽然不是正版,但都能玩到,也算是一代人的经典回忆。
不同楼层都有很多有趣的设计,可以体验各种项目,什么酿酒医疗汽车都可以看到,里面会有比较细致的讲解科普,感觉其实像是寓教于乐型的早教场所,但是成年人一样可以玩。
只可惜我来了晚,只玩了一个小时这个场馆就下班了,下次再来还会再来玩的。
一位像是大学生的小哥哥正在尝试使用原力
方所书店(太古里店):
去年其实就想来这里,因为这个书店大陆就几个城市有,也有朋友在这里当(前)员工,后来我拖了一年才来,人家都离职了。
不过既然来都来了也应该专门看一看。
位置在太古里的一个B1层里,规模非常大,设计上有一种工业上的美感。最近的活动主题大概是哈利波特跟科幻大会,里面看起来有精心布了展——这个书店以前有很多会蹭热点的书目展出,这种风格对我来说属于十分不错的设定。
不过跟那种只会cosplay的ip联动行为,这里能看出是用心设计了的。
去逛了一圈,感受是里面的书目还挺齐全的,除了最基本的畅销书之外,还有很多一般书店找不到的哲学社科书,还有很多外文引进的书目。
如果你正好路过这里,累了,书店的一些角落可以坐着看一会书,也可以点一些喝的找地方坐。地下还有专门设计的公益图书角,如果累了可以来这看看书歇一歇,不过要维持好最基本的秩序。
成都博物馆:
规模挺庞大的,比较系统的介绍了成都从古到今的发展。
网上看别人打卡会有一个三星堆青铜面的照片,其实这里有一个专门收藏的青铜面,那些照片大多来源于此——三星堆博物馆本身要去东北方向的广汉市,那里关于三星堆的文物更全面一点,成都博物馆只有这一个。
蜀地土著(真正意义的)的眼眶大多比较符合这个面具的样子——现在在成都街头还会见到一些眼眶像这个面具的,会比较尖一点。后来四川历经了献忠屠蜀跟移民填充之后外观上可能跟东边都有些差不多了,算是一种意义上的民族融合。
能看出来成都虽然位置上远离中原地区,但是依然创造了非常丰富的文明,而且蜀地因为实在太偏僻了,面临的战乱其实比时常就会打起来的中原要少很多,所以一些古代的东西都很成功的传承到了现代,中原地区的传统大多只能从古迹里发掘了。
古迹哪里都有,但是这里着重介绍一下川菜——川菜用辣也不过是近代之后的事情,古代大多用的是花椒,所谓麻辣是麻在前,就是靠着青花椒之类的香料增加这一种触觉,而辣椒才是后来引进的洋货。
但实际上川菜并不是一开始就像现在宣传的江湖菜一样——也很甜,有的食物放糖比浙菜用的糖还多一点,类似于海参之类的高档食材也不少。过去蜀地盐商多,大多都很有钱,所以搞点类似开水白菜这种高档菜式也是可以实现的。
可能现在的川菜都改良了很多,不过成都的传统川菜馆依然比较学院派一点,最典型的比如陈麻婆卖的麻婆豆腐和芙蓉凰的雪花鸡淖,都算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做法,东边的川菜馆基本上都没有。
于情于理我还挺不希望传统川菜失传——食材想搞到不算难,但是一些工艺技法失传了就不容易复刻了。
街边的糖画艺人,这种转盘选画作内容的方式我小时候也见过
楼上还会有那种传统戏剧(木偶,皮影)展,内容也很丰富。
总结:想要系统了解这座城市的发展史来这里算个不错选择——从古代到现代都有。
人民公园:
不同于大部分地方的人民公园,成都的人民公园已经实质上变成了一种旅游景区,不需要门票,不过里面也不会有人少的地方供你拍照,所以重要的是可以体验一下生活。
人民公园除了各种摆网红摊的,最符合景区定义的一般有三处——相亲角,鹤鸣茶社,还有随处可见的采耳座椅。
听土著说几年前有小年轻来相亲角这里的话会有本地老人上前来问要不要看看自己女儿的条件——川渝地区的婚恋观跟东边差别还是很大的,这一点已经在重庆领会到了。不过现在见不到那种场景了,剩下的大多是外地人对着相亲角写的条件品头论足,把他们写的条件不断的解构,相亲角就因此变成了一种很典型的后现代景点。
里面经常会有很多有趣的内容,找老伴的,写小作文的,看起来十分高大上的条件也有,本地的婚恋市场可见一斑。
另一部分人会要求非西南F4(云贵川渝)不娶
鹤鸣茶社没有问价格,跟鹤鸣茶社一起的还有一家钟水饺门店,卖那种赖汤圆也会卖的成都小吃。鹤鸣茶社本身除了传统的泡茶,也有了比较后现代的围炉煮茶,算是主动迎合现代人的爱好。
此外喝茶的地方还会有穿着差不多的制服,到处问需不需要花钱采耳和按摩的老人,可以给点金币然后现场帮你捶背正骨之类的。
都出来旅游了仍然不忘工作的社畜们
采耳也有一些专门的躺椅点位,但是价格不菲——三十块钱四分钟,就图个新鲜。后来有人跟我说南边有一家三十块钱十五分钟的店,我专门去采了一下。
其实采耳的快感非常奇怪,我不确定是单纯的颅内高潮还是刺激到了耳膜或者别的什么东西。但就是很容易上瘾,而且这东西必须是别人采耳才有快感,自己买工具也有一点舒适感,但没有别人采的感受。
而且耳道确实应该定期清理一下,不然耳垢堆积多了一进水会发胀,也会让耳道无故发痒,影响听力,所以适当掏一掏耳朵也是可以的。
不过无论在哪采耳都要提醒店家消毒,不然要提防外耳道感染。
美团搜索手足情足浴
浣花溪公园:
杜甫主题公园,绿化很好,在里面站一会会感觉吸入的空气都清甜了许多,还有着随处可见的杜甫雕像,讲述着诗人杜甫的生平。
公园不要门票,杜甫草堂——可以理解为一种名人故居需要五十金币。
这间杜甫流亡时所住的茅草屋其实就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发生地。在各种名人故居里可能是看起来最落魄的那个,但也是保存的时间最长的名人故居——承担了诗人杜甫的一段岁月。
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不畏权贵,坚持为平民百姓发声。在每个时代都有这样的人,但每个时代也都必须要有这样的人。所以也应该过来瞻仰一下。
古娘娘庙道观:
成都的道教信仰比较丰富,随处可见有道观。
比如文殊院北侧就有一个古娘娘庙道观,看起来名气没有文殊院大,但实际上大有来头——曾经是刘备的家庙,直到现在仍然在运作。
这一年去过无数宗教场所,和随处可见的教堂跟佛寺比,只有道观是最少的——其实道教才算是最本土的宗教。不过道教看起来势力不大,其实早已融入了蜀地的精神之中。
里面不能随意拍照,不过可以扫码关注
相对的东边的主体思想大多以儒家思想为主,讲究的是程朱理学那种苦行僧式的存天理灭人欲。而对于蜀人来说及时行乐更为重要,可以是庄周的盆鼓而歌,可以是面对灾难前的乐观精神,但是谁要是不让成都人打麻将他们可能真的会跟你急眼。
成都的道教场所还有青羊宫跟青城山,听说可以见到真的道士,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去成,只能下次一定啦。
三花川剧团:
四川一大民俗文化便是川剧,也算是成功变成了中国形象的一部分。这里介绍一处比较平民向的川剧舞台。
藏在电科大西北的一处古玩市场,名为玛塞城收藏品市场。三十金币一场,六块钱有可以无限续的茶水。如果有时间可以早来抢一个比较靠前的位置。
上午场可以看到比较现代的川剧表演,比如喷火变脸这种很新鲜的,下午是那种带有剧情的传统川剧,可能有那么一点语言障碍。
老师们岁数看起来都不小了,但是表演技艺依然到位。
而且后台可以看到他们穿戏服跟画脸谱的全过程,还可以跟着合影或者采访,交点钱可以帮自己也打扮一个川剧主题妆。不过要做到最起码的不影响人家的工作。
四川博物馆:
讲述了一下整个四川的发展史,内容没有成都博物馆细致,展品也大差不差,不建议专门花时间来。
唯一值得称赞的是B1层的按摩椅有充电插头,可以进去稍微应急一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