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正是制作粉条的好时节,近日,记者来到“粉条加工专业村”——鲁西新区丹阳街道大马庄社区采访,一进社区就看到很多人家的平房顶上晾晒着粉条,用竹竿串起来的粉条高挂下垂,如瀑布般飘逸,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成为冬季社区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加工大户马相宇的车间内,记者看到车间中央的一口大锅内,开水翻滚,热气腾腾。两名工人轮番用特制的漏瓢盛满和好的地瓜淀粉,然后将漏瓢置于锅的正上方,一手端着漏瓢,一手攥成拳头捶打着漏瓢的边缘,随着有节奏的捶打,十几根粗细均匀的白色线条便从漏瓢的圆孔不间断地落进锅内。工人动作娴熟,过程丝滑流畅。
马相宇向记者介绍,这一环节俗称“下粉条”,是粉条加工的关键工序,决定着粉条加工的成败和质量,需要工人有一定的力量和技巧。粉条制作的工序繁多而复杂,下进锅内的粉条煮熟出锅后,还要经过凉水冲洗冷却,用竹竿串起来挂在室内沥干外面的水分,然后进入冷库冻出里面的水分,再拿到室外晾晒风干,整个粉条的制作过程才算完成。
“我们的粉条制作坚持传统手工,虽然人工成本会更高,但手工制作的粉条口感好,更受消费者欢迎。” 马相宇告诉记者。
马相宇十几岁就开始跟着家人制作粉条,至今已有近40年的时间,由粉条加工小作坊发展成标准化车间,每天的淀粉加工量由之前的几百斤增加到现在的四五千斤。
大马庄社区有粉条加工的传统,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几乎家家从事粉条加工,生产的纯地瓜粉条晶莹透明、口感纯正。后来由于社会发展,就业机会增多,从事粉条加工的居民有所减少。为让这一传统产业发展壮大,社区党支部积极动员党员带头加工粉条,2009年,成立了粉条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后来注册了多个商标。目前,社区粉条加工专业户120多家,年加工粉条70余万斤,总收入900多万元,产品销售覆盖省内外大型商超,成了名副其实的粉条加工生产专业村,粉条加工由居民养家糊口的小买卖变成了发家致富的产业。
菏泽报业全媒体 记者 周东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